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渺灣村
如果不是一年多來堅持習武,我認為自己是無法完成這次長途爬涉的。(.coM)
“哥,睡醒瞭!”
我迷迷糊糊道:“恩,靈兒,怎麼不叫我!”
方靈笑道:“上午叫過,可是你睡得太死,叫瞭三聲你都沒醒,先生說讓你多睡會,哪知你這一睡,就睡到傍晚瞭!”
“嘿嘿。”我訕訕一笑,“可能是太過疲倦瞭!”
“恩,先生也是這麼說的,哥,吃飯吧,大傢都在等你!”
“好,起床吃飯!”
段東樓和姚朝輝已於中午離開瞭烏河寨,一個西行去瞭大理天龍寺,一個南下前往廣南西路,其他人在好好休息瞭一晚後,基本上都已恢復到正常狀態。
次日凌晨,我們告別瞭洪源大巫師及洪升等人,按照原路經苗區,縱馬東行。
洪源目送我們離開後道:“洪升,你立即通知頭人巴紮及其他三位巫師前來議事,另外,加強山寨的防禦,擴大我們的護衛隊伍,組織寨中青壯,準備擴建山寨,後日我便啟程去見薑央大巫師,有件重大事情和他商議,或許,或許我們苗人的好日子就要來瞭,三百年瞭,聖者終於現世,而且還是!!!!,!”
洪升問道:“爹,還是什麼!”
洪源笑笑:“洪升,這位聖者乃是我苗傢的大貴人,守護者大人當真瞭得,選中的聖者竟然是當今!!!!,!”
“爹,今天您是怎麼瞭,說話總是說一半!”
“哈哈,洪升,還有一半嘛,日後你自然會知道的!”
一般來說,同樣的路程,在返回時總會覺得比去的時候要快,兩點之間的距離當然是不會變的,或許隻是因為人的心境不同而已。
數日之後,我們進入瞭荊湖南路(湖南)的地界,沿著官道往東北方向行進,就是湘西田景苗寨的門戶鎮溪村瞭,到瞭這裡以後,道路就要好得多,盡管還是山區,卻已能縱馬奔馳瞭。
當我們來到當日田修顏提議穿行苗區的岔路口時,明顯放松下來的袁棘笑道:“公子,又回到這裡瞭!”
“是啊,我記得再走兩天就能到達鎮溪村瞭!”
“公子,正是,這條路直上就是鎮溪村。(.cOM)”田修顏邀請道,“兩日後,到那裡歇腳吧!”
“好,我正好還有點事情要找田景頭人,對瞭,修顏,你隨我們到臨安後,想做些什麼!”
“公子,修顏聽從公子安排!”
方靈道:“哥,路上有的是時間,我們還是快些趕路吧!”
“靈兒又想吃酸湯魚瞭!”
“恩,還是哥瞭解我!”
“好,走吧。”我輕輕拍瞭拍飛燕,道瞭聲“駕!”
兩日後的中午,我們來到瞭鎮溪村,一進入鎮溪村,就見田景已在村前迎接,在我們離開十天後,田景便讓田方和田宏每日在村外輪流守候,這一日,在村口守候的田方遠遠看見我們的馬隊過來,便立即讓人通知瞭田景。
“田景見過公子!”
“老先生不必多禮!”
“是,公子。”田景直接將我們帶到瞭結義樓。
方靈坐下後道:“田老先生,還是給我們上酸菜魚吧,一路走來,就沒有好好吃過,這次總算可以大吃一頓瞭!”
“沒問題,方姑娘稍後,田方,快去安排!”
自從離開烏河苗寨之後,一路奔波,每日三餐都是十分簡單,哪裡能有機會吃上什麼大餐,何況還是如此開胃的苗傢酸湯魚,聽著名字便已將眾人的食欲吊瞭起來。
酒足飯飽後,我私下吩咐田景,讓湘西苗寨中的兩千勇士在準備完畢後,不再去往廣南軍區,而是轉向黃泥河東岸的烏河寨駐紮,組建烏河苗傢獨立軍區,聽從洪源大巫師的統一指揮,洪源之名田景自然聽說過,乃是和薑央齊名的苗族大巫師,對此,田景並無意見,有關的細節問題我和田景也一一進行瞭溝通,最終確定烏河苗軍以屯軍的方式駐紮在烏河寨以北的北丹山下。
在鎮溪村休息一晚後,我們一行人於凌晨時分啟程東行,離開湘西後的第二天,我便收到瞭文天祥和陸秀夫通過龍牙傳來的密碼信件,知道最近的一個多月裡朝中一切正常,遂安下心來。
沿著官道,橫穿湖南,便是江西省的地界,在離開臨安的四十九天後,我們來到瞭江西省與兩浙西路交界的信州府(今江西上饒),信州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浙江省衢州市,北毗安徽省池州市,南隔武夷山脈與福建省南平市接壤,有著“牙閩、控皖、襟淮、面浙”的優越地理位置,自古享有“豫章第一門戶”、“四省通衢”之美譽。
信州府因“山鬱珍奇”之故,所以又叫上饒,最早建於東漢年間,自古以來,信州便是江南富饒地區之一,四季分明,山環水繞,在後世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袁棘道:“公子,前面東行二十裡就是江西省的信州府,再經信州東行便可到達兩浙西路瞭!”
“好,時間也不早瞭,今晚就到信州城內歇息吧!”
“是,公子!”
我想瞭想又道:“先生,到瞭此處,距離臨安已經不遠瞭,你安排雲仲飛和張子健帶領兩百名侍衛先行返回,隻需龍牙之人在四周護衛即可!”
袁棘點點頭道:“如此可行!”
方靈緊隨前面的文璋和沈墨,邊走邊道:“哥,快進城吧!”
距離信州府還有五裡處,有一座名叫渺灣的村落,渺灣本是一處小村落,但因為渺灣村是進入信州府的必經之路,從湖南,兩廣和江西去往臨安的過客和商隊都要經過此地,倘若遇到時間不對,信州城城門關閉時,就要在此歇腳瞭,而且這裡的消費比起城裡便宜不少,所以這渺灣村自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之後,一直是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今天的渺灣村較往日更加熱鬧,倒不是因為過往之人驟然增加,也不是村中有何活動,而是信州城的數十名衙役和村中的百姓已經對峙瞭一個下午。
“咦,怎麼回事。”前面的方靈道。
袁棘道:“文璋,去看看!”
我們也走到旁邊,勒住韁繩,邊看邊聽瞭起來,或許是因為後世在媒體上見過太多的這種事情,沒多久,我已經能夠猜測出大致的情況瞭。
自去年以來,朝廷出臺瞭一系列鼓勵發展經濟的政策,信州的經濟也出現瞭上升的趨勢,信州的農業十分發達,是世界上稻作的起源地之一,信州出產的大米在宋朝時期遠近聞名,就連宮中的貢米也有不少是出自這裡。
利用這種優勢,信州官府準備建立一處大米集散地,將全國的糧商引來此處,經過商議,官府計劃將地址定在城外的渺灣村,並由信州最大的糧商--通衢商行牽頭來籌建。
這原本是件好事,但渺灣村裡的裡正沒有和村民商量,便答應瞭開發商提出的遷移條件,今天正好是開發商前來施工的第一天,卻遭到瞭村民的阻攔,無奈之下,通衢商行的大掌櫃隻好叫來瞭衙役,打算以官府的名義強行讓村民們搬離,不料渺灣村村民面對衙役,同樣是寸步不讓,竟然手持農具等物品,強行阻止,堅持不讓其施工,從下午未時一直到申時(下午五點)末,始終沒能解決。
村民們以私塾王先生為代表,和通衢商行及衙役反復交涉,這王先生本是一名落第秀才,對於大宋律法也略知一二,幾番論理之下,倒是將衙役說得啞口無言。
簡單而言,這就是一樁因拆遷引起的糾紛,和臨安東康坊事件並無多大區別。
那王先生赤手空拳,依法力爭道:“我渺灣村的土地並非全由村裡的裡正擁有,根據我朝律法規定,官府應當保護百姓的私有財產,不能以任何理由強行進入民居,如果遇到新建或者改造的,必須征得屋主同意後,方可進行!”
通衢商行的大掌櫃似乎已經忍耐到極限,惱怒道:“我這裡有信州官府的公示批文,爾等要是再行阻攔,可別怪我們商行不客氣!”
“大掌櫃,各位衙役大哥,信州府也是我朝的府衙之一,任何批文都不可違反我朝律法,這是律法上有提及的,而本村的裡正在數日前已經失蹤,即便他的畫押是真實的,也隻能代表其本人,不能代表我們渺灣村的全體村民,如果你們想要硬來,那我渺灣村村民寧死保衛自己的傢園。”王先生回頭大聲道,“各位鄉親,是也不是!”
“寧死不屈,寧死不屈!”
村民的人數顯然占多,這一陣呼聲更加激怒瞭通衢商行。
衙役班頭見大掌櫃顯然沉不住氣瞭,便道:“何大掌櫃,不可亂來,最近上面三令五申,要依法辦事,依我看,我們還是先回去,和大人商議後再做決定吧,王先生,你也勸勸村民,你們也不可胡來,否則同樣會受律法制裁的!”
“哼,平時你們吃我的、喝我的,關鍵時候怎麼就成這樣瞭!”
衙役班頭暗罵一句,壓住心中不滿道:“何掌櫃,現在可是在風頭上,萬一此事處理不好,被省裡知道瞭,別說你我,就是大人的烏紗帽也指定不保啊!”
“他娘的。”何大掌櫃怒氣沖沖地罵瞭一句,轉身帶著商行之人離去。
待衙役走後,我上前道:“請問這位王先生,何故而起!”
王先生見我似乎也是讀書人,說道:“這位公子,說來話長,如若不嫌本村簡陋,何不前去村中小酌三杯。”
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