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許是肥料給得足,又或許是沈若星換瞭種子的緣故,宋傢的水稻是最先成熟的。
六月初八,宋傢第一個開鐮割水稻。
這天早上,天剛露出一點白,傢裡人都起來瞭。
何氏跟錢氏清洗全傢的衣服,苗老太跟沈若星做早飯,男人們要麼磨鐮刀,要麼編草繩,總之都在為夏收做準備。
今天要幹體力活,早飯就不能吃簡單瞭。
沈若星拿瞭五斤面粉出來,先是揉面和面,等這頭醒面的功夫,她又淘米煮粥,米放進鍋裡之後,她拿出昨天清洗幹凈的臘肉切成碎末,放瞭油和蔥炒熟盛出來備用。
這時候面也醒好瞭,她洗瞭手就開始包餡餅,成年男人巴掌大的餡餅,一鍋隻能烙三個,她邊包邊烙,也還忙得過來。
等她烙好八鍋餡餅就趕緊叫瞭奶奶盛粥,自己則把餡餅端出去放在院裡的石桌上。
這會兒外面涼快,在外面吃飯比在屋裡吃飯舒服。
待白粥送過來,幾個男人也不用人招呼,自己就湊瞭過來,一碗稠粥一個餡餅,埋頭就開始吃。
等桌上的餡餅吃完,沈若星又將剛剛烙好的餡餅送瞭過來:“敞開瞭吃,餡餅管夠。”
這會兒吃飯的就宋老三、宋老四、宋老六和宋宥謙、二郎五個人,之前就送瞭二十四個餡餅出來,除瞭二郎,其他人都吃瞭五個餅,這會兒其實都差不多瞭。
但是聽到沈若星這句話,他們每人又伸手拿瞭一個。
現在傢裡雖然不缺吃,但是想到夏收的辛苦,他們的身體不由自主就想到瞭之前幾年挨餓幹活的滋味,下意識地就想要再吃飽一些。
等他們吃完飯,拿著鐮刀就出門去瞭。
這時候何氏跟錢氏也將衣服洗好,傢裡衛生打掃瞭,兩人坐在院子裡匆忙吃瞭早飯後也拿著鐮刀下地瞭。
正所謂麥黃谷黃,繡娘也下床,真到雙搶的時候,女人們也得出門幹活兒,她們力氣比男人小,抬東西時不占優勢,但要論起割稻可不差什麼。
待何氏跟錢氏出門,在傢歇農假的孩子們也起床瞭。
因為苗老太堅持小孩兒多睡覺才長個頭長腦子,所以孩子們都睡到瞭自然醒。
這會兒太陽已經出來,他們洗漱過後便在屋裡吃瞭早飯,然後將曬席搬瞭出來在院子裡鋪好,這樣一來割好的稻穗送回來後便可以直接鋪在上面曬。
做好這些事情,他們便戴瞭草帽,背著個竹簍往田裡去。
這會兒大人們已經幹瞭快一個時辰的活兒,等他們過去就可以撿掉在地上的稻穗。
到這會兒,傢裡就隻剩苗老太和沈若星祖孫二人。
“燦燦,這裡交給我,你忙你的去吧。”
沈若星也不多推辭,回瞭房間之後,轉身就進瞭空間。
外面夏收,她空間裡同時種下水稻也得收瞭。
幸好她自備收割機,隻要將機器調試好,將五畝水稻收回來不過是小半天的事情。
這時候她就不得不感嘆,科技真的能改變生活。
純靠人工,一個壯勞力一天也就能割一畝水稻,這還不算運回來的時間。
如果沒有各種機械設備,她這五畝水田,也就隻有荒廢這一個出路瞭。
空間的收割機昨天就調試好瞭停在田埂邊,她進來就可以直接開工。
因為沒有人幫著處理機器上收好的稻谷,她的速度便有些受影響,但是一個半小時,她也收瞭三畝地。
眼看快十點鐘,她也不再繼續,趕緊出瞭空間。
這會兒得煮飯瞭,田離傢裡遠,來回走要浪費不少氣力,她煮好飯還要給幹活的人送去田裡。
要考慮送飯的便捷性,又要量大能吃飽,味道最好還能好一些,沈若星想來想去,最後隻想到瞭一個荷葉包飯。
反正不管葷的素的,什麼料都能往裡放,而且每人一個飯包,連碗都不用洗,方便!
昨晚她就摘瞭荷葉泡在水裡,奶奶也已經將米淘好瞭,各種配菜例如臘肉丁、青豆、豇豆、胡蘿卜丁、筍丁、蘑菇等都準備好瞭。
沈若星這會兒隻需要將各種食材混合,再調個味道,就可以用荷葉包好,放到蒸籠裡面去蒸熟。
她按照大小兩種不同的規格去包,大的裡面放半斤材料,小的放二兩材料,到時候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食量來挑選。
看著另一口鍋裡奶奶做的紅燒肉和紅燒雞蛋,她覺得吃起來也麻煩,索性將紅燒肉也一並包瞭進去,雞蛋則用一個甕裝著,到時候每人分一個。
包好之後,她按照大小不同分瞭兩個鍋去蒸。
荷葉飯剛蒸上,就聽到院門口傳來宋宥謙的聲音。
沈若星從廚房走出來看,發現宋宥謙不知從哪裡弄來一輛牛車,車上裝滿稻穗。
顧不得多問,她立刻跟老太太一起幫忙卸貨。
待將稻穗曬好,宋宥謙這才道:“今天興文哥和興武來幫忙,還帶瞭牛車來,中午得準備他們的飯,晚上給弄點兒好菜。”
中午在田裡吃那是沒辦法,晚上肯定不能虧待人傢。
沈若星連忙答應:“午飯備得有多,再加兩個人也沒問題。
晚上準備殺兩隻雞,一半燉湯,一半炒著吃,傢裡還有你前兩天撈回來的兩條大魚,一條紅燒,一條做烤魚,再加上一個鹵肥腸,我再炒幾個小菜,應該是夠的。
傢裡還有前幾天請客時剩的酒,我炸個花生米,再做個拍黃瓜,就當下酒菜瞭。”
宋宥謙聽她這話是挑不出一點毛病來,點頭道:“你看著安排就好。”
臨到門口,他又回頭:“待會兒我再回來一趟,你別自己去送飯,外頭太陽毒。”
說完他也不等沈若星說話,轉頭就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