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東遷青梅

作者:袂淺 字數:7960

“嗯?什麼驢肉火燒?弘歷,我也想要嘗一嘗。”

弘晞剛說完,老十胤俄也緊跟著出聲道,話音落下他的肚子還發出來瞭應景的嘰裡咕嚕的響聲。滿室微妙又尷尬的氛圍瞬間被“饑餓叔侄二人組”給攪和沒瞭。與胤俄緊挨著坐的胤糖因為剛剛被乾隆明裡暗裡的懟瞭,也慢條斯理地說道:

“老十,你怎麼能連驢肉火燒是什麼都不知道呢?驢肉火燒,驢肉火燒,顧名思義就是驢肉加火燒,這華北小吃味美,就是弘歷這大白話的贊美詩詞,嘖!

老九聳瞭聳肩、雙手一攤,做出來瞭個“這很難評”的憋笑表情。

再次感覺自己被深深膈應到的乾隆,原本凝固在臉上的燦爛笑容也徹底裂開瞭。站在圈椅後屏住呼吸、緊張瞭好大一會兒的顆琰見狀忙上前俯身道:汗阿瑪,現在已經是卯時四刻瞭,不如咱們先用早膳吧,小堂伯年齡小,經不住餓的。

行,顧琰你去外面讓奴才們拾掇幾張桌椅抬進來,吩咐膳房那邊直接把早膳送來奉先殿。

乾隆瞥瞭一眼紅漆大柱子旁的落地自鳴鐘,瞧見玻璃表盤內的金色時針果然已經指到“六”瞭,也樂呵呵的順著自己兒子給他找的臺階往下走,撫掌笑道。

除瞭弘晞、胤俄外,康熙與自己其餘的兒子們倒是沒有多少饑餓感,畢竟按照他們身體內的生物鐘來算,如今正值大半夜,正是五臟六腑排毒的時候。

可等手腳麻利的太監們將一份份熱氣騰騰的膳食端進來後,聞到那比康熙朝更加美味的早膳,康熙等人也不禁覺得腹中有些餓瞭,紛紛在奴才們的伺候下洗漱、凈面。

排成一橫排端著銀盆低著頭等待著萬歲爺一行人洗漱凈面的太監們,瞧見聖祖爺一行人被燭火照射出來的影子,感受到他們凈面時噴灑出來的溫熱鼻息,一個個嚇得雙腿都禁不住發軟,在心中無聲吶喊道:

真是奇也怪哉!十一年前的離譜傳聞竟然是真的啊!聖祖爺帶著康熙朝的皇子們顯靈後,不僅外表瞧著與常人無異,他們竟然還能吃冒著熱氣的五谷雜糧啊!這得道行多深厚啊?

聽不到底下奴才們心聲的康熙等人隻覺得平日伺候乾隆的奴才們能力不行啊,瞧瞧這端個銀盆,胳膊都是輕輕發顫,像是沒有力氣似的。

r/

弘晞披散著的柔順黑發也在凈面時被小太監拿著梳子從頭梳到尾編成瞭一根松松的辮子垂在腦後,一張白凈的小圓臉在發際線周圍毛茸茸胎毛的修飾下,顯得愈發圓潤,搭配上漂亮的瑞鳳眼以及纖長濃密的長睫毛,可愛精致的小模樣倒是引得乾隆父子倆不禁多瞧瞭幾眼。

顆琰眼中盡是對小堂伯好容貌的欣賞,在如今這個時代,十三歲的少年再過幾年就能大婚瞭,他也不禁對自己未來的兒子產生瞭憧憬,準備到時候就照著小堂伯的模樣來生!看著就長得聰慧!

而乾隆的眼底則不由極快的滑過一抹傷感與懷念,在旁人還沒有註意到時就又消失的無影無蹤瞭。

未曾註意到乾隆父子倆視線的弘晞緊挨著自己阿瑪而坐,兩條小短腿懸空,抱著五顏六色的小瓷

碗“噸噸噸~”地喝瞭一小碗溫熱的羊乳,又吃瞭半個切開的驢肉火燒、一個用頂級大紅袍煮的茶葉蛋,完事後還又吃瞭半碗蔬菜水果泥,感覺自己的小肚子微微鼓起來瞭,他就不再吃瞭。

殊不知這食量倒是把顧琰給驚到瞭,他怎麼都沒想到三歲的小娃娃竟然有這般好的胃口?平時早膳用的不多的顆琰今日也被自己小堂伯帶動的多吃瞭半碗煮餑餑。

待弘晞吃飽喝足後,他又從椅子上滑下去,趁著大人們還在用膳,倒騰著兩條小短腿從偏廳跑到瞭供奉著列祖列宗神牌與畫像的內廳,踮著腳尖將眾人去用膳時,被他阿瑪順手擱在長桌上的《紅樓夢》又抱在懷裡,眼睛發亮地在腦海中對著系統說道:

【統子哥,你能把這書給存檔下來嗎?這可是曹公寫的完整版故事啊!可遇不可求,價值沒法估量的。】

【宿主,本系統已經將此書拍照掃描完成存到資料庫中瞭,這書若是傳回後世,怕是能讓一眾紅樓迷們欣喜瘋瞭,一個巨坑被填平瞭。】

弘晞聽到這話深以為然的點瞭點頭,低著頭瑞鳳眼亮晶晶的用小手撫摸著書籍的封面,後世的《紅樓夢》隻有前八十回出自曹公之手,因為完整的原稿疑似丟失瞭,真是太令人遺憾瞭,萬萬沒想到這回穿越竟然還能獲得這般大的好處。

“金團堂哥這般喜愛此書啊?你這般小能看的懂嗎?”

他不禁嘴角抽瞭抽用小手將弘歷的大臉推到旁邊去,看著乾隆一臉認真地奶聲囑咐道:

“弘歷堂弟,這是一本好書,你莫要小瞧瞭這個話本子,可一定要讓它完整的流傳下去啊,努努爺爺說瞭在後世這本書的書迷極多,但是傳到後世的書籍不完整,你若是把這書妥善的傳下去瞭,說不準以後的人還會誇你慧眼識珠有文化呢。

乾隆聞言不禁用戴著玉扳指的右手摸瞭摸下巴,上上下下打量著矮墩墩的小傢夥看瞭看,才咧嘴笑著點瞭點頭。

未曾想到乾隆這次竟然這般好說話,弘晞剛咧嘴一笑就又看到乾隆一臉感慨地說道:

“這本書既然能在後世稱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朕合該給它寫篇讀後感再往上蓋個朕的紅戳才對,這樣以來,這本書才能長長久久的流傳下去啊。

聽到這極其符合乾隆“話癆加章總”人設的話,弘晞臉上的笑容也僵住瞭,有心婉拒吧,但想一想這事兒還真如乾隆說的這般,一國帝王都說“好”的書,怎麼可能還會保存不好呢?除非屈辱近代史重演,但當然在這方世界中是不可能的。

弘晞想瞭好一會兒,險些將兩條小眉毛都皺成蝴蝶結瞭才滿臉糾結地看著乾隆道:

“行吧,不過你得寫的有文采些,別像那‘一片一片又一片’似的讓後人看到發笑瞭。”

乾隆聞言怔愣瞭一瞬,而後忍不住用手心長著薄繭子的大手揉著弘晞滾圓的腦袋瓜,哈哈大笑道:

“金團小小一個娃娃竟然知道朕兩首禦詩,看來是很喜歡朕啊!”

“弘歷你把我,不,孤的頭發都揉亂瞭!放手!沒大沒小的!孤是你大堂哥!什麼小娃娃!”

享受不來乾隆作亂的大龍爪,弘晞立刻舉起兩隻小手“啪啪啪”的拍打著乾隆的胳膊。

同樣用完膳走過來的康熙恰巧將倆人的對話聽瞭個正著,瞧著一大一小、相愛相殺的相處,康熙眼中也滿是笑意,他能瞧出來弘歷還是很喜歡金團的,拋開弘歷無傷大雅的諸多小毛病不談,金團對總體的弘歷也是欣賞的,倆人都是他寵愛的聰慧孫子合該和和美美的相處才對。

約莫一刻多鐘後,等其餘人也用罷膳食,低著頭的眾太監們又走進來手腳麻利的將搬進來的膳桌、碗筷杯碟——撤下去,此時已經辰時初瞭。

窗外黑乎乎的

天色變成瞭墨藍色,再過不久東邊就會露出第一抹魚肚白瞭。距離回康熙朝也隻剩下大半個時辰瞭。

聽完乾隆所講述的“文道”、“武道”,康熙心中對於如何改革鹽政也有瞭大致的法子,他收拾好心情,繞開曹傢的事情,對乾隆詢問出來瞭眼下他第二個想要尋求妥善破解之法的重點問題。

“弘歷啊,咱們都去過後世,你也知道八旗制度是有問題的,朝廷供養八旗子弟給財政帶來瞭極大的負擔,想來如今民間的八旗人數要比康熙朝的還多,你這些年在治理八旗上面可有什麼心得?

重新帶著眾人回到內廳的康熙坐在圈椅上,抿瞭口消食茶,將端在手中花裡胡哨的茶盞放在瞭身側的高腳小方桌上,對著坐在對面的乾隆詢問道。

乾隆聞言臉上也顯出來瞭憂色,摩挲著手上的玉扳指,對著康熙眾人嘆氣道:

不瞞汗瑪法與眾位長輩們,弘歷也在八旗生計方面絞盡腦汁,親自監督耗費瞭頗多心力才總算是瞧見成效瞭。

“說說看。”

聽到這話,康熙等人的興趣變得更大瞭,頂著被乾隆揉亂的頭發氣得小圓臉發紅的弘晞也抱著懷裡的《紅樓夢》看向瞭乾隆。

乾隆皺著眉頭又從圈椅上站瞭起來,連說帶比劃道:

“汗瑪法不知道啊,朕登基初年時,民間的八旗子弟人數就激增到瞭數十萬人,八旗生計與矛盾比康熙朝、雍正朝來的更加迅猛。

“底層八旗百姓生活過得貧苦,中、上層八旗的人又大多數都是拎著鳥籠子在八大胡同亂逛的,禁也禁不住,管也管不完,他們不務農不經商、整日遊手好閑,簡直都影響到京城的治安瞭,甚至還有那荒唐的把自己的滿洲姓氏都給忘記瞭,給自己起瞭個不倫不類滿不滿、漢不漢的名字,大多數旗人連滿語都說不流暢瞭,這讓朕很是心憂咱們滿洲文化與舊俗的傳承。

“唉——這樣的八旗子弟朕還怎麼敢指望他們打仗?前幾年與沙俄、倭國開戰時朕就用瞭許多漢軍。

聽到乾隆這話,性子憨直的胤褪忍不住出聲道:

“弘歷,之前去後世時因為你著陸的地方是纓國,所以對語言沒有生出太大的感觸,在後世夏國除瞭鉆研清史的學者外,普通人基本上都不會說滿語瞭。”

滿語

在後世失傳瞭?

乾隆聞言瞬間錯愕的瞪大瞭眼睛,顆琰也詫異極瞭。

誠郡王瞥瞭自己緊抿薄唇的老父親一眼,也跟著嘆氣道:

“弘歷,滿語也不能說是失傳,隻能說它隨著時間的流逝融進瞭強大的漢文化中,後世夏國東北話中其實有不少方言都是滿語的發音。

“從古至今少數民族與漢族相融,成功被漢化的就留下瞭,不能被漢化的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瞭,滿人被漢化是大趨勢,相比起說漢語的人,說滿語的人實在是太少瞭,到晚清的末代皇帝,他都說的是流利的京片子呢,純正的滿語說不瞭幾句,唉,大勢所趨啊!

“在我們的世界裡汗阿瑪為瞭開民智,更好的傳播西學,曾讓我負責推廣過後世的拼音與標點符號,沒敢推廣方便的簡體字,生怕步子邁的太大,用不瞭幾年就徹底把咱們的滿語給搞沒瞭,繁體的漢字也被人拋到腦後瞭,這些都是前人文化的結晶啊,若是消失瞭就太可惜瞭。

聽完胤祉這話,乾隆臉上的失望之意甚重,他執政時期可是十分重視推廣滿洲舊俗與滿語的,看來他的努力收效甚微啊。

顆琰聽得心中也是五味雜陳的,晚清的皇帝都不會說老祖宗造出來的語言瞭,你還能指望普通人會說滿語嗎?這不鬧著玩兒呢?

談到“失去”的話題總會比“得到”顯得沉重些,看著乾隆皺成一團的濃眉,康熙也轉動著手上的玉扳指嘆息道:

“弘歷,空談這些傳承之事其實也無用,朕相信如果清朝的結局是好的,而不是旁人提起清朝就聯想到晚清那堆糟心破事兒,願意瞭解清朝的後人,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就會嘗試去瞭解清朝的諸多文化瞭,特意把這些告訴你也是想要讓你莫要強求,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你努力瞭就能改變的事情上,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時間寶貴,你還是繼續往下說你對八旗生計做的事情吧。”

乾隆也知道自己汗瑪法說的話在理,忍不住在心中長嘆瞭口氣,就抿著薄唇又緊跟著往下道:

“汗瑪法正如朕剛才所說的那般,八旗人數到朕這個時期已經有些控制不住瞭,底下的臣子們頻頻上奏提出對八旗制度整改的意見,核心思想就一點兒,絕不能白白供養著他們瞭,故而朕下瞭狠心,要把這些在京城中隻會當混子的八旗子弟給趕到東北

老傢,讓他們屯耕,建設龍興之地。

“你把旗人趕回老傢種地?”

聽到乾隆這遠遠意料之外的話,除瞭弘晞,餘下的康熙一群人瞬間就震驚的瞪大瞭眼睛。乾隆點瞭點頭,眉頭皺的更緊瞭:

“是啊,為瞭讓這些旗人到那邊能生存下去,乾隆六年時朕曾派大學士到東北仔細調查,尋摸一處能安置旗人的地方,讓他們遷到老傢那邊屯耕,既能穩固邊防,又能在那邊練習騎射傳承咱們滿洲的舊俗。

“你最後選的什麼地方?”

胤祺聽到乾隆這話,下意識就想要盤手串,摸瞭個空才收回手指,看著自己四兒子好奇道。

乾隆抿瞭下薄唇,吐字清晰道:

“松花江東岸拉林河和阿什河流域的拉林阿勒楚喀地區1。”

“那地方倒還是與京城離得挺遠的啊。”

心中有大清全境地圖的皇阿哥們聽到這個地名,不禁交頭接耳的討論。弘晞則滿臉迷茫,在腦海中對著自己系統詢問道:

【統子哥,乾隆說的是什麼地方啊?】

【宿主,這地方就是後世夏國冰城的阿城區,在冰城的東南部。】回想瞭一下冰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弘晞也隨即露出來瞭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一下子讓那些遊手好閑的旗人從富貴的京城挪到那般偏北、冰天雪地的地方,怕是很不容易吧?

胤極擰著眉頭擔憂道。

乾隆點瞭點頭:

“太子二伯說的沒錯,單單是前期準備就耗費瞭三年多的時間。朕給那些東遷的旗人們諸多恩待,每人到那邊瞭最少可以分到三百畝地,還有各種補貼,給他們搬傢的盤纏、幫助他們在那邊無償建造房子、分耕牛、打各種各樣的傢具,諸多好政策都往他們身上傾斜2。

為瞭能帶個好頭,在那邊順利紮下根,第一撥東遷的人,朕選取的大多都是權貴傢族的後代,有咱愛新覺羅一族的,還有赫舍裡、鈕祜祿、佟佳一族等等,這第一波人到那邊時,起初非常不適應,有許多人想法設法的往京城跑,朕心知絕不能心軟,否則八旗生計會以極快的速度拖垮大清財政,故而又出臺瞭更有針對性的三條鐵律3:對於東遷的閑散旗人,允許其將傢眷們都一並東遷走,擅自違令逃回

京城的隻要被抓到就得砍頭,而且那裡地廣人稀,朕破例允許他們騎馬圈荒地、草地、林地,憑著這三條鐵律,那群人慢慢的在那邊住下來瞭,過瞭十年,此事才終於瞧見成效。

“而後朕又分批次做瞭第二回、第三回東遷之事,整整盯瞭十八年才把大批閑散旗人移到瞭東北,助力龍興之地的發展。

“前幾年在打下倭國後,朕又把一批旗人遷到瞭倭州,一是因為倭州盛產金礦、銀礦,朕讓旗人去那邊監督倭人開礦,二則為的是用幾代的時間徹底同化倭人,讓其從內到外變成我華夏子民。

八旗生計這事兒朕做瞭大半輩子瞭,若汗瑪法非得讓朕說一說對八旗制度的改革心得,朕也隻能說一是擴大兵丁數目,二就是將富餘的旗人往人少但卻極重要的地方遷移,總之得讓他們動起來,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吃老本,被當成米蟲被養廢!

“說來,這個過程挺艱難的,耗費的周期也很長,見效緩慢,而且遷移與異地安置都需要大筆銀子,國庫前期得有充盈的銀兩做支撐,讓這些旗人能順利遷移過去,倘若沒足夠的銀子,那遷移就變成流放瞭,怕是會在京城引起不必要的動亂,畢竟八旗是咱大清的根本嘛。

“你說的不錯,這也是個辦法”,聽完乾隆說的幾段話,康熙沉思半晌才皺眉道,“這些遷出去的閑散旗人們在新的地方紮下根後,有優惠政策做扶持,再適當放開對中、底層旗人們諸多在務農、經商方面的限制,將其並入海貿、水師這種十分缺人的地方,想來八旗的生計問題會緩解許多。

“汗瑪法這話也在理,孫兒也會再琢磨一下您說的這話的。”除瞭地理“遷移”,未曾想到職務“遷移”的乾隆轉動著玉扳指若有所思道。

瞧著此事談的差不多瞭,弘晞也瞥瞭一眼懸浮在空中的倒計時小屏幕,發現隻剩下一刻鐘的時間瞭。

他低頭瞧瞭一眼懷中的《紅樓夢》,電光火石之間又想起來瞭如今他三叔正帶著幾個文臣們編撰的《康熙字典》,忙轉頭對著康熙道:

“汗瑪法,還有一刻鐘的時間就得走瞭,不如咱們直接從這裡再帶一套《康熙字典》回去吧?有成品在三叔直接往上面補充拼音多好?能節省不少人力、物力與時間呢。

聽到太孫侄兒的話,胤祉也眼前一亮能高效率、省心力的辦差誰不樂

意啊?

康熙聽完大孫子的提議,也點瞭點頭,反正《康熙字典》是他在任時期做出來的政績,早幾年編撰出來與晚幾年差別不大。

乾隆聞言未等康熙開口就轉頭對著自己十五兒子吩咐道:

“顆琰,你去外面尋大太監讓其快些跑到禦書房中取一套《康熙字典》送來。”顆琰頷瞭頷首忙轉身往外快步走。

康熙等人又趁著最後一刻鐘時間與乾隆多聊瞭會兒,等到顆琰言急急忙忙的抱著個小黃花梨木書箱快步回來時,也到瞭離別的時間。

兩次見面都頂著個喜慶大笑臉的乾隆這回面對離別難得的有些惆悵瞭:“汗瑪法,此去一別,怕是弘歷有生之年就再也見不到汗瑪法嘍。”

聽到這話,康熙等人心中也有些悶悶的感覺,畢竟兩方大清世界的時間流速差別太大瞭,可能他們回去後過不瞭多久,這方世界的乾隆就要走到生命盡頭瞭。

弘晞也不禁抿瞭抿小嘴,他上次沒有感覺,這次明顯感覺到乾隆看他的眼神有種熟悉的微妙感。系統也適時道:

【宿主,你可以對你傢人說無需太過傷感,這次相當於是乾隆大帝把你們召喚過去的,故而以這方世界的時間流速為主瞭,經本系統努力調整,此次乾隆朝與康熙朝時間之比為1:25。】

【可你們在康熙朝觸動隨即穿越條件後,理論上來說穿越時空是隨機插到平行世界的任意一個時間段的,隻要有功勞,你們未必沒有再見的可能。】

弘晞聽懂自己統子哥的話後,也將其轉述給瞭在場眾人聽,狀若訣別的悲傷氛圍倒是減輕瞭些。

等到【倒計時變成5,4,3,2,1】時,在一副剌眼的白光中弘晞清楚的瞧見乾隆看他的那抹復雜眼神中蘊含著深深的懷念。

未等他細想就聽到耳畔有焦急的女子呼喊聲。

“金團,金團——”

聽到熟悉的女音,弘晞迷茫的睜開眼睛,第一眼瞧見的是他杏黃色的床帳子,第二眼就看到他額娘挺著大肚子站在架子床邊正神情緊張的望著他。

額娘,你怎麼來前殿瞭?

一晚上沒有喝一滴水,弘晞的小奶音中有一絲沙啞,披散著頭發,打瞭個哈欠從床上坐起來,才瞧見玻璃窗外已經天光大亮瞭。

瓜爾佳氏用右手手心

摸瞭摸兒子的額頭發現不燙,才放下心來出聲解釋道:

“金團,你阿瑪昨晚在書房中寫折子時突然睡著瞭被何柱兒發現後,忙帶著人將你阿瑪抬到瞭床上,誰知你們父子倆這一睡就睡的特別沉,把今日用早膳的時間都睡過去瞭,奴才們無論如何喊都喊不醒你們,眼看著都快要上早朝瞭,我聽到消息忙趕來瞭前殿。

弘晞聽到這話,想起來瞭在乾隆朝5個小時,換算到康熙朝就是將近13個小時,念及昨晚穿越的時間,又瞥瞭一眼放在桌面上的自鳴鐘,瞧見再過兩刻鐘就要辰時末瞭。

他瞬間驚得瞪大瞭眼睛,心頭上浮現一句話:

“完犢子瞭!今早的早朝他汗瑪法、阿瑪與大伯和幾個叔叔全都曠工瞭!他九叔、十叔、十二叔、十三叔、十四叔幾個要到尚書房中讀書的皇子們也都曠課瞭!

正如小傢夥所料的般,這時門外突然傳來瞭何柱兒著急的喊聲:

殿下,殿下,您別著急啊,您身上穿的是常服,還沒有更換呢!您不能穿成這樣去上早朝啊。

聽到外面兵荒馬亂的聲音,弘晞總覺得自己忘瞭點兒什麼,他不禁用小手摸瞭摸腦門,下一瞬就看到他剛換上杏黃色朝服的阿瑪急急忙忙的沖到內室,抱起坐在床邊醒神的他就往奶嬤嬤懷裡塞,急聲道:

金團,別睡瞭,快起來洗漱穿衣,你也要讀書遲到瞭。

弘晞聞言睡得迷迷糊糊的小腦袋瓜總算是清醒瞭,是啊,他上學的時間也要到瞭!

太子妃還是第一次瞧見父子倆這睡過頭、急急忙忙趕時間的模樣,回過神後不禁摸著肚子,啞然失笑。

待父子倆匆匆忙忙的離去後,瓜爾佳氏將兒子的小錦被往裡推瞭推,突然看到一本藍封書籍赫然藏在被窩裡,瞧見封面上寫的《紅樓夢》與乾隆年間的字樣,她怔愣瞭一瞬才驀然反應過來,很可能昨晚“老祖宗”又帶著她兒子與萬歲爺和諸位皇子們穿越時空去瞭。

被自己已經“曠工”的阿瑪緊趕慢趕送來乾清宮偏殿讀書的弘晞總算是踩著點兒與幾位師傅們相遇瞭。

看著他阿瑪匆匆離開時往他懷裡塞的一把飽腹的五香牛肉幹,叮囑他休息時吃的模樣,弘晞總算是後知後覺反應過來乾隆瞧他那熟悉的眼神是什麼意思瞭。

他嘴角抽搐個不

停,暗自在心中怒罵道:

好你個大弘歷,我把你當弟弟,你竟然把我當兒子?!!!

同一時刻的乾隆朝已經到瞭落英繽紛的暮春時節。雨水紛紛,細密如牛毛。

六十多歲的乾隆又在青梅盛開的時節,照舊風雨無阻的跑到裕陵看望自己的元後富察氏瞭。

他穿著一身銀白色的常服,如往年那般盤腿坐在元後梓宮前,上半身背靠在梓宮上,大腿上放著富察氏生前遵從滿洲舊俗將鹿尾絨毛搓成線,親手給他縫制的燧囊。

燧囊被摩挲瞭多年,很多地方都卷起毛邊兒瞭。

乾隆邊喝著富察氏生前喜愛的梅子酒,邊絮絮叨叨的說著話,講他今年做瞭什麼什麼,明年準備做什麼什麼,幾杯度數極淺的果子酒下肚,尚且不能讓一個女子紅臉,倒是讓這個善戰的皇帝紅瞭眼圈。

乾隆將右手中端著的酒盅擱在青石地磚上,閉著眼睛將腦袋靠在富察氏冰冷的梓宮上,低聲嘆息道:

“婉兒,你要是現在還活著可多好啊,就像是朕十一年前給你說的那樣,朕有幸見到瞭年輕時期的汗瑪法、汗阿瑪,跟著諸位伯伯、叔叔們去瞭後世,知道瞭別的大清世界,還認識瞭一個銜玉而生名為‘金團’的小娃娃。

“你不知道啊,正月時朕又瞧見瞭汗瑪法他們,看著金團那孩子雙腿懸空的坐在椅子上,頂著松松的辮子,胃口極佳、香噴噴的吃早膳時,那可愛的小模樣像極瞭永璉與永琮啊,忍不住讓朕瞧瞭一眼又一眼……

年邁帝王的訴說如泣如訴,燧囊上落下瞭點點淚珠,華麗的梓宮靜默無言,唯有皇後陵寢外栽種的數棵青梅在風雨中,搖曳晃動著枝椏,落下瞭滿地的粉白色花瓣。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