要想全國都吃上雪花鹽,算上煉制運輸,起碼也得一兩個月的時間,反正過年前,傢傢戶戶都能吃到平價的雪花鹽。
因為雪花鹽的問世,謝瑯的聲望值在一點點的……消失,畢竟是負數嘛。
她覺得未來吞噬的這個系統是西貝貨,畢竟沒有聽說誰傢的系統還能成為負數的。
當然這也有好處,通過聲望值,可以知道自己在大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之前那一百多萬負數,足以證明她是個“昏君”瞭。
戶部主事回到京城後,將那些雪花鹽帶到瞭宮裡,呈給謝瑯交付聖旨。
朝廷其他官員看到這白的晶瑩的鹽,細的令人愛不釋手,紛紛盛贊謝瑯的功績。
同時,他們也想到瞭之前謝瑯交給工部的水泥,雖然不知道這是何物,想來應該不是沒用的。
一個煮鹽法就已經讓他們全體震驚瞭,水泥這個不知名的東西,也讓他們期待起來。
“按照慣例,陛下的萬壽節其他三國的人,再差也要派遣使臣前來慶賀,今年陛下取消瞭壽宴,不知道對方是否還會派遣使臣過來。”散朝後,禮部尚書拉著蘇潁嘮叨著。
雖說蘇潁隻是吏部尚書,比起敬王的這位戶部尚書稍顯的不夠看,但如今敬王並不在京中,再加上陛下對蘇潁也很是看中,朝臣們有事都喜歡和他說兩句。
蘇潁前幾年都是在牢獄內過的,陛下的萬壽節他知道的很少,可先帝時期,但凡其他幾個國傢的陛下萬壽節,大周也會派遣使臣,帶上厚禮前往慶賀。
隻那時大周還算是有點底子,比起另外三個國傢卻不夠看,他們也無法,畢竟國力虛弱,沒人看得起你。
即便維持著表面的禮儀,私下裡也不會帶你玩。
“前幾年是什麼情況?”蘇潁問道。
禮部尚書嘆口氣,“能如何,最初殿下登基那年,其他三國倒是派遣使臣來過,後來這幾年那邊並無動靜。”
蘇潁並不意外。
別看大周的盛京是最繁榮的國都,沒有出過大周的百姓,或許對盛京充滿著無盡的幻想,然隻要開闊瞭視野,看到其他三國的繁榮,就知道大周在其他三國的眼裡,那就是路邊的乞丐。
他們所謂的國都盛京,比之人傢的縣城還差不多,以前來到大周的其他國傢的使臣,私底下沒少笑話大周。
可能在大周還算是繁榮的時候,會有別國的商隊來這裡做買賣,自從先帝登基後,直到現在,幾乎沒有國外的商隊出現在大周境內瞭。
沒人來欺負大周這自然是好事,可原因是因為大周窮的他們看不上,這就讓人心裡不是滋味瞭。
“如今還未有動靜,咱們也莫要著急,先按下心來,看情況再說。”
禮部尚書點點頭,“也隻能如此瞭。”
可嘴上這般說,兩人心裡也都清楚,大周在周邊幾大強國的眼中,根本就什麼都不是。
以往陛下萬壽節都不見使臣來往,這次恐怕也不會例外。
那又如何,他們暫時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帶到大周有一日繁盛起來,說不定就有瞭一定的分量。
如今的大周民生凋敝,最要緊的就是養民生息,遺忘有時候也是一件好事,若其他國傢始終惦記著他們,結果恐怕會很慘。
畢竟人傢太強盛,動輒都有百萬大軍,他們全國的男人都拎出來,恐怕也找不出十萬個會打仗的。
眼見謝瑯的生辰來臨,敬王也千裡迢迢的趕回京城,雖說他已經得知今年謝瑯不準備大擺宴席,可作為謝瑯的兄長,還是要回京的。
為此沿途回來,他遣林管傢給陛下和謝宸分別買瞭一些土特產和小玩意兒,畢竟貴重的東西,那倆人從來不缺,反倒是他手中的銀錢花的七七八八。
說是大周唯一的王爺,可他的條件比起很多朝臣都不如,尤其是姚太後掌權的時候,日子過得更是緊巴巴的。
也就謝瑯執政,他一方面在外擔任監察使,一方面還兼任戶部尚書,這才拿到瞭兩份俸祿。
謝瑯的萬壽節,朝廷休沐。
一大早,她就來到禦膳房,隻因前幾日她讓人在禦膳房這裡,蓋起瞭一座土質的烤爐,專門用來烤制蛋糕的。
和禦膳房總管說瞭蛋糕的做法,說道白糖的時候,禦膳房的人還在懵懵然。
“陛下,何謂白糖?”
“……”謝瑯微微一哂,是瞭,如今還沒有白糖,卻有營養價值很高的紅糖,“那就用紅糖替代。”
“是!”
禦膳房的人按照謝瑯的意思,一點點的制作面前的蛋糕,蛋糕胚做瞭還不止一個,想著午膳前,讓人把新出爐的蛋糕,給京中的官員傢裡送些,也算是與她同慶瞭。
謝瑯自己的生日並非九月裡,而是農歷的七月初七,這個生辰自然是女帝自己的。
隨後簡單說瞭之後的做法,她就領著在一邊偷吃的謝宸,慢慢走回瞭勤政殿。
沒有白糖不礙事,明年再派人種植甜菜提煉就可以瞭,紅糖本身就極其稀少,白糖還沒有問世,食鹽之前幾年更是被姚傢給把持,這個時代更是連辣椒都沒有,肩頭的擔子真的是沉重無比呀。
臨近中午,敬王帶著林管事進宮。
“皇兄這些日子車馬勞頓,瞧著清減許多。”
“勞陛下惦念,臣並無大礙,特進宮來恭賀陛下萬壽無疆。”
“別那麼多虛禮,皇兄坐吧。”
“謝陛下。”
一番見禮過後,兩人在偏殿內聊著國傢大事。
“皇兄這一路,百姓對於田產是否頗多怨言?”她心中早已有數,到底是沒有親眼所見,就怕下面發生動亂。
敬王心裡覺得陛下這件事辦的太過倉促,一路所經之處,不少百姓私下裡對朝廷自然是諸多抱怨,不少人都說倒瞭一個姚傢,卻換來更嚴苛的壓榨盤剝。
之前他們感念陛下斬殺姚傢,後來更是演變成皇傢與外戚之間的“狗咬狗”、“黑吃黑”,說朝廷根本就不給他們半點活路,若非地方官府還有幾分行動力,指不定是要引起民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