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
眾人均是大感興趣。
“豆漿!”
楊彥微微一笑,把那一層層的木片拆解開來,刮出豆粕,放入鍋裡,加水煮,邊煮邊攪,不片刻,水變得一片雪白,待燒開溢出沫子之後,把鍋端瞭開來,倒入一隻隻陶碗中,並加瞭適量飴糖。
“這就是豆漿?”
謝尚問道。
楊彥笑道:“可以直接飲用,每日早晚各飲一碗,對身體很有好處,謝尚,你來試試?”
謝尚端起一碗,吹瞭吹熱水,小心翼翼的喝瞭一小口。
“謝尚,如何?”
袁耽迫不急待的問道。
“甘甜如蜜,潔白如奶,豆香沁人,好喝好喝!“
謝尚連聲稱贊。
”哦?“
各人紛紛端起一碗喝下,均是贊不絕口,連連點頭。
葛洪捋須嘆道:“想不到這小小黃豆竟有如此玄機,賢侄,你這份本事,老夫不得不服啊。”
楊彥搖頭笑道:“稚川先生過獎,所謂剖析毫厘,擘肌分理,事間萬物自有其內質所在,正如幹炒黃豆浸水,水面會有油花溢出,那麼此油從何而來,必是自來黃豆,因由黃豆而生,必可食用,由此引申下去,才發現瞭黃豆可以制油,可以打豆漿,其中並無秘訣,唯在於觀察與推衍。“
葛洪陷入瞭深思.
楊彥卻是暗汗,他完全是胡說八道,給葛洪灌的是心靈雞湯。
許久,葛洪才現出瞭感慨之色,嘆道:“寥寥數語,卻是世間至理,賢侄有心瞭,制取豆油是個力氣活,而袁耽年歲尚幼,要不明日老夫回鄉,叫兩戶身強力壯的佃戶過來幫手,如何?“
袁耽正愁著人手呢,頓時大喜施禮:”多謝稚川先生瞭。“
葛洪笑呵呵的擺瞭擺手:”無妨,無妨,按月給些工錢即可,如今天色將晚,各位都來寒舍罷,讓我們嘗嘗用豆油烹調的菜肴味道如何。“
”嗯!“
眾人猛一點頭,紛紛收取東西。
楊彥也把鍋底的豆粕收取,便與眾人去往葛洪傢,趁著女人弄菜,楊彥拿豆粕去喂馬牛,雖然經過瞭兩道加工,但是馬牛都嚼的起勁,各吃各的,一點都不嫌棄。
當天晚上,葛洪傢裡擺開宴席,堂屋坐的滿滿的,吃著豆油做的菜,喝著可口的豆漿,每個人都眉開眼笑,尤其是袁女正與袁女皇,平時在傢就吃吃麥飯和胡餅,何曾享用過如此美食,均是吃的腮幫子滾圓。
雖然儒傢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說法,但當時玄學興盛,講究個性奔放,也沒人去理會,在說說笑笑中,幾上的食物一掃而空,謝尚和袁傢兄妹三人也告辭離去。
屋子裡的氣氛突然有瞭些怪異,鮑姑看瞭看蕭巧娘,再看看楊彥,嘆瞭口氣道:“彥之,你既然與荀氏約好瞭,就早點去罷,別讓人以為你拿架子。“
葛慧娘也道:”楊傢郎君,一定要保重,巧娘我們會照料好的,你無須擔心。”
蕭巧娘的眼圈都有些紅瞭,不舍的看著楊彥。
楊彥心裡也有些不舍,不過他到底是男人,站起來抱拳道:“一兩個月很快過去,巧娘你要照顧好自己,稚川先生、葛夫人、葛小娘子,告辭!”
眾人紛紛站起相送。
楊彥又拱瞭拱手,便大步轉身,牽上馬出瞭葛洪傢,向荀府馳去。
馬蹄聲漸行漸遠,蕭巧娘就覺得心裡空瞭一塊似的,淚水終於滑落瞭臉龐。
“哎~~”
鮑姑嘆瞭口氣道:“慧娘,你帶巧娘回屋,收拾下,早點睡罷,這裡交給你阿母就行瞭。“
“還是小女和巧娘來吧。“
葛慧娘拖著蕭巧娘,收拾起瞭碗筷,葛洪夫婦也沒多說什麼,隻是笑瞭笑,便回瞭屋。
……
一路疾馳,楊彥很快來到荀府,再向人打聽,得知在校場集結,於是趕瞭過去。
校場上,火光通明,百輛車排開,很多仆役來回奔走,把糧食、衣物、甲胄、兵器、弓矢、雜物,甚至還有些弩搬運上車。
所有的物資包括人員,都是荀氏自己出,由此可以看出荀氏的實力。
其實荀氏在士族中不算最大,如義興沈氏、吳興周氏,可以隨意聚集起上萬的兵員,其餘顧陸朱張、濟陰卞氏等高門士族,通常也能聚起幾千兵馬,這還不算瑯琊王氏,除瞭在建康的王導這一系,王敦坐鎮武昌,可發兵近十萬!
其餘大小士族,等閑都能拖個幾百人乃至上千人出來,也難怪晉室會迫不及待的推行刻碎之政,這換瞭誰當皇帝都是脖子發涼啊!
“可是楊彥之?”
楊彥正駐足場邊觀看的時候,一名孔武有力的粗豪漢子走瞭過來。
楊彥拱手道:“正是,請問閣下……”
粗豪漢子手一揮手:“某荀虎,忝居幢主一職,受女郎之命安排你,你隨我來。“
“有勞!”
楊彥一眼就看出來瞭荀虎是個不拘禮節的粗人,於是不再搞那文謅謅的那套,隻客氣瞭句,便牽著馬,跟著荀虎走。
幢主是通用的職務,當時的軍制以三千人為一軍,設軍主一名,幢主五名,隊主十五名,往下例同秦漢,設伍什,如果是朝庭的編制,還會有將軍號與校尉官名,而荀氏武裝是傢族部曲,統軍將領沒有將軍號,就相當於現代,隻是連長營長,沒有上尉和少校的軍銜。
荀虎邊走邊說道:“荀氏共有府衛六百,合一幢之數,某不才,受女郎賞識,擢為幢主,今次往郯城,便由某領一隊之卒隨同女郎,另有女郎親領帶刀侍婢百名,合計三百出頭,你雖不入行伍,卻須遵軍令。“
”自當如此。“
楊彥點點頭道。
荀虎推開瞭前面一排屋子中的一間,向楊彥道:“今晚你在此暫宿,明日早起,自有人叫你,切記!“說完,就徑直離去。
屋子裡隻有一張榻和一條幾案,榻上鋪著草席,幾案上點著油燈,非常簡陋,不過楊彥不在乎,和衣靠在瞭榻上,閉目休息。
……
葛傢,洗過碗筷,把堂屋收拾瞭之後,葛慧娘把蕭巧娘領回瞭自己的閨房。
屋子不算大,靠墻一張雅致的軟榻,還有些櫃子、箱子,兩條幾案,一條寫字,另一條放著女兒傢的梳妝用品,對蕭巧娘來說,這樣的傢,已經堪稱豪華瞭。
葛慧娘笑道:“巧娘,你就和姊姊擠一張榻吧,反正我們兩個女孩子,沒關系的。“
”嗯!“
蕭巧娘點瞭點頭。
那個時候的女性,常有手帕交的說法,手帕交類似於現代的裡斯本,但是又不象裡斯本那樣赤果果,主要是精神層面的交流,當時的人,也常以手帕交為雅好,如果一個女孩子沒有手帕交,幾乎是不可想象。
“那姊姊先幫你收拾下。“
葛慧娘毫不介意的打開瞭蕭巧娘的箱子,拿起衣物往櫃子裡放,卻是眼前一亮,發現瞭一疊手稿,拿出來一看,居然是楊彥手寫的三國演義,已經寫到瞭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
“哎呀,巧娘!”
葛慧娘驚喜的叫道:“姊姊還想著楊傢郎君去瞭郯城,再也聽不到三國演義瞭呢,沒想到竟然有現成的稿子,姊姊看看沒關系吧?”
蕭巧娘笑著點點頭道:“姊姊,你何必和妹見外,郎君又沒說不讓看的。“
”那好,你先去洗浴,裡屋有熱水,我拿去給阿翁阿母看。“說完,撒腿就跑瞭出去。
蕭巧娘看著葛慧娘的背影,笑容斂去,暗暗嘆瞭口氣,她何嘗看不出葛慧娘對楊彥的情義呢,隻是……哎,慧娘好歹是自己的好姊妹,不去想瞭,順其自然罷。
蕭巧娘搖瞭搖頭,便抱起換洗衣服,向裡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