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鐘表進行時

作者:菜無心不活 字數:3677

第225章鐘表進行時

“嘿嘿。()”哪裡有什麼古書,我隻能訕訕一笑道,“此乃本大仙之秘密也。”

“切,哥,你又裝吧。算瞭,不理你瞭。林姐姐,你的事情有眉目瞭,有我哥在,你就放心吧。走,我帶你去看看臨安的景色。”

“恩。”

“哥,在這裡等著我們,晚上請林姐姐吃你這裡的私房菜。”

“私房菜?”林瑩驚奇道。

“是啊,走吧,路上再告訴你。”方靈笑道,“還有,哥,林姐姐說還想聽你唱的小曲呢。”

林瑩這一次沒有說不,紅著臉小聲道:“長老,那我們先去瞭。”

“長老?我這個長老還成真的瞭。”方靈走後,我自言自語道。

我喝瞭口茶,站在屋裡來回走瞭幾步,從懷裡取出面具,慢慢地戴上,然後走到鏡子前面,照瞭照,心道,“這下就不是長老瞭吧。”

“小七,什麼時辰瞭?”

“公子,申時未到。”小七的應聲自門外傳來。

“那還早,小七,叫上先生,去臨安大學,看看他們的新實驗室。”

臨安大學是在原貢院基礎上更新的,雖然地方有限,但大學的實驗室比起“求全山莊”全覺所建的私人實驗室則是大瞭好幾倍。

大學離獅峰商行很近,都在皇宮附近。我到達的時候,全覺正在指導學生做實驗,這是一堂開放式的實驗課,學生們一邊做著實驗一邊議論紛紛,也沒有人留意到我的到來。

全覺眼尖,走到門口道:“公子,您怎麼來瞭?”

“我來看看你們的實驗室。”

“公子,這裡還是太小。在學校新址的規劃中,實驗室可就大瞭,有為教學設置的實驗室,有為科研設立的實驗室,另外在學校旁邊規劃的皇傢科學院,也會建造屬於自己的實驗室。”全覺憧憬道。

“恩,實驗室一定要打造成為全天下最先進的,全覺,這裡不用去節約。”

“是,公子。”

“沈先生呢?”

“回公子,先生正在面試呢。最近有不少人才前來大學應聘,有想當先生的,有想來做科研的,還有一些地方官府也推薦瞭人來,先生最近都在忙這些呢。”

我聽罷眉頭微皺道:“全覺,面試怎麼還要沈先生親自去?”

“哦,公子,應該稱作復試。()復試完後就由先生和校長大人共同拍板瞭。”

“這樣還行,我過去看看。”

“恩,公子,今天正好有位年輕人復試,他是一位能工巧匠,隻是不知道有沒有價值,公子正好去給看看。”全覺說完對著一位正在做實驗的學生道:“思肖。”

“學生在。”

“鄭思肖,你帶這位公子去招聘室找下兩位校長。”

“是,先生。”

被稱作鄭思肖的學生年紀和我相仿,二十多歲,就讀於物理系,看上去有些清廋,神情卻是頗為高傲。

沒過多久,鄭思肖便帶著我們到瞭招聘室門口:“公子,這裡就是瞭,億翁(鄭思肖字)還要回去上課,就不陪公子入內瞭。”

“恩,你自行去吧。”

我敲門入內,見何基不在,便坐到瞭沈逸秋旁邊,同時伸手示意其繼續。

沈逸秋起身沖我點點頭,又接著面試起來。

“楊筱之,展示下你的作品。”

“是。”楊筱之將其身旁的一具玩偶樹立起來道,“先生,在下的這具鐵木混合制成的人偶可以模仿人類的動作。”

“機器人?”我心裡想到。

人偶在楊筱之的操縱下,跳起舞來。這人偶動作靈活,雖然在關節處略顯呆滯,但總體上說卻也流暢。

沈逸秋看瞭會又道:“還可以做其它動作嗎?”

“可以。”楊筱之在人偶上調試瞭幾下,這次人偶又做起瞭端水倒茶的動作。

“恩,不錯。”我贊道,“楊筱之,你是怎麼想到做這人偶的?”

楊筱之不知道我是誰,以為我也是大學老師,道:“這位先生,在下這也算傢傳技藝。”

“傢傳?仔細道來。”

“我楊傢世居臨安,在唐朝時,一位名叫楊務廉的先祖喜好人偶技巧,並研制瞭一個僧人模樣的機器人,它手端化緣銅缽,能學和尚化緣,等到缽中錢滿,還可自動收起錢,同時,還會向施主躬身行禮。自此後,這門技藝便傳瞭下來。到瞭我父親這一代,傢中人丁不旺,父親希望我能讀四書,學五經,以博取功名。而我自幼卻喜好此道,被父母斥為不務正業,父親逝世後,我也沒有其它本事,隻有這點祖傳技藝,所以前來大學應聘,一來能夠有口飽飯,二來可以專心研究。”

關於機器人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雖說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發明的機器人不過是些機械人罷瞭。但其器械設計之精巧,機械技術之高超,即便是現代人看來,也算是匪夷所思,嘆為觀止。隻是我國的這些發明創造大都沒能發揚光大,以至於慢慢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瞭。

這是一種悲哀,就像火藥,我們的祖先發明出來,卻被西方人制造出洋槍洋炮,反過來將槍口對準中國。

“恩,楊筱之,可以讓我看看你這機器人地內部構造嗎?”

楊筱之猶豫瞭一會道:“好吧。”

我走瞭過去,近距離地看著這具剖開瞭的機器人。“這裡面的機械裝置都是以齒輪或者齒輪組為主吧?”

楊筱之驚訝道:“正是,莫非先生也懂這些?”

我笑笑不語,突然心念一動,轉身回到座位上道:“楊筱之,你知道我朝的水運儀象臺嗎?”

在北宋哲宗元佑十一年(1088年),時任吏部尚書兼侍讀學士的蘇頌和吏部會史韓公廉等人研制成一種大型儀器設備“水運儀象臺”,這臺儀器是一部復雜的機械裝置,整個機械系統是利用漏壺流水作動力,使儀器經常保持在一個恒定的速度,和天體運行保持一致。又通過一套復雜的齒輪系統獲得所需要的各種運動,從而達到既能演示天象,又能以多種形式計時、報時。人把這種儀器稱為“天文鐘“,後世的鐘表就是從這裡演變出來的。

“知道。在下曾經在一本名叫《新儀象法要》的書上見過,這實為我朝之壯舉啊,要是能夠看上一眼實物就好瞭。”楊筱之有些羨慕也有些失落道,“在下之機器人遠遠無法相比也。”

水運儀象臺是集國傢之力發明出來的,當然不是楊筱之單槍匹馬可以比擬的。

“楊筱之,你覺得你的機器人和這儀器相比,差在何處?”

“先生,在下仔細研究過《新儀象法要》,對於齒輪裝置的運用,在下認為並不遜之,至於差別,在下以為有三點,一是水運儀象臺構思之宏偉非我可及,二是儀器之精準也非我力所及,三是我也沒有這麼多精致的齒輪。”

我聽到第三點笑瞭起來:“所以你想加入臨安大學,依托大學的財力完成你的夢想?”

“是,除瞭財力還有一點,在下聽說大學裡有很多能人,於是想借助集體之力,將在下的機器人做得更好。”

“好,那就進入大學吧,試用期三個月,具體事情這位沈先生會告訴你。我給你的項目不是機器人,而是鐘表。”

“鐘表?是什麼?”

“簡單而言,鐘表就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的釋放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運轉,借擒縱調速器調節輪系轉速,以指針指示時刻和計量時間的計時器。像剛剛我們說道的水運儀象臺,還有渾天儀等就含有計時的功能,隻是體積大,造價高,根本不適用。我所說的鐘表則要小上很多,對瞭,全覺下課瞭嗎?要是下課瞭,我們就一起去實驗室再議。”

沈逸秋道:“估摸著該下課瞭。”

我笑道:“要是有瞭我所說的鐘表,就能相對準確地判斷時間瞭。”

在1283年的英格蘭,一座修道院裡就出現瞭史上首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鐘。緊接著,在13世紀的意大利北部,一群僧侶建立瞭鐘塔。現在是1265年的大宋朝,無論科技還是經濟都要領先於西方,再加上我這個穿越者,怎麼都該能夠研制出世上第一臺機械鐘吧?

“公子,回來瞭?”全覺道。實驗課已經結束,實驗室裡隻剩下鄭思肖還在向全覺請教什麼問題。

“恩,全覺,我們一起來聊聊鐘表這個新項目。”我隨便找瞭把椅子坐下道。

“是,公子。”

“全先生,學生能一起聽嗎?”一旁的鄭思肖道。

我知道臨安大學的學習氛圍開放,除瞭自己的專業外,可以隨時旁聽其它專業的課程,同時在業餘時間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研項目,隻要項目負責人認可,便可成為其助手。當然,類似槍炮之類的秘密項目則是不對學生公開的,盡管這些學生都有身份憑證,而且經過戶部的核實。

全覺見我點頭,便對鄭思肖道:“好。”

我講述道:“鐘表是由原動系、傳動系、擒縱調速器、指針系和上條撥針系等部分組成。機械鐘表的原理大致是,利用發條作為動力的原動系,經過一組齒輪組成的傳動系來推動擒縱調速器工作,再由擒縱調速器反過來控制傳動系的轉動速度,傳動系在推動擒縱調速器的同時還帶動指針機構,傳動系的轉速受控於擒縱調速器,所以指針能按一定的規律在表盤上指示時刻,上條撥針系是上緊發條或撥動指針的機件。”

講完後,我見眾人都不明白,又道:“全覺,拿紙筆。”

我在紙上畫出瞭簡單的掛鐘傳動示意圖:“這是鐘表的一種,你們看,這是鐘擺,這是齒輪組,這是指示針。”

“先生,這些齒輪組似乎並不算復雜。”對於齒輪極為敏感的楊筱之道。

“恩,鐘表的齒輪原理並不復雜,關鍵是其精準度。不過,這隻是最簡單的,如果以後要做到精確到一個字,甚至更少字時,其齒輪組就會相當復雜瞭。”

全覺對於這種奇巧的小玩意十分擅長,看瞭會圖紙問道:“公子,這個鐘擺該怎麼弄?”

“全覺,具體細節我就說不好瞭,這點正是需要你們去做研究,我隻能告訴你,鐘擺的擺動時間是不變的。好瞭,其餘的就交給你們瞭。楊筱之,這個鐘表項目就交給你,這個項目就是你試用期的考題。全覺,你負責指導。”

“是,公子。”

“是,先生。”

全覺和楊筱之同時回答道。

我離開時隱隱約約聽見鄭思肖的聲音,“全先生,剛剛哪位先生是誰?似乎學問很大呢。”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