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天下糧倉

作者:席妖妖 字數:4132

謝瑯態度溫和,老百姓也舍不得離去,畢竟不是誰都能見到當今聖上的。

周鈺在後面收拾好帳篷,鋪開地毯,將隨身帶的幾個食盒擺放好,隻等謝瑯那邊的百姓散去,他們再帶著兒子到處玩玩。

小太子依偎在謝瑯身邊,大眼睛打量著面前的老百姓,裡面還有好幾個孩子。

那些孩子們穿著樸素,有的人衣裳上面還有補丁,並不代表他們傢裡的條件就很窮,有些人傢還是比較會過日子的,衣服破瞭補一補照舊可以穿。

不過小太子的穿著的確是太華貴,才讓幾個小娃娃看的目不轉睛。

陛下都親口說瞭,要女子十八歲以後再成親,他們心裡隻覺得陛下對他們的好,至於多留兩年是不是會成為老姑娘,他們現在也顧不得瞭。

若是縣衙那邊這樣說,他們心裡可能還會覺得不合適,可是換個人,心態完全變瞭。

“以前成親早,是因為日子不好過,指不定什麼時候人就沒瞭,現在不同,天下安定,百姓也能吃飽喝足,生病後也有醫院就診,壽命比起以往長瞭好幾年,所以晚兩年對誰都好。”

“是,陛下這麼說,咱們肯定不會給陛下添堵。”

謝瑯眉目含笑,“傢裡的孩子也讓他們多讀書,哪怕大人過得苦一點,可不能耽誤瞭孩子們,以後說不準傢裡就能出個做官的。讀書不一定有用,但是不讀書卻很難出頭。女娃娃也別覺得就不如男娃娃貴重,朕還是女子呢,不也成為瞭皇帝。朕的口碑在民間好不好?”

“好著呢。”人群裡,一個嬸子趕忙道:“就是給咱們老百姓人口地,不用再給地主老財苦哈哈的種地,陛下就已經好的不得瞭瞭呢。”

隻這一點,謝瑯就已經碾壓瞭前面所有的君主。

謝瑯笑容更深瞭,“老太太現在和傢裡的幾個兒子一起住著?”

老人傢抿抿嘴,“一大傢子都住一塊。”

“和兒媳可有摩擦?”謝瑯還是想著打破現在父母在不分傢的規矩。

“不瞞陛下,這筷子和碗都能碰出個響兒來,婆婆和兒媳婦那肯定要吵吵兩句的。”

這話倒是不假,“一大傢子住在一起難免會吵架,老太太還不如自己個兒住呢,將兒子兒媳都分出去。”

老太太愣瞭,這不合規矩啊,不過是謝瑯親口說的,她倒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瞭。

“您老伴可還在?”

“在呢,身子骨也硬實。”

“那挺好的。”謝瑯拔起幾棵草,手指靈活的編織瞭一直青草的手鐲,然後給兒子套在手腕上,美的小太子樂不可支,“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難免吵吵鬧鬧的,分出去的話,你們老兩口過自己的日子,不用擔心瞧兒媳不痛快,每天老兩口想吃什麼就自己做,人口地裡面重點蔬菜或者別的賣倆錢,每年兒子兒媳給你們老兩口一定的糧食。”

她瞧著老人傢的眼神,對方似乎很難說服。

“老太太,你們老兩口辛苦二十幾年,給他們娶瞭媳婦,不應該輕松下來?難道還得再操勞個二十年,將孫子孫女也張羅瞭?”

“陛下,老話說父母在不分傢的。”

“老太太為何覺得不分傢好?兒子兒媳在眼皮底下,一傢人擠在一起,感覺熱鬧?”

老太太沉默好一會兒,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朕明白,你辛辛苦苦把幾個兒子拉扯大,突然他們娶妻後就要分開,心裡會覺得空落落的,可是老太太,他們早晚都要獨立的。當初你剛成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和公婆分傢?”

“……”老太太想過,她剛嫁人的時候,婆婆就不怎麼待見她,隻因為老頭子看上瞭她,婆婆卻想讓自己外甥女做兒媳婦,那些年看自己真的是跟仇人似的,每天天不亮就指使自己幹活,大半夜才能進被窩睡覺。

後來好不容易熬死瞭婆婆,她的日子才算是好過起來。

見她的態度,謝瑯心裡瞭然。

“所以啊,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對吧。”

老太太中午回到傢裡,看到傢裡二十幾口人,莫名覺得擠得慌。

可想到分傢,心裡卻忐忑不安,甚至還有點焦躁。

五個兒子,五個兒媳,還有十一個孫子孫女,把傢裡所有的屋子都擠得滿滿當當的,以前傢裡還有廚房,後來孫子孫女多瞭,廚房都空出來住人瞭,後來傢裡幾個爺們在院子裡打瞭個茅草棚,當做廚房用。

幾個兒媳婦做好飯,二十幾號人把堂屋給擠得幾乎轉不開身子,在以前覺得尋常,如今卻有些看不下去瞭。

飯後,老夫妻倆回到屋裡,老太太和老頭子說起瞭這件事。

“老頭子,你覺得咱分傢合適不?”

老爺子看著老伴一眼,“咋啦?現在不挺好的?”

“好啥呀。”老太太嘆口氣,“傢裡堵得轉不開身,吃頓飯就跟餓鬼投胎似的,一頓飯就得一大鍋的饃,天天這樣瞧著不得勁。”

“都一大把年紀瞭,誰知道能活幾年,湊合湊合得瞭。”老爺子唉聲嘆氣的轉個身,“村裡有誰分傢瞭,這分開也不好看。”

“陛下說分開好。”

“……”老頭子轉頭瞧瞭老伴一眼,“你說啥?”

老太太將上午遇到謝瑯的事情說瞭一遍,老爺子似乎也沉思起來瞭。

幾日後,上窯村裡就傳開瞭,老於傢要分傢瞭。

倆老的跟著長子長媳過日子,下面四個兒子都分出來單過。

於老頭特地去村長傢裡,讓村長給其他四個兒子批宅基地。

一時間,不少人都來老於傢暗搓搓的打聽消息,是不是幾個兒子兒媳婦不孝順,才讓於老頭倆人分傢。

不過有人來來去去的,都沒打聽出什麼來,於老頭隻說傢裡人太多,擠得慌,分開過日子就挺好。

於傢長媳得知終於要分傢瞭,心裡似乎一下子就疏闊起來。

作為長媳,傢裡的東西一般是要留給他們夫妻倆的,下面還有四個小叔子和弟媳,長媳心裡始終都覺得憋屈。

她願意養活公婆,可心底對其他四傢到底有想法。

都是上窯村的人,人傢分傢要批宅基地,村長自然沒意見,隨後帶人在從村子裡丈量瞭四塊地,然後於傢那四傢晚輩就開始托人蓋房子瞭。

房子倒是不用多少,卻也是青磚房。

於傢五個兒子都能幹,分傢也沒有鬧出什麼笑話,手裡的銀錢蓋房子還是夠的。

前前後後大半個月,其他四傢都搬出去瞭,老於傢頓時也變得寬敞起來。

大房有三個孩子,倆小子一閨女,以前大房傢的閨女都和其他房裡的姊妹睡在一個屋子裡,現在小姑娘自己就占著一個屋子,可是高興壞瞭。

就連倆小子也是一人一個屋,晚上可是不用擔心被誰踹下床,也不用擔心有人和自己爭被窩。

以前是妯娌幾個一塊兒做飯,現在是大房媳婦自己,就算是忙碌些,她也樂意。

等到公婆不在瞭,他們的體己也就是大房的瞭,而且公婆的人口地可是大房夫妻倆種著,老爺子和老太太一年能吃多少糧食。

幾個兒子都是勤快的,分傢後也知道孝順爹媽,傢裡但凡有點好吃的,都會讓孩子或者是親自送過來給老兩口嘗嘗。

老太太暗中也琢磨過味來瞭,分傢的好處有,那就是幾個妯娌的感情比以前好瞭,以前住在一塊,私下裡可沒少在自個兒屋裡嘀嘀咕咕的。

她每天還是幫著喂喂雞,掃掃院子,其他的事兒有大兒媳,一個人就能利索起來,倒是和沒分傢之前,並無太大區別。

傢裡也安靜不小,清閑時候就聽孫子孫女當著自己的面背背書,她聽著也高興。

最最關鍵的是,蒸上一大鍋的白面饃,夠他們這幾個人吃兩天的。

以前一頓飯就得大半鍋的米飯,或者是一大鍋的白面饃,即便是一天兩頓飯,那也得來兩鍋白面饃,瞧著就心疼。

謝瑯並不知道老太太分傢瞭,她也不認為憑借自己三言兩語,就真的能讓古舊的思想一朝頓悟。

分不分傢看他們自己,謝瑯並不會強制執行。

這一年,大周各大州府紛紛解除瞭宵禁,老百姓不需要到瞭一定的時間就關門鎖戶,大周五十州府,都已經鋪路完畢,路燈也都裝好,從入夜到晨曦前,街上的路燈幾乎亮一個晚上。

如今氣候還有些冷,絕大多數的人半夜之前就回傢瞭,等到瞭夏天,恐怕很多人都能徹夜不眠的在外遊玩。

京城這兩年就是如此,夏日炎熱的時候,即便是到瞭下半夜,美食廣場都有很多年輕人在這裡納涼品嘗美味的餐點。

而就在今年,冰棒問世瞭。

這並非是謝瑯弄得,而是禦膳房裡的一個禦廚的傢人,學到瞭制作冰棒和冰沙的方法,就在京城裡租瞭一個小攤位。

冰沙的制作方法不難,從冰塊上掛下一些冰屑,再淋上搗碎的時令果醬,淋上一圈風靡,口感冰涼且香甜爽快,一開業就引來瞭很多年輕人和孩子們的競相購買。

冰棒則是奶油與白糖勾兌後凍住的,這也是純手工,咬一口香醇的奶味混合著甜滋滋的味道,感覺天靈蓋都要升華瞭。

現在民間出現瞭很多的私人作坊,主要的產業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其他的一些便民產業,謝瑯是沒打算插手的。

“糧倉的建設情況如何瞭?”早朝上,謝瑯看著謝璉問道。

謝璉道:“回稟陛下,目前長安,江陵和雲城的糧倉都已經建好瞭,從去年年底,戶部就派人將糧食一次運往這三處糧倉,同時唐洲,耀州,燕京,涼州,和姑蘇五處的糧倉也都在後期的建設之中。按照陛下的旨意,一旦這六座糧倉全部囤滿,可以滿足天下百姓五年的溫飽,隻要不是數年旱澇災害,大周將不會出現餓殍遍野的情況。”

謝瑯點點頭,“每年戶部收取上來的糧食,在保證京城百姓寬裕的情況下,其餘的糧食全部秘密送往朝廷糧倉。同時,姚將軍也派遣幾批人馬去各地糧倉駐紮,務必要保證其隱秘和安全性,那將會是我大周天下百姓的命脈。”

謝璉和姚慧芳恭敬領命。

“同時,也告訴地方官府,在各地建立地方糧倉。”她這句話是交代蘇相的。

之後,她看著身邊不遠處的大周疆域圖,這張長五米,寬三米的疆域圖一直都擺放在太和殿中。

她在其中一個位置點瞭點,這裡是豫州,位於大周的中軸線偏東北方的位置,屬於沿海內陸地區。

豫州與江陵比鄰,江陵是魚米之鄉,而豫州也是一處寶地。

“在這個位置。”她點瞭點豫州的一個郡縣,“讓豫州知府在蒼梧郡重點發展玻璃大棚,種植各種蔬菜,有百姓對此有意的話,可以讓豫州知府以及蒼梧郡進行相應的補助,可以讓銀行給他們進行擔保。另外再讓人去那邊進行幫扶。”

蘇潁和謝璉再次領命。

如今大周雖說很多老百姓都會種植一些蔬菜,可是很少有人大面積的專門栽種。

一般都是在自傢自留地裡種植一些留著自己吃,種的多瞭,才會拿出來進行售賣,也都是少量的。

長安城作為大周帝都,肯定是不會缺少各種蔬菜,但是其他地方卻相對要單調許多。

尤其是在滄州等最北方的幾座州府,哪裡大片的都是草原,老百姓對於羊肉奶類的倒是不缺,蔬菜卻格外稀有,價格也比起其他的州府要貴瞭不止一星半點。

歸根結底,還是量少的原因。

未來的系統裡有很多的蔬菜種子,謝瑯就趁著接下來的日子,讓周鈺把未來整理出來的栽培方法抄錄下來,然後印刷裝訂成冊,再讓畢業生裡對農業感興趣的人才,去當地進行技術援助。

蒼梧郡是在豫州來說不好不壞,各項條件隻是占據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郡中的百姓也多是種地過活,雖說不會餓肚子,可是也存不下多少餘錢。

此次得知朝廷要重點栽培蒼梧郡,當地郡守差點沒高興傻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