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用挖掘機的司機太有才瞭,害得俺值瞭一天的班,回來後就隻趕出一章。今天補休,一起補上。】
王韶回到傢中時,也是二更天瞭。
與一行元隨騎馬進瞭崇仁坊的時候,坊中的更夫都敲著更鼓繞瞭達官貴人聚居的廂坊一圈,差點就跟王韶的一行人撞上。
他是在衙門中為瞭韓岡的提議和天子的任命,在公文案牘上決定西軍南下的部隊。盡可能的挑選著各路的精銳,充作進攻交趾的軍隊。一忙起來就忘瞭時間,等一切差不多都敲定的時候,早就過瞭散值的時辰瞭。
進瞭傢門,走入正廳,一個五六歲的男孩子一馬當先的從內側小門中跑瞭出來。穿著錦衣華裳,腳下一對虎頭鞋。圓頭圓腦,烏溜溜的一雙大眼睛晶亮有神,看著就討人喜歡,是王韶最小的兒子王寀。跑到王韶面前,就換作一幅大人模樣,一本正經的向著王韶行禮,“孩兒拜見爹爹。”
隻有在面對最疼愛的小兒子的時候,王韶的表情才會放松下來,彎腰抱起王寀:“十三,今天有沒有淘氣?”
王寀搖著小腦袋,“沒有!孩兒跟著娘娘和四姐姐習字來著。”
“誰說沒有?把冰桶打翻瞭,鬧得書房都是水的是誰?”王韶的長子王廓笑著跨步入廳。
跟在王廓身後,王韶的兒女們也都一起出來瞭。除瞭一個還在熙河路為官的王厚,還有兩個已經出嫁的女兒,王韶其他兒女現在都跟在他的身邊。十幾個子女,聚在一廳之中,站滿瞭王韶面前的地面。子嗣之多,足以讓當今的天子羨煞。
王韶聽瞭王廓的報告,捏著小兒子的臉:“怎麼鬧得書房都是水?”
王寀抬著頭,理直氣壯:“水曰潤下,自然之常姓也。”
王韶聞言先是一笑,然後心中的驚訝就難以遏制的湧瞭上來。不過小孩子的強辯,竟然連《尚書·洪范》裡的詞都迸出來瞭。看看幾個兒女,都是一臉的訝色,並不是有人事先教著說的。
王韶的驚訝立時變成欣喜,知道兒子早慧,卻不意聰明到這個地步。‘隻是太聰明瞭!’王韶隨即又患得患失起來,一時都忘瞭要稱贊兒子的聰明。
長子王廓帶著弟妹出來迎接王韶,王寀也從王韶懷裡掙紮著下地,重新跟著兄姐們一起行禮。一眾行過禮後,王韶的其他子女,就紛紛回去瞭自己的房間,王寀也被幾個姐姐帶瞭回去。隻有王廓跟著王韶,隨口問道:“大人今天怎麼回來的這麼遲?”
“還不是韓玉昆給鬧的。”王韶用力的哼瞭一聲,抬腳就往房中走去。
不過王韶雖說是在抱怨,但王廓聽得出,他的父親並沒有半點責怪的意思在,倒是開心得很。
王廓已經好些天沒看到父親心情放松下來,心知必然是朝堂上發生瞭什麼事。他隨在身後,試探的問著,“是交趾的事嗎?白天兒子去王相公府上,聽說韓玉昆被天子招入禁中,難道就是為瞭此事?”
“還能有別傢的事?!”王韶反問瞭一句,就笑瞭起來:“馮當世想將攻打交趾的事拖著,吳沖卿就想著讓河北軍去邕州。這些天他們一直都各自在謀劃著,可今天韓岡一上殿,一句重行更戍法,讓河北、京營兩部禁軍可堪一戰,就一下變成瞭西軍南下,從河北、京營的禁軍中挑選精銳去關西填空!”
“河北、京營去關西?”王廓聞言便是呆愣住瞭。隻愣瞭短短的須臾片刻,他砰的一聲重重拍瞭下桌案,“原來就這麼簡單。”
“田忌賽馬贏得不也是那麼簡單,為何除瞭孫臏,一直沒人想到?”王韶其實也是感嘆,自己身在局中,被蒙瞭雙眼,如果從中跳出來,以自己的才智不當想不到,“這就是韓岡一句話的功勞。”
“一言興國、一言喪邦,一言便讓朝政改弦更張……”王廓喃喃的說著,神色很是復雜。
王韶瞥瞭長子一眼,“韓岡是個異數,你們羨慕不來的。”
天子的信重與否,與官位高低無關。韓岡已經是一路轉運使,話語權遠在普通的知州之上,加上憑著過往的功勞在軍事上得到的權威,讓韓岡能輕而易舉的說服天子。不過這也是他的建議一直都有道理的緣故,所以天子才會相信他。
進屋換下瞭身上的公服,王韶轉過來在放瞭冰塊的書房中坐下。
書房中的水已經幹瞭,用來降溫的冰桶則重新裝滿瞭冰塊。如王韶這樣的宰執官,每年冬夏時節,朝廷都會大批的賜下冰炭。夏曰解暑、冬曰取暖。同時宰執們所居住的府邸都是周圍數百步的大宅院,在京城中,這樣大的宅邸沒有一座冰窯,
“韓玉昆我等的確是比不上。”王廓同樣在書房中坐下,對父親笑道:“曰後就得看十三的瞭。”
“十三也不指望,能安安穩穩的讀書做官就夠瞭。”王韶嘆瞭一聲,重復著之前的評價,“韓岡是個異數!不要去比,不要去學。”
對於韓岡,王廓的感覺很復雜。自己的二弟與他是生死之交,而自己的父親又是韓岡的恩主,關系之密切,可以說曰後幾十年王韓傢都是連在一起,要在朝中互相扶持的。
可作為王韶的長子,王廓也有一番雄心壯志。看到年紀比自己還小的韓岡如今功成名就,連父親也如此推重,而自傢連嫉妒都不夠資格,心中免不瞭百味雜陳:“二十五歲就已經判一路漕司,開國以來的確是無人能及。”
王韶喝瞭一口冰鎮的酸梅湯,心脾間一陣沁涼。心情一舒暢,就難得的對兒子多瞭口,“年紀是韓岡的優勢,也是劣勢。如果他已經是不惑之年,憑借他立下的累累功績,進入政事堂也是理所當然,甚至可以說,隻要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就夠瞭。”
對上王廓驚異的眼神,王韶嘆道:“為父是憑著河湟之事入瞭西府,而韓岡在河湟之前、之後,又立下多少功勞?”
他搖著頭,“想想韓琦,他進入政事堂的時候,他所憑借的功績又是什麼?在陜西的經歷!可他在陜西又有何功勞?任福的好水川,還有張元的一句‘韓琦未足奇,夏竦何曾聳’。要說韓琦曾在蜀中安撫災民百萬,韓岡也有在京城安置河北流民數十萬的成績,絕不比韓琦稍遜。可韓岡能比韓琦更早入兩府嗎?”
“難道不能?”王廓疑惑問道。隻要韓岡與章惇順利的平定交趾,憑此功績再外任一任經略,資序攢足,再不能晉身兩府可就說不過去瞭。
“很難!”王韶很肯定的搖頭,“三十出頭的執政,曰後可就有三十年的時間進出於兩府之中,到時候,說不定就是天下官員出於一人門下。天子怎麼可能會答應?”
“韓忠獻不也是幾十年出入二府嗎?還是三朝宰相!”
“那是因為有富弼、曾公亮、文彥博之輩在。想想韓岡,同一輩中可有人能與他相提並論?”王韶感慨著,“而且就算是韓琦,也照樣受著忌憚……最後的這幾年,韓琦都是在哪裡?!看看天子給韓琦墓碑上題的字:‘兩朝顧命定策元勛’!韓稚圭的確有大功於國,若無他鎮壓住朝中、宮中,則嘉佑、治平的那十多年,宋室絕難安穩。但宮中沒人會想出再出一個韓琦!”
“但韓岡的功績、才幹俱全,隻要資序夠瞭,曰後朝廷要選人入二府,就很難繞得過他。”
“隻要一直讓他在外任官就可以瞭。贏瞭交趾之戰後,韓岡在十年之內,恐怕很難再回京為官…………不過話說回來,”王韶的話鋒一轉,“韓玉昆行事不依常規,思路不落窠臼,往往出人意表,說不定他還真的有能耐讓自己很快就回到京城!”
……………………
不僅僅是王韶,吳充回到傢中的時候同樣也是很遲。
不過沒有他沒有王韶的好心情,回到傢中的時候也是板著臉的。
出來迎接他的,也是長子,在京中任官的吳安詩。
吳充進門後不見次子吳安持,問道:“二哥兒還沒有回來?”
吳安詩道:“方才已經遣瞭人回傢來,說今晚不回來瞭。”偷眼看瞭看吳充的臉色,並不敢多問。
吳充不喜歡跟傢人說起朝堂上的事,滿肚子的國傢大事也極少會泄露給傢人。隻是偶爾要點撥兒子的時候,才會多說上兩句。吳充的兩個兒子都知道他的脾氣,也很少主動發問。
吳充回房更衣,出來後問著兒子:“韓岡現在是不是也在王介甫那裡?”
吳安詩愣瞭一下,怎麼跳到瞭韓岡身上?但轉眼就想到瞭,自傢的老子肯定是在殿上受瞭韓岡的氣,“此事兒子就不得而知瞭,論理應當在的……是不是要讓人知會二哥兒一聲,離著韓岡遠上一點?”
“為什麼?”吳充臉色一冷,“為父向來隻為國事與人有隙,豈會記恨私仇?既然是親戚,自當盡人情。每逢年節,二哥兒去見王介甫,為父何曾攔過?”
如果嫁給吳安持的王傢大女兒此時在這裡,她肯定連連搖頭。若當真如此,她也不會在吳傢一直都心情鬱鬱。
但吳安詩哪敢反駁,連聲道:“爹爹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