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報復

作者:懶橘 字數:2008

謝允伯最近心情不錯,同僚都猜是因為他重新得瞭重用,立瞭功,軍銜又高瞭一級,操練的士兵也從一萬增至六萬,所以才這麼和顏悅色。

竊竊私語的兩個副將看見謝允伯走進來,連忙站起來問候瞭一聲。

“國公爺早。”

“早。”

謝允伯很隨和地回應瞭一聲,便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剛拿起文書,又放下瞭。

“馮裕,來,坐下,”謝允伯神秘兮兮地把身子斜過去,“你有女兒嗎?”

馮副將一愣,道:“有,末將有個二十歲的大女兒還有個十三歲的小女兒,都是來討債的。年紀大的脾氣大,前年剛嫁人,三天兩頭就跟夫君吵架,回傢鬧和離,回回都要我和女婿哄;年紀小的心眼也小,哪天我忘瞭給買糖人,她就要跟她祖母告狀,讓她祖母罵我。瞧我這些白頭發,全都是被姐妹倆給氣的。”

謝允伯聽得興致勃勃,轉過頭又問孫副將。

孫副將道:“我隻有一個庶女,倒是乖巧,就是乖巧得太過瞭,被她姨娘養得太怯懦,什麼話都不敢對我講,這個爹當得沒意思。”

他們兩個說完,就看到謝允伯瞇著眼看他們,嘴角掛著戲謔得意的笑。

不是,你這是在嘲笑我們嗎?

謝允伯無視兩個部將幽怨的眼神,揚起愉快的眉毛,把桌案上的文書理瞭理。

“我進宮一趟。”

他去禦書房遞交瞭文書,出宮的時候遇見瞭左相兼太師高尊,端王世子妃高嬋也在。

高尊主動與他打瞭個招呼:“謝老弟青雲直上,如今是大忙人瞭。”

謝允伯很爽朗道:“太師過譽。”

“謝老弟謙遜瞭,你雖任閑職瞭這麼些年,可還是威風赫赫,我大魏朝近百年來還隻有謝老弟你一人領兵至今從無敗績,這是我朝的福分啊。”

像這樣的誇獎,謝允伯小時候聽得多瞭,盡管有些年沒聽到,現在也依然熟稔如何應對。

“滿朝文武都是為國為民辦事,談不上誰功績大。”

兩人客氣地寒暄瞭幾句後,高尊才道:“謝老弟還要去大營吧?我就不耽誤你公事瞭,我們來日再敘。”

“高太師請。”

謝允伯走之前,倒是看瞭兩眼高嬋。

高個子,長眼細挑眉,又尖又長的臉,嘴跟吞瞭火一樣紅,說白瞭就是一臉刻薄相。

謝允伯揚唇離開。

哼~沒我女兒可愛!

謝容鈺在城衛所待到很晚才回傢,來書房找謝允伯時,謝允伯正站在一幅畫前沉醉地欣賞。

“來瞭?”謝允伯沖兒子招招手,“看,好看吧?”

這是一幅進士遊街圖。

畫的正是今年春闈進士遊街的場景,街道兩邊樓閣林立,人山人海,人物疊著人物,他們或歡呼,或撒花,或遙指,氣氛濃烈。

長街中間是儀仗隊的長龍,最當前一人,紅袍加身,翅冠蓋頭,底下是一個稚嫩的身影。輪廓被細線淺淺勾勒,五官也隻是用細小的蟹爪筆點瞭幾點,但已見神韻。

這是謝允伯逛珍寶閣的時候,偶然淘到的。明明隻是偌大畫卷裡一個小小的圖像,謝允伯還是欣喜不已。

謝容鈺走到畫前,看瞭幾眼,道:“好看。”

“爹,刺殺妹妹的殺手,已經招供瞭。”

謝允伯一凜,冷聲道:“誰?”

“端王世子妃。”

這個結果無疑讓人意外。

“她為何要殺寧兒?”

“澄寧進宮的時候,與她有瞭齟齬。”

謝容鈺把事情說瞭,謝允伯勃然大怒:“她讓寧兒幫她擦鞋?!還敢派人刺殺!豈有此理!”

謝容鈺道:“高氏驕矜器小,容不得旁人的一點違背,這是她會做出的事。那晚若非壽王府的護衛武功夠高,抵擋瞭一陣子,隻怕,我也來不及救澄寧。”

謝允伯想起今早見到的高氏父女還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更加怒發沖冠。

這口氣他忍不瞭,寧兒是謝氏貴女,這輩子,永遠隻有別人給她擦鞋的份,高嬋居然敢命令她,他要是放過瞭,就不配當寧兒的爹!

高傢勢大,是塊難啃的骨頭,想啃下他們,還得從長計議。

父子倆密謀瞭一夜,還沒來得及著手報復,就聽說高嬋出事瞭。

高嬋陪端王生母惠妃在太明苑行走遊玩的時候,被一頭白虎驚到,人從石道上摔瞭下來,斷瞭一條腿,臉也在石子路上跌破瞭相。

這座園子是先皇親自設計讓人修建的,這條石道講究一個野趣,石階的棱邊沒有打磨,保留瞭它尖銳的棱角鋒芒,鋪地的石子也是專挑細小的尖石子。是以,這一摔,有點嚴重,太醫說以後可能會跛足,那壓到石子上的半邊臉,能不能恢復如初,也難說。

高傢大發雷霆,誓要打殺看管猛獸的人,結果一查才知白虎是隔壁禦園逃出來的,是地方官員新進獻給嘉康帝的野獸,嘉康帝十分喜歡,親自下命令讓人在禦園調教。如此,高傢竟發作不得。

據說,惠妃和端王親自去高傢致歉,賠罪的話都要說盡瞭,高傢人依舊不給好臉色。

謝允伯不會天真地覺得這隻是個意外:“誰做的?”

謝容鈺道:“手腳幹凈,我沒查到任何線索。我猜,是壽王世子。”

“壽王世子不是去西山瞭?”

“也有可能是,掩人耳目。”

謝允伯先是解氣,然後又覺得不甘心讓壽王世子搶瞭先。不過,對一個女子下手也太不君子瞭,這不像壽王世子的作風啊。

謝允伯突然想到,自己本來也打算對高嬋下手的。

哦不,那不一樣,他是為瞭給女兒報仇,怎能跟君不君子扯上關系?

被這一打岔,原本要做的事卻不好施行瞭。

高傢是權柄最大的士族,按理嘉康帝應該親自問候此事,但嘉康帝此時卻無心關懷,因為內廷發生瞭一件令他不快的事。

習陵子不見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