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對峙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4212

“不過什麼?”

他這一轉折,劉維心都漏跳瞭一拍,生怕事情有變,緊張地問道。

杜密斜眼看瞭看他,眼底的輕蔑隱藏得十分巧妙。

“不過可惜不是皇後生的,否則立儲就毫無懸念瞭。”

劉維聞言面色黯然,他自視極高,總認為自己樣樣都出類拔萃,唯獨出身差瞭一點。

卻不知杜密還沒開始,就已經在隱約挑撥他和母親的關系瞭。

“此次虧就虧在陛下不在京師,否則由朝臣參與議論的話,誰會勝出還未可知。”

杜密不疾不徐試探著劉維的底線,卻絲毫也不急著承諾,讓劉維心頭焦躁卻又無可奈何。

“還請杜公……仲父教我。”

論心理戰,劉維遠不是杜密的對手,三兩下就被套瞭進去,眼看著東方放白,擔心再說服不瞭杜密的話,便隻能功虧一簣瞭。

殊不知其實杜密心裡比他還著急,劉維行事並不縝密,弄不好早已走漏瞭風聲。

萬一被袁盱或者陳蕃搶先一步,那他的千秋名臣之夢,瞬間就煙消雲散。

不僅如此,以他對陛下的瞭解,劉志對骨肉親情比較顧念,而對亂臣賊子卻絕不手軟。

到時候他瞬間就會從高位跌落雲端,他這樣的背叛行為,在陛下心裡比當年趙戒還要嚴重得多。

因此他所承擔的風險比劉維更重,成則名揚青史,敗則傢破人亡。

“大王不必如此多禮,既然是誠心請教,又意在國傢社稷,那老臣就不惜此身,為之謀劃一番瞭。”

見他終於答應,劉維喜出望外,急忙連聲道謝,又信誓旦旦。

“多謝仲父,孤將來必做個明君。”

杜密微微一笑,不再故意架著他,開始與劉維低聲商議起來。

而另一邊,袁盱也與陳蕃爭分奪秒地佈置著,他們已經得到瞭消息,劉維連夜進瞭杜密府中,至今未出。

這意味著什麼,他們心中都十分清楚,很可能杜密已經與劉維結成瞭聯盟。

如今羽林軍不在京師,洛陽一帶最大的兵力就是京畿道兵馬,要想阻止他們,難度非常大。

幸好九門提督處所有的人馬加起來,也足有一千五百人,關鍵是都在京城之中,隨時都可以召集起來。

而京畿道兵馬雖然有七千多人,但在京城的也隻有兩千,其餘隻能從河南尹或者河東郡緊急調派。

除此之外,剩餘的禦前侍衛尚有數百人,但目前很可能已經被耿德妃控制起來瞭。

執金吾也有一千二百人,但他們負責城內治安,沒有皇帝的命令,無法調動。

龍麟衛也有數百人,同樣的,必須有皇帝命令才會參與行動,大理寺有數百甲士,陳蕃可以直接控制。

明面上京師總共隻有這麼多的兵力,但如果能把各大世傢的私兵糾集起來,那就不好說瞭。

“我覺得龍麟衛可以爭取一下,他們一向唯陛下馬首是瞻,如今此事危及到陛下的安危,沒理由他們會束手不管。”

袁盱與楊儉等人當年就有擁護之功,彼此之間也多少有些交情,大概能猜到對方的想法。

“不管如何也要試一試,我相信陛下對京師之事已有安排。

最多撐上兩三天,就能等到陛下的詔書,到時候一切都迎刃而解瞭。”

陳蕃點點頭,當年杜密是他推薦上來的,如今居然夥同清河王叛亂,因此他心中感覺十分沉重。

“王朗那裡怎麼辦?”

袁盱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王朗與杜密是好友,當此危急關頭,誰也無法確定他會倒向哪一邊。

陳蕃沉吟片刻,“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王朗與杜密不是一類人,等下由我親自去上門勸說。

相信至少他能保持中立,兩不相幫。”

“好,那便按你說的辦,等會兒我去見一下袁湯,看能不能把袁氏傢族所有的私兵和奴才集中起來,臨時充作兵丁。”

袁湯雖然已經退隱,但在朝中仍然威望卓著,整個袁氏傢族在京城定居者,人數十分可觀。

但是袁盱這個決定,對自己、對傢族來說都有很大的風險。

畢竟對於一個帝王而言,如果某個傢族的勢力大到能夠左右朝堂格局,是一件非常令人忌憚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除瞭像梁冀那般飛揚跋扈之人,越是實力強勁,就越是韜光養晦,生怕引起皇帝的註意。

在此之前,袁盱雖然權傾朝野,但一直行事低調,也正是因為恪守著這個原則。

如今生死關頭,他卻挺身而出,讓陳蕃十分感動,也萬分佩服。

忽然他靈機一動,“長公主不是在京城中嗎,我們可以去找她,看能不能從耿德妃手中,奪回皇城的控制權。”

袁盱愣瞭愣,起初還覺得有些荒謬,可仔細想瞭想,卻覺得有些道理。

皇後不在宮中,說起來耿德妃確實是位份最高之人,但最近幾年來,她一心向道,基本上沒有處理過後宮之事。

因為她的低調,所以在後宮並沒有多少親信,但長公主卻不同,多年來她一直協助皇後處理公務。

成親之前,也曾協助太後處理永安宮的事情,所以宮中人手大半她都能指揮。

何況暫時嫡長公主,按道理尊貴還在耿德妃之上,何況如今她要捍衛的是自己的父親和親弟弟。

“這個的確值得一試,事不宜遲,我們趕快分頭行動,我先去找長公主,然後去找楊儉和袁湯。

你負責調動大理寺的人馬,並與竇武保持聯系,還有王朗那裡就拜托你瞭。”

此時東方已經發白,風雪正濃,二人卻毫不在意,一頭紮進瞭凜冽寒風之中。

這兩天長公主劉華,心中一直有些沒來由的不安,孩子剛好也有點著涼瞭,哭鬧不休。

她擔心是遠在巴蜀的丈夫有事情,即便天氣惡劣,依然派人出京去瞭西南打探消息。

大清早她便起床去練劍,從很小的時候她就養成瞭這個習慣,風雨無阻。

剛擺瞭個架勢,外面就急著來通傳,大學士袁盱求見。

劉華眉頭一皺,她雖然貴為長公主,但卻與朝中大臣素無往來。

此時袁旭突然造訪,她立刻敏銳的察覺到,一定是朝中出瞭大事。

“快請。”

“見過長公主,袁盱此來有大事相商,不知長公主可知道,昨日龍麟衛請瞭竇老院長緊急出城。”

劉華一愣之後,臉色漸漸的就變瞭,對於竇老院長的地位,她自然再清楚不過。

而他此去無論是給皇帝看病,還是給皇後,抑或是幾位皇子,都是她至親之人。

而能驚動袁大學士的,基本可以排除其他人,隻能是父親。

“難道是父親……”

“現在還不確定,但清河王母子已經得到瞭消息,如今已經聯合杜密,準備登高一呼,自立為帝。”

“劉維他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盡管事出突然,但劉華驚詫之餘,仍然是用的肯定句,而不是反問。

“耿德妃趁著宮中無主,已經伺機控制瞭宮城,臣想請長公主出面,將皇城控制權先拿回來,等待陛下詔書到來。”

此時時間緊迫,袁盱也沒有一句廢話,劉華毫不猶豫地點頭應允。

“好,我立刻進宮,若情況屬實,還請大學士在外指揮調度,有什麼需要盡管開口。”

她之所以絲毫也不懷疑,是因為整件事情,隻要讓她出面控制宮廷,就擺明瞭是在維護陛下的權益。

“來人,即刻召集人手,先入永安宮。”

聽到這道命令,袁盱暗暗贊賞,長公主果然殺伐果斷,心思也縝密。

耿德妃再利害,對於永安宮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控制住。

而且那邊的人全都十分可靠,先收攏永安宮的人手,再從永安宮進皇城,既能保證自身安全,又可以輕易控制局勢。

兩人匆匆分手,各行其事。

劉華一邊急急朝永安宮趕去,一邊凝眉思考,除瞭宮城,還有什麼能夠下手的地方。

忽然她雙眼一亮,記起瞭一件事情,或許可以成為此事的轉機,不過,她必須先要取得整個南宮的控制權。

永安宮因為不在南北兩宮范圍之內,太後又不在瞭,每日宮門緊閉。

所以耿德妃匆忙之間,也沒辦法顧及,隻能傳令關閉宮門,緊守不出,沒有她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

永安宮眾人對於長公主,自然是唯命是從,劉華匆匆清點瞭一下,永安宮一宮二殿,加起來守衛和宦官也不少。

總共二百三十多人,剔除老弱病殘,有戰鬥力的隻有一百八十人。

不過劉華覺得已經足夠瞭,德陽殿的侍衛是北宮最多的,隻要有她出面,耿德妃就隻能靠邊站。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進宮,可這也難不倒她。

當初趙戒和梁皇後叛亂時,梁太後果斷交出瞭宮中的密道,用以換取梁不疑的性命。

後來劉志深感密道的好處,所以又重新進行瞭疏通規劃,除瞭他自己,沒人知道完整的密道路徑。

但太後和皇後卻各知道其中一條,劉志寵愛長女,事先也告訴瞭她一條道路。

在這一點上,她甚至比幾位皇子還得父親的信任。

而她掌握的這條路,恰好就是從永安宮直通德陽殿的密道。

所以她隻需要先潛進德陽殿,然後召集人手打開宮門,再與永安宮眾人匯合,一路直奔南宮而去。

南宮中,皇帝所居的中德殿,朝議的崇德殿,還有皇後的長秋宮,隻要她一聲令下,馬上就可以脫離耿德妃的掌握。

其實耿德妃也不是知道她無法守住宮城,但她早已無路可走,隻能舍命一搏。

她隻能寄希望於杜密能夠迅速召集人馬,然後昭告天下,立刻登基。

再以皇帝的名義,將執金吾等兵力抓到手中,隻要給她一整天的時間,相信一切都可以改變。

天終於亮瞭,風雪暫停,長街上一片寂靜,早起的市民,很快就發現今日氣氛不對。

大隊的衛兵全副武裝,縱馬奔馳在主道上,已經享受瞭十幾年太平生活的洛陽人,早已忘記瞭當年的兵荒馬亂。

但這一刻久遠的記憶重新來臨,難道又要變天瞭嗎?

負責城市治安的執金吾,最先發現京畿道衛兵的異象,但杜密揚言正在執行公務,並讓執金吾配合安撫民眾。

盡管心裡犯嘀咕,可執金吾的職責就是京城治安,沒有得到皇帝的命令,誰也不敢擅自多事。

然而很快他們就遭到瞭攔截,陳蕃騎著一匹大黑馬,靜靜的立在路中間。

在他身後是數百名大理寺甲士,盡管兩邊人數懸殊,但陳蕃卻穩若泰山毫無懼意。

看來他們的行動已然敗露,不過就憑陳蕃身後這幾百人,想阻止他們前進的道路,簡直可笑。

但杜密卻並沒直接下令攻擊,而是舉手暫停前進,催動胯下棗紅馬,一步步緩緩走瞭過去。

兩位曾經的知交,終於站在瞭十字路口,針鋒相對。

“仲舉,我知道你對陛下忠心,可如今陛下已然病危,清河王為皇長子,自古便以立長為主。

不若一起擁戴新帝登基,也是一件潑天功勞,將來大學士的位置就是你的。”

陳蕃一直冷冷的看著他,直到他說完,忽然仰天放聲大笑。

“哈哈哈……杜密呀杜密,我一直將你引為知己,今日才知道,原來我們根本就不是同類人。”

以杜密對陳蕃的瞭解,其實他早知道對方不會改變主意,隻不過陳蕃對他有恩。

而杜密又過於註重名聲,不希望將來留下一個敗筆,所以惺惺作態,故意前來勸說。

“仲舉,我好意勸說,你可不要執迷不悟,誤瞭清河王的大事,引起國傢動蕩,生靈塗炭,到時候成為千古罪人。”

這番話說的實在是讓陳蕃覺得惡心,從前看杜密怎麼看怎麼順眼,如今卻覺得格外面目可憎。

“呸!你這無恥老賊,虧你說得出口,也不知到底將來誰才是千古罪人。”

陳蕃生性耿直,此番義憤填膺,直接就開始破口大罵。

杜密此生還從未被人如此當面辱罵過,頓時臉上變色,黑沉瞭面孔退瞭回去。

“攻擊!”

京畿道衛士們舉起瞭手中的長槍,明晃晃的槍尖對準瞭陳蕃,後者卻昂然不懼,冷冷的看著縮在人群中的杜密。

神色極度不屑。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