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太子許諾的一月時間已經過去瞭小半月,朝臣們日日去鳳鳴宮外跪求太子登基,隻差把殿外地板跪穿。
直到西南捷報傳來,滿朝上下這才知道即將登基的太子殿下居然跑去西南打仗瞭。
“劉閣老,此事您可知道?”
朝臣們紛紛圍著劉鶴追問,他們覺得劉閣老似乎是共謀,太子不在這段時日,唯有劉閣老兢兢業業毫無怨言,仿佛朝堂是他們傢的產業。
劉鶴否認,“我若知曉,怎麼可能任由太子如此胡鬧,這幸而是太子戰術瞭得,完勝夷國,若有個差池可如何是好!”他說著不住嘆氣,“胡鬧,太胡鬧瞭,以後萬不可再有這樣的事發生瞭。”
他裝得跟真的似的,把同僚們唬得一愣一愣的。朝臣們心裡不免嘀咕瞭,如果劉閣老不知此事,那證明未來新帝是個極有主見且果決之人,不好惹,更不好拿捏。
於是,一些個叫囂太子不登基就要動搖國祚根基,恨不得以頭撞柱逼太子現身的朝臣們不敢再現眼瞭,老老實實等著太子回朝。
又半月後,盛明宇秘密回瞭北都,又連夜進宮。第二日頂著黑眼圈,神情哀傷地出現在朝堂上,任誰看這都是守瞭兩個月靈的德行。
“諸位對不住,父皇駕崩,我哀傷不已,一不小心就陪瞭父皇兩個月,叫大傢擔心瞭。”
眾朝臣心情非常復雜,本以為太子殿下會高調凱旋,借機立威,場面上再解釋一下擅自離宮之事,跟大傢客氣兩句,以安撫百官。哪知人傢根本懶得交代。
這無疑是在告知大傢,他決定的事,無需置喙。
以餘太傅為首的一幹老臣,本想趁機勸太子要以國為重不可輕易冒險之類的話,可人傢根本不挑明。太子不承認,誰敢那麼沒眼色地戳穿?
想說不能說,還拿太子沒轍的滋味很是憋屈,但也隻能忍著。
劉鶴出列,高舉太子至孝大旗,“太子殿下孝心感天動地,乃社稷之幸,百姓之幸,更乃吾輩之幸!”
此時不拍馬屁何時拍,其他朝臣皆出列附和,好話不要錢地往外送。
場面戲做完瞭,盛明宇說起正事:“父皇駕崩已有兩月,欽天監盡快擇吉日出殯,待出殯之後,再挑登基之日。”
“另外,我朝已與夷國以及北疆各國通商,皇商急需確認,我想聽聽大傢的意見。”
劉鶴道:“若論絲綢茶葉等物,當數江南出產為最好,江南的幾大商傢中,又以揚州府晏傢,蘇州府的白傢,餘杭陸傢最為出眾,其中陸傢紡織規模稍小,晏傢與白傢不相上下,再論對朝堂的貢獻,晏傢主在朝堂危難之時仗義疏財,晏傢二姑娘又在疫病肆虐之時舍藥材救治百姓,實乃義商,為皇商不二人選。”
吏部尚書出列道:“臣聽聞松江府晏傢作坊最近出瞭事,損失慘重,是否不足以與白傢競爭?”
還有那些與疫病有關的傳聞他不敢說,畢竟牽扯瞭太子殿下。
盛明宇偏不讓他藏著,“為何會損失慘重?”
吏部尚書道:“好像是被水淹瞭。”
盛明宇:“何人所為?又為何為之?”
吏部尚書:“這……臣就不得而知瞭。”
“不清楚的事以後不要講。”盛明宇看向其他人,“可有知道因由的?”
吏部尚書討瞭個沒趣兒,也給眾臣提瞭醒,新帝不聽讒言,不受挑撥,以後少拿沒用的屁話來煩他。
新帝還未登基,眾臣就已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的小心來應對,無人再敢輕視之。
大理寺卿道:“臣還未收到松江府上報案情,定會密切關註此事。”
盛明宇點頭,“若晏傢當真失去競爭資格,便從白傢或是陸傢中選。”
忠臣附和稱是。
晏長風剛剛收到瞭齊掌櫃從松江府傳來的信。
信上說晏傢作坊損失慘重,織機幾乎都被泡毀,蠶絲佈料就不必說,泡瞭水便不能再用。齊掌櫃根據她的吩咐報官喊冤,當地知府頗為重視,經過數日嚴查,找到瞭些許蛛絲馬跡,是當地的一個混混小幫派幹的。
混混小幫派不會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必是拿人錢財替人賣命。
看來,背後之人是有備而來,小打小鬧的不能把他們引出來。晏長風回信給齊掌櫃,讓他放出晏傢作坊資金不足,要變賣作坊的消息。
數日後,齊掌櫃再次回信,說無人肯買,要麼就是出極低的價格收購,疑似幕後有人操控。又過瞭半月,齊掌櫃說有人願意高價收購,但要跟東傢當面談。
晏長風合上信,琢磨著得親自跑一趟松江府。現在晏傢白傢正競爭皇商,這個節骨眼兒上晏傢作坊出事,於誰有利不言而喻,偏巧又有人願意高價收購。
這要不是白傢幹的,晏長風就把白傢祖宗供起來。
既然對方要跟她當面談,她總要會一會,隻是……她看向床上的小東西。這小子還沒斷奶,離不得她。
“如蘭!”她稍微一想就做瞭決定,把如蘭叫來吩咐道,“收拾東西,我要帶上晏之去松江府。”
“啥?”如蘭以為聽岔瞭,“您要帶小少爺出遠門?”
“松江府有要事必須要我親自過去,他沒斷奶,不帶上怎麼辦?”晏長風說,“沒事,多帶幾個人,東西藥材備足些,咱們坐船過去。”
“可是……”如蘭怎麼想都覺得擔心。
“別可是瞭,松江府離揚州府近,剛好把母親接過去抱抱外孫,一大傢子人照顧他一個,沒什麼不妥的。”
如蘭別無他法,隻好下去收拾東西。
晏長風給揚州府寫瞭信,讓母親先去松江府。然後抱著晏之去瞭老夫人的院子。
“祖母,您這兩日可好?”她把晏之抱給老太太,讓她老人傢親近親近。
“我這把老骨頭,隻要能動彈就是好的。”許氏抱著曾孫又親又喜,“我一瞧見他啊,就怎麼都好瞭。”
“他見瞭您笑得也格外歡,可見最喜歡您瞭。”晏長風坐下來,斟酌道,“祖母,有件事想跟您請示。”
“有事就說,還請示什麼?”許氏低頭逗弄曾孫,一老一小一塊兒咯咯笑。
晏長風為難開口,“祖母,我想帶晏之去松江府見見我娘。”
“是該讓你爹娘見見外孫。”許氏道,“不知你爹身子如何?疫病可好瞭沒有,若是方便,不如把他們接來北都住幾日?”
“是這樣祖母,松江府的生意出瞭點事,得我親自跑一趟,晏之沒斷奶,所以我……”
“這怎麼行!”不等晏長風說完,許氏便否決,“你才生產,帶著還不足百日的小娃娃,哪裡能出遠門?出點什麼差池可如何是好?”
“您聽我說祖母,我身體好著呢,晏之雖然小,但也沒有那樣嬌氣,身邊一堆丫頭婆子照顧著,乘大船暖和又穩當,吃的喝的藥材備得足足的,跟在傢裡沒什麼兩樣,隻是得委屈您一段日子見不到他,但我保證辦完瞭事會盡快回來,可好?”
晏長風說到這份上,許氏還能說什麼,她嘆瞭口氣,“你這丫頭啊,好是真的好,就是太能幹瞭點,成日跟個男人似的在外打拼,怪叫人心疼的。”
“叫祖母擔心瞭,是我的不是。”晏長風滿是歉意,“幾次三番地讓您老人傢替我們操心,我真的過意不去。”
“傻孩子!”許氏把晏之交給王嬤嬤,轉身握住孫媳婦兒的手,“是我老婆子過意不去才是,我們裴傢是靠你辛苦撐著才有今日,我是感激又心疼,如今霽清倒下瞭,晏之又小,你這上有老下有小的操著心,我這心裡一想起來就難受得要命。”
“都是一傢人祖母,說這些不就見外瞭嗎?”晏長風笑道,“我不在傢,傢裡少不得還要您老人傢操持,柳姑娘在咱們府裡配藥,您不用管她,隻管給她準備吃喝就好,霽清那邊您不用擔心,隻等來年春末就有好消息瞭。”
“哎!你放心去忙吧。”許氏道,“千萬多帶幾個人伺候著,最好也帶個懂醫術的,小娃娃狀況多,有備無患。”
“我知道瞭祖母。”
是該帶個懂醫術的,但牧央跟小柳都離不開。晏長風一時半刻找不到合適的人。
臨走前,她抱著晏之去侯府告別。外祖母得知晏之要出遠門,特意派瞭個擅長醫治小兒病的太醫跟著,解瞭燃眉之急。
一切準備妥當,在北都城落第一場雪之前,晏長風帶著裴晏之乘船南下。因為船行得慢,走瞭近一個月才到松江府。
上次離開松江府前,晏長風在這裡置瞭處宅子,下船後乘馬車直奔過去,很是方便。
姚氏提前得瞭信兒,竟跑到巷子外面迎接,不等馬車停下就嚷嚷著要見外孫,“晏之呢,快讓我瞧瞧!”
晏長風從沒見她娘這樣失態過,怕是當年她自己生的也沒這樣著急,“娘,人都到眼前瞭,您好歹等馬車停下!”
“我這不是心急嗎!”姚氏當瞭外祖母,忽然就拋棄瞭大傢閨秀的矜持,抱著外孫稀罕的什麼似的,眼角擠出瞭一堆褶子都不在乎瞭。
“哎呀這小東西長得真好看,比你大姐小時候還討人喜歡。”姚氏把老大掛在嘴上小半輩子,逢人就要搬出長鶯來炫耀,如今有瞭外孫,果斷換瞭人,“我傢老二雖然自己長得一般,倒是很會生。”
“您這話我聽瞭可沒多開心啊。”晏長風推著老娘進傢門,“快進去吧,在大街上齁冷的。”
姚氏自己生瞭兩個,加起來也沒抱幾回,自從抱上瞭外孫就不肯撒手,除瞭喂奶,事事親力親為。
裴小少爺又是個見人下菜碟的鬼靈精,對著該親近的人從來都很配合,不哭不鬧,笑呵呵的哄得人心甘情願伺候他。
有老娘帶著,晏長風便放心出去忙生意瞭。
去晏傢作坊之前,她讓葛天駕馬車,帶著她在城中逛瞭逛。經過近一年的經營,松江府已十分繁華,此地近海,海上貿易一開,熱鬧程度不亞於揚州府。
城中的商鋪無一空閑,晏長風估計鋪價起碼翻瞭三番。繡坊佈莊不計其數,規模較大的大概四五傢,包括晏傢天衣坊在內,皆是南邊叫得上名號的鋪子。
其中有一傢叫仙繡莊,在蘇州府很是有名,正是白傢的產業。除瞭在蘇州府,仙繡莊的生意皆比不過天衣坊。但在松江府,因為晏傢紡織作坊出事,所以影響瞭天衣坊的生意,因此相較於天衣坊,仙繡坊外門庭若市,生意好得不得瞭。
到瞭晏傢作坊,晏長風問道作坊的胡掌櫃:“如今白傢傢主是誰?”
胡掌櫃道:“是白毅,白傢大少爺,白傢老爺子前兩年交瞭權,在傢享福,如今白傢一切事宜都是大少爺做主。”
白毅,聽聞此人頗有生意手段,白傢這兩年發展極快,皆是這位大少爺的功勞。隻說白傢的紡織作坊,在白老爺子手上的時候還不能與晏傢比肩,如今已經齊名,其能力可見一斑。
“與我們談條件那人是什麼來路?”晏長風問。
胡掌櫃道:“他自稱是北地來的,傢裡做佈料生意,想要盤一個紡織作坊自產自銷。”
晏長風:“可提瞭什麼條件?”
“沒有,隻說要跟您當面談。”
“約他盡快見面。”晏長風說,“年底皇商就要定,目前白傢已經壓瞭咱們一頭,若不能讓作坊重新運轉,咱們就白忙活瞭。”
胡掌櫃一直有疑問,“二姑娘,咱們晏傢要說做皇商,早就有資格瞭,但傢主一直不想與朝堂牽扯太深,為何您……”
成瞭皇商,幾乎等於把產業交瞭公,晏傢獨有的紡織技術,以及作坊裡的頂級繡娘都不是自傢專屬瞭。
但有失有得,成瞭皇商就不會再有前世傢業被人惦記的悲劇,錢權很難徹底割離,與其依靠別人的權,不如靠皇權。這是裴二的良苦用心,他就怕他不在瞭,沒人護著她,沒人護著晏傢。
“一朝天子一種策略。“晏長風說,”新帝在一日,咱們晏傢就不會吃虧,至於以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