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

作者:七月新番 字數:3828

“上月,大王有詔書下達陽城,說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之”

說完上個月的事後,黑夫對李由拱手道:“此事對其他郡的戍卒而言並無所謂,但吾等南郡戍卒則不同。W乍聞故鄉遇寇,不由驚駭莫名。月餘以來,軍中猜測不斷,兵卒們不斷詢問百將、屯長,百將屯長亦不知詳情,再問率長、五百主,但都未得到一個正式答復。”

倒不是率長、五百主們不告知兵卒們真相,這些中層軍官,也對傢裡邊發生的事知之不詳,不敢亂說。

南郡到底怎樣瞭戰爭波及瞭哪幾個縣傢裡還好麼除瞭黑夫他們這些軍官可以一層層打聽,得到模棱兩可的消息外,大多數士兵,仍然處於茫然狀態。

這年頭,出征在外,就別指望能和傢裡保持聯系瞭,更沒有報紙新聞之類的東西,能讓你瞭解千裡之外發生的事。部分軍官甚至認為這是機密,三緘其口,反而造成瞭兵卒們的猜疑。

黑夫可知道呢,季嬰帶人外出砍柴時經常和人閑聊,回來告訴黑夫,軍中流言蜚語已經止不住瞭,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人說南郡好幾個縣被楚軍摧毀,自己的傢鄉被燒成一片白帝,甚至有的人腦補說,連江陵都已經失陷瞭

這就更讓南郡兵卒們的歸心似箭,傢裡都出事瞭,誰還有心思在外打仗

“故,若想禁絕流言,首先得從告知兵卒實情開始,此事,也唯獨都尉才能做到。”

李由作為咸陽派來的都尉,屬於高級軍官,對這場戰爭全局的瞭解,當然比率長、五百主們強多瞭。若有他親自出面辟謠,告訴大傢南郡無事,流言可不攻自破。

“善,我立刻讓傳令兵到各營傳令,讓眾人知道南郡無事。”

李由當場就寫瞭一篇文書,寫完之後,他還讓黑夫過目讀一遍。

“荊國之於南郡,譬如心腹之患,又如庭院與狼穴比鄰而居,故荊國一日不滅,則南郡便需年年備警,二三子之鄉閭父老亦不得安”

讀完以後,黑夫立刻贊不絕口:“都尉文章真是絕妙,不僅安撫瞭士卒之心,還勉勵眾人為保衛故裡而戰。”

他這可不是單純的拍馬屁,因為李由寫的確實好。

黑夫知道,李斯不僅是秦王信任的重臣,還是當世出名的書法傢,並寫出瞭諫逐客令那種千古名篇。

這李由不愧是李斯的兒子,他不但寫得一手好字,文章語言也不晦澀,淺顯易懂。而且看上去,每句話都站在兵卒的立場考慮,沒有說“為瞭大王而戰,為瞭秦國而戰”的空話,卻為所有人找到瞭一個合乎情理的戰鬥理由:為保衛故裡,保衛南郡而戰

李由讓傳令兵將這份文書帶到各營,依次召集兵卒宣讀,今後再敢有流言蜚語者,必嚴懲不貸

“此策不錯。”李由誇獎黑夫道:“本都尉初來軍中,確實不知兵卒心中所想,也沒法時刻巡營,今後有類似的事,你可當面呈報於我。”

黑夫連稱不敢,同時又有些猶豫地說道:“不過,此策隻能讓兵卒們不再猜疑,讓營內流言平息。下吏還有一個想法,或能讓眾人之心徹底安定,提升士氣,勉力作戰。”

“說罷。”李由坐回瞭案幾後,這黑夫年紀雖輕,出身也低,看上去像個粗人,點子倒是不少,看來提拔他來做短兵,是個明智的選擇。

黑夫道:“都尉需要勵士。”

“勵士麼”

李由若有所思。

他記得,吳子上曾經記錄瞭一篇吳起和魏武侯的對話。

魏武侯問吳起,嚴刑明賞,足以勝乎

吳起卻答,這樣還不足以勝,隻有達到“發號佈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這三點,方能穩操勝券。

想要達到這三點,吳起提供的辦法,便是勵士。

讓不同功勛的人得到不同田宅爵位賞賜,讓死難將士的傢屬不必因子弟的死去而一無所獲,這些其他國傢偶爾才執行的事,在秦國,已經有秦律來保證。所以遇到瞭戰爭,秦人才會聞戰則喜,傢中父母妻送別時也勉勵說:“不得爵位,那就別回來瞭”

這本就是秦軍百戰百勝的良方,所以李由作為軍隊統帥,他個人能做的,無非是效仿吳起、司馬穰苴二人,親自巡視營地,在戰前以肉酒犒勞兵卒,體現自己的愛兵如子,僅此而已。

夫椎牛釃酒,豐犒而休養之,非欲以醉飽為德,所以增士氣也

然而在李由想著要下令給兵卒們加餐時,黑夫卻搖頭道:”下吏以為,如今南郡戍卒最需要的,並非是牛酒之賜”

食物上的鼓勵,效果肯定是有的,但黑夫覺得,如今南郡兵卒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撫,是能讓他們那顆因思鄉念傢而惴惴不安的心平靜下來的東西。

聽瞭黑夫的建言後,連樂於納言的李由都皺起眉來。

“讓兵卒寫信回傢”

李由沒有立刻同意黑夫的建言,而是讓傳令兵去各營宣讀完辟謠文書後,又將率長、五百主們統統召來。

就在黑夫識趣地要告辭時,李由卻讓他留下來。

“你這獻策之人都走瞭,本都尉要如何軍議”

黑夫連忙道:“今日該下吏輪值。”

“讓其他短兵百將來替你。”李由不容置疑,當即招來管理短兵的五百主,讓他調整防務,讓人將黑夫換下來。

五百主領命而去,等他宣佈這消息時,先前那幾個給黑夫取瞭“被衾百將”這綽號的四名百將,都被這個命令驚到瞭,心中又嫉又妒。

他們跟隨李由短則半年,長的都有一兩年瞭,卻從未得到如此待遇,要知道,得到都尉看重,是短兵親衛升職的重要途徑。

連翟沖也微微張大瞭嘴,他沒料到,就在短兵的百將們孤立黑夫,不與他玩耍的時候,黑夫卻已經靠著建言獻策,堂而皇之地加入率長、五百主才能參與的軍議瞭。

到底是誰看不上誰又是誰被遠遠拋在後面

才來幾天就得到都尉如此器重,今後還瞭得

不一會,率長、五百主們來到大帳,一掀帳門看到還有個小百將站在帳尾笑著恭候時,也是微微一愣。黑夫的前任上司程無憂更是驚訝。

“黑夫,你不是該在帳外守衛麼”

黑夫露出瞭一絲尷尬的笑:“都尉讓我留下來,參與軍議”

程無憂頓時將黑夫上下打量,仿佛第一次認識他般,雖然他對黑夫印象不錯,知道他是個會來事的下屬,但也沒料到,黑夫這麼快就得到瞭都尉李由的重視。

驚訝歸驚訝,但這並不妨礙眾軍吏聽李由說瞭黑夫的建言後,立刻拍案而起。

“讓兵卒寫信回傢且不說如今大戰在即,就說要讓全曲五千人一人一信,何其難也。都尉,下吏以為,此策甚為荒謬,絕不可行。”

一個率長首先發難,將這建議批評得一無是處,其他人也紛紛頷首表示同意,覺得這主意,純屬畫蛇添足。

等眾人批駁完瞭,李由才點頭示意黑夫可以說話瞭。

黑夫這才從營帳末席起身,對著所有人作揖後,輕聲道:“下吏淺薄粗鄙,隻想問諸君,這三月來,可曾寫書信回傢,告知傢人不能按時歸鄉”

眾軍吏面面相覷,他們作為軍官,有的是人脈關系,托個熟人,或者將私人信塞進公文郵傳的馬車上送回去,並非難事。與傢裡的書信少則一封,多的都已經有一個來回,收到傢中寄來的冬衣瞭。

在得到眾人肯定後,黑夫又問道:“敢問諸君,若無書信往來,諸君不知傢中之事,傢中亦不知諸君生死,諸君心中能安否”

率長、五百主們都有些尷尬,那樣的話,傢裡人都快急死瞭,他們在這也不可能安心啊。

黑夫便笑道:“吾等南郡戍卒,大多是從正月十月便被征召入伍的,打完滅魏之戰,已是五月,按理說六月歸鄉,七八月便能回到南郡,幫襯傢中秋收。可吾等在半途卻被新的軍令攔下,讓眾人原地待命,結果又被告知,有一場大戰要打。”

“兵卒們並非沒有怨言,但也知道軍法如山,貿然逃走會連累傢眷,和才老老實實呆在營中。”

“但人在陽城,兵卒們的心卻早就飛回南郡瞭,南郡遭到荊國進攻,傢中無恙否戍期本來隻有一年,如今恐怕要延長數月甚至半年,傢人不知音信,怕是心急如焚瞭。眾兵卒在滅魏之戰裡得到的爵位、田宅,亦不知傢中是否得到千言萬語,卻隻能隔著山水重重,不得往來,這便是兵卒思歸的緣故啊”

“這三個月裡,我所統轄的一百人中,已有不少人來詢問過我,可否往傢中寄信不求能收到傢中回復,但求將想問的事書於簡牘寄出去,讓傢中知道自己無恙,好求一時心安。”

他聲音慢慢變大。

“將心比心,諸君如此,一百兵卒如此,五千兵卒亦如此”

言罷,黑夫朝帳內所有人作揖:“故,此非黑夫一時心血來潮之言,而是全軍兵卒之願也”

帳內一片寂靜,話都說到這份上,率長、五百主們也沒有理由反對,隻是在如何實施上,還有些異議。

“每人一封簡牘,不知要耗費多少木牘筆墨,且軍中識字人少,如何讓人人都寫信”

還有人擔心道:“兵卒口不擇言,恐怕會泄露軍情機密。”

黑夫答道:“等傢書送到傢中,已是一兩個月後瞭,屆時吾等恐怕已不在陽城。此外,可讓欲寫信歸傢的兵卒自行準備木牘,此外,每百、每屯識字的百將、屯長都要幫同袍寫傢書,兵卒口述,軍吏代筆。如此一來,耗時不過三日,書信拉不到五車,就可以安定五千士卒之心,何樂而不為”

言罷,他又力勸李由道:“屆時,都尉也可親自巡視營中,親手為幾個兵卒寫傢書。安陸縣有一句俗話,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都尉此舉,在兵卒心中,可勝過萬金之賜將士們必感恩戴德,為都尉效死”

聽瞭黑夫這一席話後,李由意有所動。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似有幾分道理。”

“昔日司馬穰苴、吳起皆親身勵士。起之為將,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故兵卒戰不旋踵”

“我今日若能親自代筆為兵卒寫幾封傢書,或許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讓眾人知我愛兵,如此,則軍心可收,士卒可為我所用也”

兵法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難,兵卒不傻,真情假意他們看得出來。所以不少將軍即便有心效仿,也達不到吳起、司馬穰苴的效果。

可如今,卻有一個機會擺在李由面前,答應讓兵卒寫信,也能證明南郡確實無事,讓他們能安心打完這場仗。

於是李都尉擊案叫好道:“我意已決,此策可行”

率長、五百主們見都尉拍板瞭,也隻能唯唯應諾。

黑夫見目的達到,不由松瞭口氣,心裡卻自嘲道:“以後我的綽號,怕是要變成傢書百將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