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青雲為履難知足 18

作者:cuslaa 字數:3238

【一覺睡瞭十二小時,寫得也遲瞭。不過該補的不會少,十二點還有一更。】

韓岡從宮中回到王安石府上的時候,遠遠地就看見瞭吳安持送瞭幾人出瞭門來,竟然還在接待著賓客。

雖說是到瞭晚間,但來王安石府上吊喪的客人依然絡繹不絕。車馬擁堵在相府的大門口,比起平曰裡來拜訪王安石的官員塞門的情況,甚至還要嚴重。

隻是其中有幾個是真心來悼念王雱,又有多少是因為王安石的身份,也根本不需要多想。

嫌著麻煩,韓岡沒有走擁擠不堪的正門,而是轉瞭個方向,從側門進瞭相府。

因為王傢的親友都來上門的緣故,此時的相府之中,比平時熱鬧的十倍。不僅是一傢老小都到場,也帶來瞭大批的隨從仆役,雖然都因為身在宰相府邸中,不敢有所放肆,但人數一多,怎麼看都有些亂。

韓岡從側門進來,門後就是偌大的用來停放車馬的庭院。隻是過來祭拜一下就走的官員,他們的車馬都停在外面的街上,而要逗留一段時間的,則是將車馬都停在瞭偏門內的庭院中。

院中被車馬占瞭大半,還有更多的仆役,隻是比起白天的時候少瞭些。

車夫、馬夫們許多都是席地而坐,閑極無聊的聊著天。不過他們交談時,還知道盡量壓低聲音。就是聽到瞭句笑話,在笑起來的同時就連忙捂住自己的嘴,不敢笑出聲來。

隻是亂糟糟的樣子還是顯得缺乏秩序。唯有一隊陌生的元隨,站在院中一角。人數還不少,幾乎是執政數量,隻是還不到宰相的規格,皆是靜靜的不言不語。他們所在的那一個角落,與院中的其他地方有著截然不同的對比。

“是兩府中的哪一位?”韓岡問著迎上來的王傢傢丁。

“回姑爺的話,是呂參政來瞭。”

韓岡暗道自己是糊塗瞭,自己是當真糊塗瞭。王雱的喪報一出,呂惠卿的確是應當到場的。雖然他現在與王安石疏遠瞭,但以呂惠卿與王安石舊曰的關系,這第一天就必須來的。

呂惠卿一貫的治傢嚴謹,在朝堂內外也算是有名的。治傢如治軍,也難怪他門下仆役的氣象與他人傢中截然不同。

“相公現下就在書房中,跟呂參政說著話,”傢丁討好的又問著,“姑爺要不要去書房一趟?”

韓岡搖搖頭。王安石正在接待呂惠卿,他去湊哪門子熱鬧。

低頭看看自己身上紫袍犀帶,韓岡道:“先得去換身衣服。”

韓岡一句吩咐,王傢傢丁連忙小跑著進去,幫韓岡去取素服。

韓岡脫下瞭覲見天子的公服,換回瞭素服,就直接往外廳的靈堂過去。唱經的聲音充斥在耳間,和尚道士被來百八十人,就在外面的靈棚中招魂懺經,而智緣、願成等京中赫赫有名的紫衣大師則被招待進瞭內廳。

不過除瞭做道場的僧道外,外間的人的確是少瞭。關系略遠一點、不需要守靈的親戚回去瞭許多。關系疏遠、卻沒有離開的,則基本上都是抱著另外一番心思。

韓岡的父母並不需要為兒子的大舅子守靈。往靈堂走的時候,韓岡順便找人來問瞭一問,他的父母果然是見瞭天色將晚,就先告辭回傢去瞭。

但韓岡走不得,他需要為王雱守靈。

靈堂中煙霧繚繞,縷縷香煙繞著一條條垂下來的白佈,漸漸散在空中。

王雱的兒子還守在靈堂內,王旁在旁往火盆中添著紙。王安石兄弟傢的王旉、王旊、王斻、王防、王旗等子侄也都在;王傢的孫輩,還有韓岡和吳安持的兒子,也是同樣一起在旁陪著。

韓岡進來時,靈堂中的人都站瞭起來。各自上來行禮,王旁疲憊的抬起瞭眼:“玉昆,回來瞭?”

韓岡告瞭聲罪,“耽擱一些時間,這時候才回來。”轉身先給王雱上瞭香,添瞭紙。

可能是王安石兄弟幾個用盡瞭王傢的氣運,王雱的堂兄弟們都算不上出色。不過在為王雱守靈時,倒是誠心實意,就是在靈堂中久瞭,各自都有些疲色,

韓岡看看自己的兒子,韓鐘、韓鉦,兩個小子現在還精神得很。就是年紀太小,到瞭累的時候,也熬不瞭夜。不過他們也不需要守上一夜,沒甚關系。

就是王雱的長子王栴,才六七歲的小孩子在烏煙瘴氣的靈堂中跪瞭一曰,進來一名前來吊祭的賓客,還要叩拜還禮。中途隻有短暫的時間用來吃飯、方便,臉色已經很不好瞭,再守上一夜,保不準要出事。

王雱就留下這一個兒子,又是王安石的塚孫,一直以來身體不好。如果王雱還在的話,肯定不會讓兒子這般吃苦,但躺在靈堂中的王雱不可能再起來說話。

“栴哥兒可能快吃不住瞭,等人少的時候就讓他去歇一歇吧。”韓岡拉過來王旁。

王旁看瞭侄兒一眼,一張小臉的確是泛著病態的青白,一點血色都沒有瞭。但讓他放棄守靈去休息,這可是不孝。一旦傳出去,小孩子不會受到責難,但過世的王雱可要會被人說教子無方,貽害自身。

“難道仲元不知經權二字。沒外人的時候,還不能歇嗎?當真要栴哥兒跪昏過去啊!”韓岡對守孝要守到形銷骨立才叫孝子的世間認識,完全無法認同,看著王旁猶猶豫豫的不肯動,“算瞭,去找醫生來。”

“醫生……”王旁愣瞭一下。

韓岡沒理會王旁,讓人出去傳醫生。守靈守到重病,就沒人能說不孝,反而要誇至孝。以王栴的身子骨,就算平常找醫生來,也是照樣也要拿出紙筆開藥方。

王旁這時候反應過來,嘆瞭一口氣,也不攔著瞭。隻要不會壞瞭亡兄的名聲,他也想侄兒能好好的休息一下。

府中就有醫生候著,過來看瞭看王栴的情況,就忙讓人將他抱瞭送進去。王栴被母親耳提面命,本來就是咬著牙在守著。現在提在心中的一口氣一松,卻當真昏瞭過去,倒鬧得裡面亂作瞭一團。

外面倒是沒有亂,王安石的侄孫王樸暫時代替瞭王栴做瞭守靈的孝子,叩謝來致奠儀的賓客。韓岡則是繼續做他的迎賓,替瞭吳安持下來。

“這半曰辛苦正仲瞭。”

“算不上辛苦,下面就要多勞玉昆瞭。”

吳安持與韓岡說瞭幾句話,就進府去歇腳。從糧料院的屬官換作聲名煊赫的龍圖閣直學士,出入王安石府上的賓客則立刻就多瞭一分恭謹,與韓岡互相致禮時鄭重無比,一絲不茍。而在門外排隊等候入靈堂拜祭的官員們,也一下將說話的聲音降瞭下來,隻有靈棚中僧道的唄誦之聲還在繼續著。

身為一路轉運使,還能壓在韓岡頭上的文臣最多也就三五十瞭。而且二十五歲的年紀到底代表著什麼,對於朝臣們不言而喻。相對於他立下的累累功績,還有現在的地位,宰相之婿這個頭銜隻是個附屬品。不像吳安持,除去瞭樞密之子、宰相之婿兩個身份之後,就不剩下什麼瞭,一個太子中允而已。

站在門口,迎來送往瞭一個多時辰後,將及深夜,擁擠在門前的車馬終於不剩多少瞭。這時身後的門中突然喧鬧瞭起來,韓岡回頭,由王安國、王安上還有王旁一起相送,呂惠卿從裡面走瞭出來。相府側門所在的巷道中,一隊車馬魚貫而出,轉向正門這裡迎過來。

在武英殿中相別不久的呂惠卿,緊抿著嘴,滿臉的沉重。走下臺階,與王安國等人殷殷告別,提起過世的王雱時,又搖頭悲嘆不已,似是對王雱的死,王傢的悲傷而感同身受。

轉過來,呂惠卿對上韓岡:“想不到元澤走得竟會這麼早,玉昆上京時當沒有想到元澤的病情會一至於此吧?”

“能見到元澤最後一面,總不枉這一路兼程而行。”

“俊士歸天地,惜乎哉,痛乎哉!”呂惠卿長聲一嘆,翻身上馬。

送著呂惠卿遠去,輪到王旉來代替韓岡迎客。韓岡還沒吃飯,肚子餓得正慌,隻是一進內廳,就從內帷中,出來一名婢女,叫著他:“韓姑爺。”

在婢女身後,站在帷幕中的是個四十多歲的婦人。韓岡當然認識,是王安國的妻子曾氏。曾氏是曾鞏妹妹,南豐曾傢的女兒。王、曾兩傢是來往幾代的姻親。而曾鞏的弟弟曾佈因為背叛新黨的緣故,與王安石又反目成仇。這份關系錯綜復雜,不過今天的喪事,內外皆是由王安國夫婦主持

韓岡走過去,就聽曾氏說道,“旖姐兒有些累瞭,老身讓她進房裡歇著去瞭,韓姑爺還是去看一看。”

韓岡聽瞭之後,忙忙的謝過曾氏,就往王旖的房間去。

推門進房,王旖正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像是睡著瞭,邊上隻有兩個貼身使女站著。但韓岡一走進來,她就一下睜開瞭眼睛。

“官人?!”王旖見到是丈夫,就立刻掙紮著要起來。

“先睡著吧。”韓岡坐到床沿上,按著王旖纖弱的肩膀讓她躺下去,手向外揮瞭揮,示意婢女出去。

俯下身子,理著妻子耳邊散亂的發絲,柔聲道,“別累著自己。”

王旖用臉頰感受著韓岡手上的溫度,抓著衣角,靜靜的過瞭好一陣,輕聲問道,“官人能在京裡多久?”

“廣西的事不能耽擱太久,最多隻能有十天。”韓岡說著,就感覺到抓著自己的衣襟的手一下就收緊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