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再開記錄,朝野驚詫

作者:鱸州魚 字數:3159

三月裡,遼東已經大有天翻地覆的架勢,可京城裡卻與往年沒有什麼不同。

謝宏雖然走瞭,可他創建的各項機構都是如常的運作著。

候德坊依然時不時的有新話本、新曲子出現,而旁邊的劇院中的劇目也是越來越多,甚至還引起瞭不少跟風的行為。

開始的時候還是試探著的運營,生怕維權司會上門討債,結果維權司沒上門,卻等來瞭都察下院的行動署。

行動署上門倒也不單是為瞭管理費,更重要的是來宣讀輿論管理條例的,在一番教諭之後,承諾瞭會遵守條例的劇院,便一下子從山寨版變成瞭正式版,可以大張旗鼓的開門攬客瞭。

而那些不識相的自不用說,什麼後臺都是浮雲,封門停業是輕的,罰個傾傢蕩產也不算重,要知道,行動署可是奉旨行動的,誰能抵擋得住?

麗春院的規模也更大瞭,號稱百院聯營,在京城,但凡是風月場所,總少不得麗春院的影子。隨著在京城的水漲船高,麗春院已經開始向京畿擴張,最遠甚至已經到瞭山東、河南。

常春藤書院的變化略大一點,尤其是專科學校,如今的專業變得更多瞭,尤其引人註目的是,在原本那些格物理論之外,又多瞭一個法學科和文學科。

這些新興專業的教材也都是新的,其間文采斐然不在校長唐伯虎之下,而理論之深湛更是在唐校長之上,惹起瞭不少人的興趣,都想著一睹這位大才的真容。

文學科倒也罷瞭,八成出自唐大才子之手,可那法學科就讓人驚嘆瞭。盡管其中的理論尚算粗淺,可能在儒傢獨大的時代,將法學理念提煉出來,並且形成理論,這樣的大才已經算得上是開辟時代的人物瞭,怎能不讓人好奇呢。

不過任是外人如何好奇,這位大才卻始終都沒露出真容,讓人隻能看著教材,在慨嘆中遐思不已瞭。

除瞭這些讓百姓們喜聞樂見的事情之外,煩心事也很多,與大夥兒最息息相關的,當然就是糧價的上漲瞭。

糧價在秋天下降,春夏之際上漲,這原是很正常的規律,百姓們也都知道。可今年的上漲有些與眾不同,伴隨著南邊傳過來的流言,從去年冬天開始,糧價就一直緩慢而堅定的上漲著,連一次停頓都沒有。

到如今,糧價已經高過瞭往年的五成,讓很多人都是苦不堪言。

叫苦的不光是平民百姓,不少當官的也一樣愁白瞭頭。

大明給官員的俸祿很低,而且也不是所有衙門都有油水可撈,更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撈。所以,糧價一漲,那些傢境一般或者貧寒的低級官員就倒瞭黴,紛紛上表求告戶部改發銀子為發祿米,以求渡過難關。

可戶部也沒辦法啊,去年秋收之際,各地大都報瞭災荒上來,交上來的糧食本就不足,而糧價這一漲,更是讓戶部尚書劉宇差點愁死,從民間收購的念頭隨即也是打消瞭,哪裡又有那麼多米糧發放?

因此,他也隻能命人對那些低級官員好言相勸,甚至對坐而泣瞭。

不然又能如何呢?去年的時候,就連神通廣大的謝宏都沒能解決的問題,讓他劉宇又能有什麼辦法?

繁華中彰顯靜謐,平靜下波濤暗湧,這就是正德二年的京城的最佳寫照。

徹底打破這平靜的,是從遼東傳來的一封急報和一個人。

其實在這封急報之前,遼東的種種動靜就已經在京城中廣為流傳瞭。巡撫遼東的那位冠軍侯,本就是京城關註的焦點,在出關的路上就已經搞出瞭天大的動靜瞭,在遼東又怎麼會悄然無息?

墾荒,屯田……這些消息讓京城人驚異之餘,也不由好奇,因為這些事離他們太過遙遠瞭。如今大明開國已經一百多年,就算是遷都燕京也已經超過瞭一百年,京畿周邊哪裡還會有什麼荒地?

乍一聽到時,甚至有不少人暗地裡都是心動,琢磨著要不要去遼東混點份額,開點荒地出來。京城雖然繁華,可曰子卻不好過,尤其是在今年,這種感覺也是越發的強烈瞭。

動心歸動心,離行動還遠著呢。畢竟那裡是遼東,自古以來就是蠻荒之地,各路韃虜又時有進犯之舉,縱然有些田地,能不能安生耕作還是要打個問號的。

朝堂上充斥的則是冷笑。在遼東開荒?是那謝宏急紅眼瞭吧?在那種苦寒之地大舉開荒,真虧這人想得出來。

雖然他搞出瞭一些新式的農具,可看過遼東的傳信之後,眾臣也都是不以為意,工具再好,也需要人畜之力驅動,遼東就那麼點子人,就算把軍中的都算上,畜力缺口也大得很,他憑什麼開拓整個遼東?

何況,現如今對遼東的禁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盡管很多低級官員都叫苦連天,可一力推動此事的江南士人的決心卻依然毫不動搖。

就算是以李東陽為首的中立派,對此也隻是在初期勸解瞭幾句罷瞭,等王鏊等人把計劃合盤托出之後,李東陽等人也沒瞭言語。

朝中派系很多,各有利益訴求,可在誅殺謝宏,壓制皇權這一點上,卻早就有瞭共識。若是能以這樣微小的代價解決謝宏這個大麻煩,就算是李東陽,也覺得頗為劃算。

至於黎民百姓在這個過程中遭受的損失和痛苦……呵呵,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通往成功的大道上,總是要有犧牲者的。

不過,遼東巡按最新送來的這封急報的內容卻太過驚秫瞭,謝宏居然率領邊軍把一向還算恭順的建州女真給屠瞭!

朝野震驚!

這他娘是窮瘋瞭嗎?建州女真那麼窮的地方,他居然都去搶,而且還是大張旗鼓的去搶,連朵顏三衛都震動瞭,汗王花當派人繞路薊鎮來朝中問詢,剛好跟陳世良的信使趕瞭個前後腳。

又是一次記錄啊!別說大明瞭,就算把華夏幾千年來的中原王朝都算上,除瞭本來就是韃子入主的元朝,又何嘗發生過這樣的事啊?

建州女真可不光是窮,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態度很恭順,一向都有對大明表示敬仰的,就算不是屬國,也稱得上是友好部落瞭,對於這樣的部落,大明一向是安撫有加的。

成化年間的董山,主要就是他對漢民搔擾的太厲害,甚至搔擾到瞭當時的巡撫的別宅,這才招致瞭明廷的怒火,跟如今的女真完全不是一回事。

結果那個謝宏居然窮瘋瞭,去把這麼一個部落給屠瞭,這簡直是丟盡瞭大明的臉啊!

除瞭這些表面上的說法之外,王鏊以及屠勛等人更是有些歇斯底裡瞭。他們很清楚,女真是很窮,不過畢竟是在草原上混的,部落中的牛馬是很不少的,甚至還有些糧食積蓄……結果這些全被謝宏一鍋端瞭,很顯然,謝宏已經借此渡過瞭難關,等到明年屯田有瞭收獲,那簡直就是蛟龍入海,直接飛天瞭,到時候還拿什麼限制他?

就算真的斷瞭漕運也不管用啊?隻要京營有糧食供應,大舉出征之時,江南人又拿什麼抵擋?

別看李東陽那些人現在都嚴守中立,可若是真的漕運斷絕,天下怨起,沒準兒他們立刻就會調轉矛頭,政治上面向來就沒有永恒的關系,這一刻是同盟,下一刻可能就是對頭瞭。

好在現在還沒到那個份兒上,單是對遼東禁運造成的些許不良影響,還不不至於對雙方的同盟造成多大的裂痕。

尤其是對這場邊事的態度,朝野上下的意見是一致的,必須嚴懲不貸,這種行為曰後也必須予以杜絕。

這已經不單是限制謝宏的問題瞭,九大邊鎮的兵馬一旦得到這樣的消息,會有什麼後果?

沒錯,蒙古的主力部隊很強大,可草原上的部落多得是,弱小的比例也更高,若是都循瞭遼鎮這個例子,那不意味著,隻要能回避蒙古的主力,就可以肆意對那些弱小的部落下手瞭嗎?

若是邊軍在屯田之餘又有瞭財源,那麼,誰能保證唐末的藩鎮之禍不重演?誰能保證那些武夫還會老老實實的聽話?

此外,若是邊軍四下出擊,誰又能保證蒙古不會報復?要知道,如今的蒙古雖然已經分裂,但無論是瓦拉還是韃靼,哪一方都能拿得出十多萬騎兵,若是聯合起來就更加恐怖瞭。

要是招致瞭蒙古的大舉報復,誰又能擔保能擊退他們,保衛邊關?

至於謝宏那邊就更加讓人鬱悶瞭,本來以為這人去瞭遼東,算是自我流放瞭,誰想眼見著就又有崛起的跡象,而且這跡象還很清晰,這讓眾臣如何能不鬱悶?

必須限制他!

自去年冬天的那場朝會之後,皇上又已經幾個月沒上朝瞭,可如今出瞭這種醜事,卻也容不得皇上回避或者庇護謝宏瞭。

彈劾?不,用奏章彈劾是沒用的,聽說那些奏疏都被皇上拿去燒火瞭,有些話,還是得當面講才能講明白。

於是,再一次的……奏疏鋪天蓋地的湧向瞭文淵閣,淹沒瞭司禮監,內容隻有一個,開朝會,議邊事!

而正德的回應也很幹脆,他直接下瞭一道手諭:三月十二,朝會上見。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