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浦陽驛

作者:三戒大師 字數:3098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王賢等人下船上岸,來到距浦江縣城五裡的浦陽驛,彼時天已擦黑,驛站大門緊閉。但聽說本縣是任典史前來投宿,驛卒趕緊把門打開,請眾人進去,不一會兒,驛丞和驛吏也聞訊前來,向王賢行禮不迭。

盡管大傢都不入流品,但典史是一縣四老爺,驛丞卻是‘苦辣酸甜’裡的苦差事,那是根本不能比的。這位姓賈的驛丞,雖然年紀足以當王賢的大爺,卻一口一個‘二老爺’叫著,弄得王賢很是錯愕。

待熟絡之後,他對賈驛丞道:“老兄,二老爺的稱呼,切莫再叫瞭。萬一被縣丞大人聽道……”

“呃……”賈驛丞一臉驚奇道:“二老爺還不知道,本縣不設縣丞麼?”

“啊?”王賢一接到任命,急急忙忙就趕來瞭,不著急不行啊,因為轉眼就到九月瞭。老爹天天在他耳邊念叨什麼‘上任千萬要避開正月、五月和九月,不然肯定要遭殃。’王賢隻好簡單處理瞭富陽的事情,就趕緊乘船上任瞭,好在有吳小胖子,才能幾天就脫身。

不過他光忙著富陽的事兒,對浦江這邊實在知之甚少。忙笑道:“那也還有主簿大人……”

“也不設主簿。”賈驛丞道:“除瞭大老爺,就是典史最大……”

“這……”王賢不禁吃驚道:“難道本縣編戶不足二十裡?”他諳熟法律,知道按照《大明律>,‘縣編戶不及二十裡者,不設縣丞主簿。7

一裡就是一百一十戶,二十裡是兩千兩百戶,一萬人左右……這種縣在西北西南不發達地區比比皆是,但在人煙稠密的江南,實在是不太可能出現。

“本縣有二百裡。”賈驛丞笑道。

“那和富陽差不多。”王賢道:“兩萬兩千多戶,十餘萬人口,怎麼會不設佐貳呢?”

“呵呵,朝廷設佐貳還要看事簡事繁。”賈驛丞道:“本縣自來事務清簡,故而不設佐貳。”

“十萬人怎麼會清簡?”王賢不禁笑道:“我在富陽都累成狗瞭。”

“因為本縣有江南第一傢啊。”賈驛丞不禁暗道,這王典史果然是年輕,啥都不知道。

“哦,浦江鄭傢麼,這個倒聽說過,”王賢恍然道:“聽說是太祖皇帝封的。”

“不錯。”提起鄭傢,賈驛丞與有榮焉道:“鄭氏一門九世同居,忠孝信義,自南宋至今已二百餘年,族眾數萬,卻從犯法之男、改嫁之女。出過一百七十多位官員,一貪贓枉法,不勤政廉政……也隻有如此忠孝信義的世傢,才當得起太祖皇帝賜封的‘江南第一傢’。”

王賢聽瞭不禁震撼,這江南第一傢,可比自己這‘江南第一吏’強之百倍瞭。不過這麼牛逼的傢族,怎麼毫存在感?不然以他的敏銳,不至於疏忽到這種程度。

“不過鄭傢可夠低調的。”為瞭掩飾自己的知,王賢忙打個哈哈道:“好些年沒聽到他們的動靜瞭,”

“咳咳……”賈驛丞猶豫一下,還是小聲道:“鄭傢人這些年,確實很安靜。”頓一下,忙岔開話題道:“但至少在本縣,他們還是說一不二的。官府有什麼事交代下來,都會不打折扣的完成,根本不用操心。所以人傢都說,來浦江當官也好也不好。”

“怎麼個好也不好?”

“好處是不用官府操心,本縣便稅糧早完、盜匪絕跡、百姓和睦、秩序井然。”賈驛丞道:“壞處是,不管本縣狀況多好,外人都認為是鄭傢的功勞,跟官府沒關系。”頓一下,苦笑道:“討厭的是,府裡省裡也這樣看。”

“好麼,感情浦江縣是鄭傢在管著,官員隻是擺設,所以幹脆不設佐貳?”王賢心說這個縣還真奇葩。

“是,就連大老爺也深受其害……”賈驛丞苦笑道:“從……洪武三十三年,就在本縣當知縣,如今十二年過去瞭,還在本縣當知縣……”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駕崩,建文帝次年改元。但朱棣篡位後,企圖把建文的一切痕跡都抹去,就連已經用瞭四年的建文年號,也不過放過。

於是建文元年成瞭洪武三十二年,建文二年成瞭洪武三十三年……一直到洪武三十五年。

“是麼……”王賢再傻也不會當著同僚的面評價上司。因為傳言是會變味的,傳到知縣耳朵裡還不知成什麼樣呢。想一想十二年不得升遷的知縣,心裡還不怨念逆流成河?他可不想成瞭人傢的出氣筒……

兩人又簡單聊瞭聊浦江縣的風土人情,見天色不早,賈驛丞起身告辭道:“二老爺早些歇息吧,下官一早就讓人去縣裡報告。”

“有勞瞭。”王賢點點頭,露出奈的笑道:“千萬別這麼叫,小弟受不起。”

“習慣就好瞭。”賈驛丞笑著退出瞭房間。

“二老爺……”等他走瞭,王賢卻自己輕聲重復起來,面上笑容略略自得。

“不就叫你聲二老爺麼,高興成這樣。”靈霄一屁股坐在一旁。為瞭保護王賢,她決定還是委屈一下,繼續假扮他的侍女。不過誰要指望這位侍女端茶倒水,肯定會失望的。

“你懂什麼。”王賢樂呵呵笑道:“這就好比玩牌九,本以為抓到的是雜七、雜八,誰知卻抓到一副雙紅頭!”

凌霄不懂牌九,眨眼看著王賢,不過大致知道他的意思,不就是賺到瞭唄。

王賢確實很開心。雖然短短一年時間,實現瞭從吏到官的大飛躍,但誰不想盡善盡美呢?金華府浦江典史,能比得上杭州府錢塘縣典史麼?他真不知道那位大明天官是吃飽瞭撐的,還是跟自己有前世冤仇。竟然嘴裡說‘功臣另有重用’,下手卻把自己發配瞭……真是沒處說理去。

為此魏知縣安慰他,典史多好啊,權力大、手下多,而且不入流品。

王賢險些鬱悶死,哀怨的看著老師道:“前幾條也就罷瞭,最後一句有什麼好的?”

‘按照《大明律>,’魏知縣,哦不,現在是魏修撰瞭,開心道:‘官員未入流者,是可以參加科舉的!一旦入瞭流品,你今生就與科場緣瞭。’

王賢對那個秀才身份還是挺在意的,便僅以此自慰。誰成想,原來自己這個典史,竟然是浦江縣的二把手!不說的別的,一想到再不用伺候三尊神瞭,他就開心壞瞭。

第二天等到傍晌,才有兩個書吏姍姍來遲,拜見瞭二老爺,又傳達大老爺的口信……何時上任,王典史自己決定就好。

“那就明天吧。”王賢想一想,趕早不趕晚,也能給上司個好印象。

“這個……”兩個書吏一個姓鄭、另一個也姓鄭,浦江縣大半都是這個姓。長臉鄭是禮房司吏,聞言勸道:“二老爺還是再晚一天上任吧,也好讓弟兄們準備充分點。”

“這有什麼好準備的。一切從簡即可。”王賢淡淡笑道

“二老爺……”另一個圓臉鄭,是本縣的胥吏班頭,聞言小聲道:“官場俗話說,‘上官初四不為祥,初七十六最堪傷,十九嫌二十八,愚人不信必遭殃。任上難免人馬死,滿任終須有一傷’……明天就是二十八瞭。’

“這都是稽之談,本官是不信的。”王賢板起臉道:“就這麼定瞭,明天上任!”

見他如此堅持,兩人隻好應下,又交代幾句,說明早有轎子來接,兩人便告辭瞭。

兩人一走,靈霄奇怪道:“小賢子你要是不信俗話,為啥趕著九月之前上任?”

“第一,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兩人編出來誑我的。第二,就算不是編的,我話一出口,也不能隨著他們改。”王賢嘆口氣道:“胥吏如何對待長官,我最清楚不過,每有官上任,胥吏們必要先稱斤兩,甚至有囂張的,直接給下馬威。

“放心啦。”靈霄很仗義道:“他們敢欺負你,我就揍他們!”

“好意心領瞭……”王賢奈的看她一眼道:“忘瞭咱們的約法三章?”

當初他是不想讓這大小姐來浦江的,但靈霄哪裡肯聽他的,王賢隻好跟她約法三章,第一要聽我的話,第二不要隨便使用武力,第三,有外人時要給我點面子……王賢說不然打死我也不帶你去。

“記得……”靈霄倒是很守信用,當時答應瞭,就不再違背,除瞭氣炸瞭肺的那次。她鬱悶的撇撇嘴,朝王賢扮鬼臉道:“他們要欺負你,我也不管瞭!”說完不再理他。

王賢奈搖搖頭,對帥輝道:“我今天不出門,你和二黑去縣裡看看地形,明天心裡也好有個數。”

兩人應一聲,便結伴出去瞭。後晌才回來,跟王賢嘀咕瞭許久,王賢似乎面色不太好看。

晚上,王賢借花獻佛,回請賈驛丞吃酒,待酒酣耳熱,方直截瞭當問他:“縣裡似乎有作弄典史的慣例?”

“沒有的事……”賈驛丞忙搖頭道,奈碰上王賢這個厲害角色,沒幾句話,就讓他全撂瞭。

最快更新,閱讀請。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