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相約

作者:屋外風吹涼 字數:3750

佈政坊,尚書府。

書房內,工部右侍郎曹永、國子監祭酒李儒,並一錦衣老者,三人與宋巖依次而坐,均面色凝重,隱有苦澀。

那錦衣老者年紀看起來與宋巖相仿,甚至更年邁些。

面上生出不少老年斑,此刻面色沉重,嘆息一聲道:“叔平啊,你這個弟子……唉!”

說著,苦笑著搖搖頭。

叔平為宋巖表字,當世多稱其松禪公。

有資格能念其表字者,加起來也超不過十指之數。

此老者為其一。

他便是大乾百官之首,內閣首輔,保和殿大學士,葛致誠。

隻是,他卻沒想到,轟轟烈烈風光瞭一生的官運,卻在今日戛然而止。

此間書房中的四人,所上書請致仕的奏折,今日悉數批復。

準!

同時批復的,還有理藩院左侍郎張群,流放三千裡的判決。

雖然到瞭他們這個地步,不會像外面愚民那般無知,以為是葉清替賈琮張目。

實情大傢都瞭解的清清楚楚。

可終歸到底,此事還是牽扯到瞭賈琮。

若無他,張群也不會鼓動他在宮裡當皇妃的妹妹生事,也就不至於有今日之變。

雖然已經七十六歲高齡,可葛致誠真真沒做夠內閣首輔的位置。

即使如今愈發隻擔個空名,但縱然是空名,那也是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

所以滿心的不甘……

宋巖淡淡道:“元輔當知,此事和清臣並不相幹。張子維心懷奸邪,挑唆皇妃在太後前搬弄謠言以壞清臣清譽。

隻是他沒想到,葉傢那丫頭如此心靈通透,竟先一步將他詭計戳破,讓其自食其果罷。

孰對孰錯,當有公論。”

葛致誠聞言,老眼中怒色一閃而逝,卻也隻能悲哀的搖瞭搖頭,聲音老邁悲涼道:“罷,是非曲直,此時再說又有何益?左右已經成瞭定局,老夫正好回鄉,頤養天年。叔平,你也好自為之吧。

舊黨熬至今日,終於一朝葬盡。

老夫已經盡力,這大乾的江山社稷到底會走向何處……

聽天由命吧。”

說罷,葛致誠告辭而去。

待送離這位大乾前任元輔,眾人重新落座後,曹永冷笑一聲,道:“這麼一大把子年紀瞭,還真想老死在任上不成?再者,如今宮裡連議事都不留他,他在那個位置上不退,還有臉?”

李儒也搖頭道:“陛下意屬變法,新法大行勢不可擋。我等老臣再戀棧不去,隻能自取其辱。這樣退下來也好,何必怪罪於小輩頭上?元輔實是……唉。”

曹永一針見血道:“你以為他真是為瞭舊黨才戀棧不去的?說的好聽,什麼大乾的江山社稷,還不是為瞭保全他在老傢的那份龐大傢業!葛傢後繼無人,連個進士都沒再出,卻盤踞贛南,大肆收獻田地。他那些親族鄉黨在江西胡作非為,壞事做盡,弄的當地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他在位時還好,就是寧則臣也要給這個元輔幾分體面。

這一退位……你瞧著吧,不等他回鄉,那邊就已經開始清查瞭。

所以他才急瞭,也怕瞭,巴巴的上門討說法,還想賴到清臣頭上。

簡直可笑!”

宋巖呵呵一笑,道:“所以,你們何必動氣?各人有各人的緣法……隻是沒想到,這次連你們也都退瞭。”

朝裡老臣上乞骸骨的折子本是傢常便飯,就是為瞭不讓人說其戀棧不去。

但是一般而言,這種乞骸骨的折子通常都會被留中不發。

不過官場潛規則罷瞭。

可誰也沒想到,這次宮裡竟然將這些折子全扒瞭出來,通通批復瞭。

如此一來,滿朝皆新黨,舊黨悉數被掃除出京,誰也沒臉繼續留下瞭。

這件事到底和賈琮牽扯上瞭幹系,所以宋巖還是有些慚愧。

曹永和李儒都隻六十出頭,按正常來說,至少還有十年政治生命。

曹永和李儒兩人自不會和葛致誠一樣,將此事賴到賈琮頭上,實沒有半分道理。

曹永笑道:“松禪公,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新法主旨雖好,但太過激進,實不合吾等治大國如烹小鮮之道。與其空領著一份俸祿,整日坐於公堂裡屍位素餐,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李儒也大笑道:“田園將蕪胡不歸!”

宋巖聞言一笑,知道兩位老友的確不是戀權之人,身後也沒什麼要用強權才能庇護的傢族,因此寬心瞭些。

笑罷,曹永斂瞭斂神色,對宋巖道:“松禪公,雖然我等皆知,此事和清臣無關。可是如今外面物議洶洶,都道是葉傢那位為瞭維護清臣,一狀告倒瞭一個二品侍郎。這不是好事啊……”

李儒搖頭道:“這等非議其實還在其次,雖然有不利的一面,但哪怕是投鼠忌器,新黨中人暫時也不會對清臣如何,以防萬一。否則,這次就不是拿咱們這些老骨頭開刀瞭。

現在的問題是……

松禪公,葉傢那位,對清臣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清臣自身,又是什麼心思?”

宋巖聞言,眉頭微微皺起。

都是在陰謀詭計心機場上鬥爭瞭一輩子的老官兒,看問題自然能剝開雲霧見真諦。

雖不能十分的確認,但若說葉傢那位對賈琮完全沒有心思,他們也是不信的……

不然,昨日也鬧不出這樣大的動靜。

隻是李儒所言之意,怕還不止這個。

他許是擔心賈琮會錯誤的迷失在這樣的威風感覺中,失去瞭自我。

畢竟在許多人看來,入贅葉傢,成為太後一族,怎樣也強過在賈傢那處爛攤子裡打熬。

不過,宋巖卻緩緩搖頭道:“清臣抱負廣大,絕不至此。”

後世的倒插門兒都讓人看不起,更何況這個時代?

李儒點頭道:“嗯,清臣這孩子是個極有心性的,國子監最勤學者便是他,可見其抱負之深。

再者,有此等毅力心智者,又怎會為瞭虛無的權勢,就舍瞭自身清白,去當贅婿?

隻是松禪公,還有一事,不得不思量瞭……”

宋巖看瞭李儒一眼,相交多年的老友,彼此間都極瞭解瞭,隻一個話頭就猜出瞭對方所想,問道:“你是說,秋闈之事?”

李儒點點頭,道:“如今新黨雖不會直接對清臣下手,但秋闈之時,怕少不瞭有人做耗。

現下滿朝皆新黨,新黨對清臣雖不至於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可也沒什麼好感。到時候……”

宋巖遲疑瞭下,道:“壽衡是不是多慮瞭?科舉乃掄才大典,鄉試要糊名,他們也敢做手腳?”

曹永冷笑一聲,道:“曹子昂這個狀元,我就覺得虛的很。”

李儒也道:“新黨重實務,薄清名。他們怕真下得去手,雖然不至於揭開糊名,但清臣那一筆字,如今哪個不曉?”

宋巖聞言,臉色陰沉下來,正要說什麼,就聽外面敲門聲,他沉聲道:“進來。”

而後就見長孫宋華與賈琮急急進來……

“先生!”

賈琮面色極其難看,來的路上,他已經得到瞭消息。

若昨日榮國府被圍,侍郎府被抄傢引發的震動是山呼海嘯,那麼今日滿朝舊黨大佬悉數致仕限期還鄉造成的影響,則是石破天驚。

根本不用刻意打聽,賈琮行至半路,外面路上的傳言,就印證瞭他心中不妙的猜想。

果然和上回一般……

但凡新黨上的損失,就必然會借機搞一波舊黨。

不管新黨倒黴,是因為自身醜聞,還是別的緣故,都要將其化為黨爭,然後轉敗為勝。

原因很簡單,正值新法強推天下之際,新黨容不得任何失敗。

可即使明白如此,但當聽說宋巖、曹永、李儒等一大批他相熟且關系密切的舊黨大員“被致仕”後,賈琮心中還是極怒。

因而匆匆趕來。

“安神!!”

不過沒等賈琮說什麼,就聽宋巖輕喝一聲,斥道:“何事心慌意亂,丟瞭心性修養?”

賈琮聞言,忙壓住怒氣,躬身行禮道:“弟子見過先生,見過潤琴先生,壽衡先生。”

宋巖“嗯”瞭聲後,上下打量瞭番,不忍多說什麼,對李儒、曹永繼續道:“雖說日後新黨勢大,但朝中也非真能隻手遮天。到底還有些德高望重的中立之士,譬如蘭臺寺左督禦史楊養正,此人便是一身正氣,堪為朝廷脊梁。

他是絕不會看著一些人操縱秋闈,借著國朝掄才大典來打擊清臣。

再者,老夫雖致仕瞭,卻還沒死!

若老夫分量不夠,也還有牖民先生,哪個敢放肆,在秋闈之上動手腳,老夫和牖民先生便一同進京,去敲那登聞鼓!

真當哪個能一手遮天不成?”

李儒:“……”

曹永:“……”

宋華:“……”

“先生!”

其他三人都為宋巖霸道的護犢子行為感到震驚和無語時,賈琮卻已是紅瞭眼圈。

宋巖做瞭一世的官,如今忽然致仕,幾個失意老人聚在一起,不是抱怨後路,卻是在為他擔憂秋闈。

不管宋巖是源於何等緣由才善待於他,此刻,賈琮隻感到濃濃的疼愛之意。

因而一揖到底,哽咽道:“恩師,琮,何德何能,竟得先生如此厚愛……”

這句話,也是李儒、曹永心中所想。

盡管他們都知道宋巖極寵愛這個關門弟子,可寵愛到這個地步……

還要拉著天下師衍聖公一起去敲登聞鼓,是不是太合乎道理瞭?

容不得他們心中不復起猜疑。

然而宋巖卻沒有絲毫要解釋的意思,他對賈琮溫聲道:“不要胡思亂想,為師等年事已高,本就到瞭致仕之年,借此還鄉,反而能多活幾年。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

你如今唯一需要思量的,就是秋闈之事。

其他的,皆不需多慮。

傢裡可都素凈瞭?”

賈琮起身,面色依舊動容,點點頭道:“都妥當瞭。”

宋巖微笑道:“好,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一屋不掃,何以安天下?君子八目,齊傢為一。內庭無憂,方可明德天下。”

賈琮再躬身,道:“弟子受教,必銘記先生教誨。”

宋巖頷首,對曹永、李儒笑道:“潤琴、壽衡,吾等束發讀書,入京趕考金榜題名後,必先入曲江池,赴曲江宴。

數十年彈指而逝,青絲換白發,白身而來,又要白身而歸。

三日後吾等離京,明日何不再遊曲江池,一覽故地風采?

若能得一二佳作,也可趁興而歸,不枉一世功名。

如何?”

曹永、李儒聞言,看瞭眼平靜而立的賈琮,又互視一眼後,大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

ps:作者群裡好多作者朋友都在聊關於年假的問題,一來可以休息幾天,二來,新年讀者流量巨低,大傢都忙著拜年去瞭,訂閱會降低票票會減少打賞就更少瞭,更新得不償失。好有道理……

大佬們準假咩?百度一下“紅樓之庶子風流傑眾文學”最新章節第一時間免費閱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