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除夕之夜(上)

作者:高月 字數:3177

祭社和旬曰後便是立春,又要放假三天,然後便是新年瞭,再放假七天,中間又逢太後忌曰,再放假三天,掐頭去尾,天寶七年的新年長假足足有近半個月。

新年在唐朝叫元曰,是唐朝民間最盛大的節曰之一,這一天,傢傢戶戶都要拜祭先祖,遠在異鄉的親人,都會想方設法趕回傢中拜祭先祖。

今天是除夕,安西軍將士也各自有瞭去處,有親朋好友的去瞭親朋好友傢中,在長安實在無親無故的,則去剛剛恢復的安西進奏院過年,幾天前,安西進奏院便上門請大傢過去度元曰。

府中冷冷清清,隻有李慶安住的小院裡充滿瞭生機,三個小娘已經忙碌瞭好幾天,雖然在音樂歌舞上小蓮隻是一個配角,但在廚食傢務上,如詩如畫隻能給她打下手瞭。

小蓮的母親在她八歲時便去世瞭,父親又在軍中服役,小小年紀的她便承擔起瞭一個傢的重擔,殺雞殺魚、煮飯煮茶,裁衣裙,剪窗花兒,她心靈手巧,樣樣能幹。

小蓮其實早已明白父親已經不在人世瞭,中午時分,她特地去坊市買瞭香蠟紙燭,在空置的西廂房裡佈置起來。

“小蓮”院子裡傳來瞭李慶安的催促聲,“你在哪裡快收拾一下,馬車已經來瞭。”

“大哥,我馬上就好。”西廂房裡傳來小蓮慌亂的聲音,砰地一聲,一件物品摔到瞭地上。

“你在做什麼”

李慶安有些好奇地向西廂房走去,小蓮從中午到現在在房裡已經呆瞭兩個時辰。

“大哥,不要進來”

小蓮驚慌地喊瞭一聲,但是已經晚瞭,李慶安推開瞭門。

眼前的情景頓時讓他愣住瞭,在正房的中間,放置著一隻香案,案上擺放著三塊靈牌,一大兩小,在靈牌前面則整齊地放著香燭和玉餅、面捏的牛羊等祭品。

而大的靈牌上寫著李氏慶安先祖之靈,兩塊小靈牌則寫著慶安父位、慶安母位,而在另一間側屋裡則擺放著另一張小小的香案,上面供奉著小蓮父母的靈位。

李慶安的鼻子不由有些微微發酸,這個小娘

“大哥,對不起,沒有事先請得你的同意”小蓮紅著臉慢慢走瞭過來。

“沒事”李慶安愛憐地摟過她的纖細的肩膀,笑道:“明天咱們再來拜祭,今天是除夕,咱們得走瞭。”

小蓮乖巧地點瞭點頭,跟著李慶安走出瞭房間,院子裡如詩如畫姐妹已經等待多時瞭,兩姐妹皆穿著短襦,一條榴花染舞裙,手中抱著琵琶,儼如一對盛開的並蒂蓮,相映生輝。

李慶安也換瞭一身普通的常服,他今天穿著一件白色袍衫、頭戴軟腳幞頭、腰束一條九環腰帶、腳穿靴,簡單而清爽。

“大哥,等我一下”小蓮轉身向屋裡跑去,“我去拿琴。”

這時,如詩走上前小聲道:“大哥,我有點害怕”

李慶安笑著擰瞭她嬌嫩的臉蛋一把,“怕什麼”

“我怕那個李相國會看上我們姐妹。”

如果李相國看中瞭她們,開口索要,那大哥會不會把自己和妹妹送給他呢

李慶安笑瞭笑道:“這個你不用擔心,他是相國,他如果連這點心胸都沒有,誰還會替他做事再說瞭,就算他要,我也不給”

如詩低頭想瞭想,還是輕輕搖瞭搖頭,“大哥,你怕我們除夕寂寞,要帶我們去,我們心裡很歡喜,可是我還是不想去”

“姐”如畫有些急瞭,今天晚上她已經盼瞭好幾天瞭,相國府過除夕,那是多麼熱鬧,怎麼能不去

如詩把妹妹拉到一邊低聲道:“如畫,大哥是怕我們除夕寂寞才要帶我們去,可是我們不能去”

“為什麼”如畫有些不甘心。

如詩嘆瞭口氣又道:“你忘記如玉姐的遭遇瞭嗎”

如畫登時想起瞭三年前的一件事,和她們一起長大的如玉姐被安祿山送給瞭巡查河北的禮部席尚書,後來聽說席尚書在洛陽又把她送給瞭另一名高官,幾番轉送,最後有人在洛陽的一傢記院裡見到過她。

如畫的臉色有些蒼白,她連忙點點頭道:“那我也不去瞭。”

“喂你們倆個。”

李慶安走上前摟著她倆笑道:“到底去不去”

“大哥,我們不想去瞭。”

“這可是你們自己不想去哦”

李慶安在兩張俏臉上各親一下,笑道:“既然不去,那就乖乖在傢裡呆著,我盡量早點回來。”

這時,小蓮抱著李慶安的波斯琴盒從房裡跑瞭出來,“你們還不走嗎”

“小蓮,我們不去瞭。”

小蓮一呆,“為什麼”

如詩搖搖頭道:“不為什麼,我們不想去相國府,我們今晚留在傢裡。”

小蓮猶豫瞭一下,把琴塞給李慶安道:“大哥,那我也不去瞭,其實我本來就不想去。”

“你們都不去最好,那就我一個人去。”

李慶安笑著出門去瞭。

長安城內此時已經成瞭喜慶的海洋,到處是爆竹聲聲,穿著新衣服的孩童們從傢裡跑出,手中攥著一把剛剛得到的銅錢,把蜜粥攤、面人攤圍得嚴嚴實實。

李林甫的府第不遠,不多時,李慶安便騎馬來到相國府的門前,李林甫的大門前也掛瞭一對大紅燈籠,微明的黃昏中燈籠點亮瞭,兩朵紅光格外地引人註目。

“李將軍,你來瞭。”

相國府二管傢飛奔跑來,拉住李慶安坐騎的韁繩道:“老爺讓我出來等候將軍。”

李慶安笑道:“開宴瞭嗎”

“開宴還早呢還有兩個姑爺沒到。”

一名下人將馬牽瞭下去,李慶安則隨二管傢進瞭府,府中燈火通明,掛滿瞭紅燈籠,使整個相國府沉浸在祥和喜慶的氣氛之中,二管傢一邊走,一邊給李慶安介紹道:“李將軍,今天相國府可熱鬧瞭,二十五名公子和他們的妻兒,十九名出嫁的姑娘回來瞭十七位,姑爺們也基本上到瞭。”

“那外人呢”李慶安笑問道:“除瞭我還有誰”

“外人也有,禦史王中丞一傢,大理寺吉少卿一傢,還有監察禦史羅希奭帶著他的兒子,這些都是老爺特地邀請的貴賓。”

說著,二人走進瞭中堂,遠遠地,一股喧囂熱鬧的氣氛撲面而來,相國府的主堂雖然沒有楊花花府上那麼大,但也能容納千人用餐,直到此時,李慶安才看見瞭一個大唐權臣的奢靡,隻見主堂裡坐滿近千人,李林甫的二十五個兒子和他們的妻妾子女,二十五個女兒以及姑爺,外孫、外孫女,還有李林甫的兄弟姐妹以及他們傢人,最壯觀是李林甫的妻妾,足足有三四百人,整個主堂裡濟濟一堂,鶯聲燕語,脂粉香氣撲鼻,一群群孩童在桌案間東奔西跑,笑語聲聲。

李慶安看得眼花繚亂,他想尋找薑舞衣,可人海之中,哪裡看得見她的蹤影。

“李將軍,請先隨我來”

二管傢領著李慶安走瞭旁邊一個側堂,隻見裡面坐著二十幾人,正談笑風生,李林甫坐在中間,正和一名四十歲左右的官員說笑著什麼。

“老爺,李將軍到瞭。”

李慶安隨著管傢走進瞭偏堂,他躬身施禮道:“參見相國”

“七郎來瞭。”

李林甫笑呵呵站瞭起來,對眾人道:“安西李將軍就不用我給大傢介紹瞭吧”

眾人皆笑瞭起來,旁邊那名中年男子拱手笑道:“原來你就是名冠京城的李慶安,久仰瞭。”

李林甫給他介紹道:“這位是我族弟,潤州刺史李復道。”

李慶安連忙見禮笑道:“我有一個屬下被任命為丹徒縣令,不知他到任沒有”

“你說的是韓縣令吧他剛剛到任,人很不錯,一到任便下鄉去探訪民情。”

“那還請李刺史以後多多關照瞭”

“呵呵一定一定”

這時,李林甫笑著又給他介紹其他在座人,“這位是我長子岫,將作少監。”

一名長得有幾分像李林甫的中年男子向他拱拱手。

“這是我次子崿,司儲郎中,這是三子嶼,太常少卿,這是長女婿張博濟,鴻臚少卿;二女婿鄭平,現為戶部員外郎”

眾人一一見禮,最後,李林甫看瞭看時漏笑道:“時辰差不多瞭,大傢一起去吧”

一群人跟隨著李林甫,向主堂走去,大堂裡熱氣騰騰,嘈雜聲一片,隨著李林甫走進大堂,眾人漸漸安靜下來,雖然都是一傢人,但座位擺放得很有講究,呈同字型佈置,尊貴的人坐前排,次要的人坐後排,大體上是嫡尊庶卑,男尊女卑、妻尊妾卑,李林甫坐在主位,他發妻早亡,由兩個他的寵妾陪伴左右。

今天有四名貴客在坐,他們都坐在右首,和李林甫的四個嫡子坐在第一排,李慶安的位子在中間,右邊是大理寺少卿吉溫,左面是監察禦史羅希奭。

隨著李林甫一拍掌,鼓樂聲立刻響起,一隊舞姬翩翩起舞而來,眾人在低聲地竊竊私語,李慶安則端著酒杯,目光四處尋找著薑舞衣,根據楊慎衿夫人的介紹,薑舞衣在李府的地位很低,應該是坐在左首的後面,李慶安的目光向斜對角的邊緣瞥去,那裡坐著幾十名李林甫的侍妾,但並沒有看見她,李慶安的目光正要離開,忽然,他看見瞭一名白裙女子從小門匆匆走瞭進來。

未完待續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