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她自個都放棄的時候,東宮的太監來瞭,是個瘦巴巴幹條條的太監,卻穿著總管太監的紫衣,笑瞇瞇對她道:“太子嬪娘娘傳召,請兆格格梳洗吧,奴才在外頭侯著。”
她迷迷糊糊地站瞭會兒,然後發現外頭又一陣一陣的騷動,從窗子的縫隙裡偷偷望出去,就發現那東宮的總管太監還進瞭富察氏、完顏氏以及其他被太子嬪娘娘發話留過牌子的秀女的屋子,約莫有個七八人。
而平日裡那些總愛擠兌她、欺負她的秀女,卻還是無人問津。
兆氏立馬開心瞭,翻箱倒櫃找出來她額娘給她新做的、最漂亮的衣裳,戴上幾個兄長和嫂子為她湊份子去京城裡最好的金銀鋪子打的頭面首飾,像個插滿瞭華麗羽毛的小公雞,昂首挺胸就出來瞭。
然後她就發現,她是裡頭打扮得最花枝招展的,傢世最好的富察氏,頭上全是自己揉捻出來的通草花簪子,衣裳也樸素,淡粉的錦緞底子,暗紋繡的梅蘭竹菊,再趁著富察氏通身溫和安定的氣度,真是清風入懷一般的人啊。
完顏氏雖然也打扮得很精致,但人傢用的都是寶石,碧璽啊、瑪瑙啊,就顯得華而不俗。兆氏下意識摸瞭摸頭上的赤金簪子,又有些忐忑瞭,想回去換吧,人傢公公已經發話要走瞭,於是這點忐忑就一直跟隨著她到瞭毓慶宮。
太子嬪娘娘接見她們的地方在毓慶宮後殿後罩房,聽說這就是太子嬪娘娘自打入宮以來一直住的地方,兆氏和其他秀女都有些緊張與好奇,她們有的人之前也受到翊坤宮和永和宮的傳召,見過宜妃娘娘和德妃娘娘住的宮殿,很寬大、很漂亮,宜妃娘娘喜好華美,翊坤宮各色稀罕的物件、禦賜的珍稀是最多的,永和宮便低調儉樸很多。
那毓慶宮呢,一路走來,毓慶宮並不如她們想象中那麼大,還顯得有些舊瞭,讓她們竟然生出瞭一點點失望來,但走到後罩房院子外頭,她們就發現瞭不一樣的地方瞭。
各種各樣、高低錯落的花、樹木幾乎將甬道兩邊全都占滿瞭,花攀折著樹枝,幾乎連成瞭一道一道拱門,所有屬於宮殿的威嚴與寬厚在這兒似乎都被濃淡相宜的花色柔和瞭。
進瞭院子,更是滿眼都是花。
院子裡還有點心的香甜氣息,還有淡淡悠然茶香,兆氏本來忐忑緊張的心,隨著進瞭後罩房,反倒被安撫瞭,她克制地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四周。
她眼角餘光似乎看見瞭什麼,於是她下意識抬起頭,隻見院墻上,一溜並排臥瞭六隻貓,各個都又肥又大,領頭的老貓還披著威風凜凜的披風,正蹲在墻上用碧綠色的眼睛審視著她們,院墻腳下還有一條老狗也警惕地盯著她們慢慢走進來。
被貓狗不錯眼地盯著,兆氏還沒反應過來,鞋面上又被一個接一個不大重的力道踩瞭幾腳,低頭一看,兩隻碩大的烏龜像翻山越嶺一般用前爪翻過瞭她的腳,慢吞吞、悠哉悠哉地從她眼前爬瞭過去,然後趴在瞭陽光濃鬱的大石頭上,飛起兩隻後腿旁若無人地曬太陽。
兆氏:“……”太子嬪娘娘到底養瞭多少寵物啊!
太子嬪娘娘身邊得力的姑姑將她們領到一間偏殿,偏殿裡整齊地擺放著桌案與椅子、屏風,上頭還放好瞭筆墨紙硯,兆氏這才發覺為何她覺著後罩房不一樣瞭。
很明亮。
後罩房的所有窗子都不是窗紙,而是換上瞭舶來的玻璃,有彩色的能折射出繽紛光線的玻璃窗,也有能讓陽光毫無阻攔地傾瀉進來的透明玻璃,上頭掛著竹簾,竹簾半卷,還會露出手繪小花兒的小風鈴。
這間偏殿正是如此,全按上瞭方塊透明玻璃,在這裡頭,沒有沉悶的燃香的餘味,也不陰涼昏暗,裡頭夏風與陽光都能隨意來來去去,還能映出外頭湘竹的影子。
太子嬪娘娘就站在明亮的偏殿裡,陽光正打在她身上薄紗衣裙上,她沒有特意打扮,舒舒服服地穿著傢常衣裳,頭上隻戴瞭一個小小的珍珠鈿子,可是依舊風姿卓綽,就好像生來就長在這微風、這竹影裡的一般,美得令人心悸。
在禦花園的時候,兆氏被留牌子時遠遠地瞥見瞭一眼,但沒敢細看,今日才算得見,才知道為何宮裡的太監們都說,太子嬪娘娘,那是仙女下瞭凡的。
之前還以為是奉承,如今才知道,竟是實話。
兆氏和秀女們一齊福身行瞭禮,便笑著道:“今兒叫你們來,是有些想問你們的話,我都在紙上瞭,坐下用茶、用點心,順道替我寫幾個字吧。”
“是,娘娘。”眾人福身應是,在姑姑們的指引下分別落座。
兆氏望著桌案上攤開的兩張長卷,上頭用娟秀的簪花小楷整齊地寫瞭不少問題,她定睛一看,隻見第一行字是:“勿欺瞞”、“題有相似,作答勿自相矛盾。”、“請在一炷香內答完。”
接著才是第一道問:“請自省自身,絕大多數時刻,您覺得自己是——”(請將以下答案的序號填入橫線中)
“甲、總能夠細致入微地思考問題。”
“乙、總能夠包容與自己想法相左之人。”
“丙、行事之前會預估可能發生的各類情形。”
“丁、總能夠滿懷信心面對挑戰。”
“戊、……”
兆氏看得有些恍惚,卻又下意識去思考,自己是怎樣的人呢?
不對……她聽說被傳召去永和宮與翊坤宮或是永壽宮的秀女,要麼是考驗繡活、要麼是陪伴娘娘們喝茶說話,要麼是賞花行花令,怎麼輪著她,就成瞭考科舉瞭!
和兆氏一般愕然的秀女不在少數,但坐在她左手邊、斜前方的富察舒和居然已經淡定地執筆蘸墨,開始作答瞭!兆氏心裡一陣慌亂,連忙也拿起瞭筆,咬著筆桿子思考瞭會,在第一道問的末尾猶豫地添上瞭“丁”字。
以往她阿瑪讓她做一個很難的卯榫結構時,她即便絞盡腦汁、熬三個大夜也會琢磨出來,她覺著她算得上……是個不畏艱難的人……吧。
磕磕絆絆地答完一卷,下一卷居然寫著“百科常識”,第一道問是:“請問詩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指的是大清現今哪個州府?(含蒙古諸部)”
兆氏:“……”默默地流下瞭學渣的淚水。
扭頭望向窗外,隻見風鈴叮鈴地搖晃著,樹影之間,廊下安置著曬褪瞭色的竹子搖椅,太子嬪娘娘愜意地坐在搖椅上,手邊的小幾上擺著紅彤彤的果子和喝瞭一半的茶,還有被風吹得翻瞭許多頁的書,她懷裡還擼著從墻頭跳瞭下來,在她身上翻滾蹭癢的貓。
等稀裡糊塗、亂塗亂畫、連蒙帶猜好歹將兩個卷子都寫得滿滿的,兆氏與其他秀女都收到瞭太子嬪娘娘賞賜的手帕或是團扇,等出瞭毓慶宮,兆氏才猶猶豫豫地問向她身側沉默無比的完顏氏:“完顏姐姐,那個……你第二卷第一道題答的是什麼啊?”
完顏氏也有些欲哭無淚,道:“我寫的敦煌縣,不知道對不對?”
還沒等兆氏說話,另一個秀女就插嘴道:“啊,不是甘肅嗎?”
“你啊這說得什麼話,敦煌縣就在甘肅啊!”
“我寫的紅山口。我看過《陽關考》!”
“可是娘娘問的是陽關在哪個州府,你寫紅山口怎麼能算對呢?”
兆氏看向一邊安安靜靜站著的富察舒和,猶豫瞭會兒才開口問道:“富察姐姐……您寫的什麼呢?”
富察氏微微笑道:“寫的是直隸安西州。”
這些秀女們才恍然大悟,沒錯啊,甘肅隸屬直隸,下轄九府七州,安西州下頭正是敦煌縣,敦煌西南為陽關,但題目問的是哪個州府,反倒不能寫敦煌瞭!
而毓慶宮後罩房裡,滿臉通紅的弘暄、正低頭翻看卷子的弘晳都被程婉蘊搖著扇子逼問覺著哪個好。秀女們在筆試的時候,兩個兒子都被她叫過來在屏風外頭看瞭一眼。
弘暄已經有瞭少年人模樣瞭,天天被要求跳高摸梁的他總算躥高瞭一個頭,如今有瞭少年人該有的青竹一樣的身板,但被程婉蘊笑著問的時候他還是會露出靦腆的神色。
實際上他根本沒好意思多看。
“全憑額娘做主……”不論程婉蘊如何步步緊逼,他也隻有這句。
程婉蘊都想戳他額頭瞭,恨鐵不成鋼,好不容易把人叫來讓他看,他居然沒好意思看!本來她就有點沒頭緒,結果這孩子還不看,不給她點提示。
她隻好轉向另一個讓她頭疼的好大兒:“你呢。”
為何她對弘晳頭疼呢,因為她準備把弘晳叫來相看的時候,弘晳從滿桌子的設計稿裡茫然地抬頭問她:“額娘,我可以不娶嗎?”程婉蘊整個炸裂,瞪圓瞭眼:“什麼,你再說一遍?為什麼?”
“兒子想把屋子都改成研究所,萊先生有好多研究所,我一個也沒有。”
“這和你成親不成親有什麼幹系?”程婉蘊不理解。
“占地方啊,沒地方安置。”
“……”她頭好疼。
後來被太子爺一頓竹板炒肉,弘晳老實瞭。念在他年幼,太子爺沒把他那堆鐵皮都扔瞭,但還是黑著臉說:“若再耽於旁門而不管不顧,你以後都不許再碰瞭!”
程婉蘊趕緊出來打圓場。
弘晳雖比弘暄小兩歲,但個頭已經快越過弘暄瞭,他從秀女們的卷子裡抽出一份來,對程婉蘊道:“就她吧,隻有她算出來瞭那道算學題。”
程婉蘊低頭一看,竟然正是富察氏的卷子。其實在秀女們答題的時候,添金和青杏在裡頭伺候著,她就聽青杏說瞭,富察氏下筆如有神,幾乎沒有停頓、猶豫,程婉蘊後來好奇,第一個看她的卷子,就發現她涉獵極廣,基本常識題都能答出來,她就在猜測,這富察傢藏書夠多的啊。
而這筆試裡有幾道算學題,都是弘晳出的,大多數秀女在這上頭都空白寫不出來,或是混寫一通。比如理論學渣兆氏,但她在其他有關建築測繪、鍛造上頭的題目都能答出來。
程婉蘊猶豫瞭會,還是將兆氏的卷子也抽出來問他:“那這個呢?她呢?額娘想指給你當格格成嗎?”
她其實很為兆氏惋惜的,鐘粹宮的事她也聽說瞭,反抗瞭實際上就踩進那些人的陷阱裡瞭,兆氏還是太率真瞭。
出瞭這樣的事,她很擔心兆氏還能不能入太子爺和康熙的眼,更擔心這個小姑娘出瞭宮以後,隻怕婚嫁也難瞭,所以程婉蘊出於同情,還是問瞭問弘晳,如果他喜歡,或許還能爭一爭。
畢竟在太子爺和皇上眼裡,就如同蒸汽機隻是個“機器”一般,兆氏她隻是個格格,也不過是個格格罷瞭。
但弘晳卻一臉認真道:“我就要一個福晉就夠瞭,不要格格。”
“……為什麼?你好好說。”程婉蘊眼神危險地盯著他,臭小子要是敢再說一次占地方,她立刻就讓咪咪撓他!
弘晳眨瞭眨眼,試探道:“福晉跟我睡一個屋就行瞭,我就要一個福晉。”
“……”所以還是占地方,沒地方安置對吧?
若是在後世,程婉蘊才懶得管兒子結婚不結婚,但這裡是大清朝紫禁城!康熙和太子爺怎麼可能答應他隻守著福晉過日子?
她不想理會他瞭,回頭又溫柔地拉過弘暄的手,和兩個孩子說:“實際上,你們兩個兄弟的福晉人選,你阿瑪、皇瑪法都要過問,雖說讓你們也看看,實際上也得你們皇瑪法點頭才成,就像前幾年一樣,往後要是不成,你們兩個也不要失望,額娘就不多言瞭。但側福晉和格格,應當十拿九穩,因此這裡頭有個林佳氏,她阿瑪是筆帖式,她很會彈琴,長得也不錯,你看她寫的字,娟秀溫婉,額娘想把她指給你當側福晉……”
“額娘覺著好,兒子也覺著好。”弘暄低頭紅著臉應瞭。
總算有個乖孩子瞭,選兒媳婦太難瞭!程婉蘊內心都要流淚瞭。
另一頭,跟著太監們回鐘粹宮的秀女們一路上你一嘴我一嘴地對起瞭答案來,原本秀女們對被排擠、疏遠的兆氏和富察氏都不敢深交,但經瞭今日的事,她們回來後,竟然就一致地團結瞭起來,並且洋洋得意地對其他沒有收到召見的秀女說起毓慶宮的所見所聞。
毓慶宮是怎麼樣的、太子嬪娘娘有多美、她們還答瞭什麼題目,其他秀女們也都聽住瞭,對她們所作之卷也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富察姐姐寫的準確,陽關正是在直隸安西州敦煌縣!在敦煌西南,我叔父就在那邊當知州呢!我還去過呢!”
而這一奇特地考量秀女們的方式,也在一夜之間傳遍瞭六宮,連在乾清宮批折子的康熙都噴笑瞭出來,倒忘瞭前幾日還狠狠責罵瞭太子,笑著喝瞭一杯茶,把折子一扔:“虧她想得出來,梁九功,你去一趟毓慶宮,把太子嬪考較秀女的卷子拿給朕看看,朕倒要看看她是想選兒媳婦,還是要選狀元呢!”
年輕時曾經微服盜用佟傢子弟的名字參加過科舉的康熙對科考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興致,梁九功果然很快就拿回瞭卷子,還有不放心跟著來瞭的胤礽。
胤礽跟著來主要是怕康熙答不出來阿婉這些刁鉆的問題,回頭生瞭氣,幹脆把答案也抄瞭一份塞在袖子裡,打算跟皇阿瑪一塊兒答,回頭皇阿瑪要是卡瞭殼,他才好救場。
這考較秀女的題,胤礽全都是看過的,第一卷還好,阿婉說瞭,主要是想知道秀女們的性子,是溫和的、還是魯莽的,是開朗活潑還是內斂沉穩,秀女們下意識選擇的答案都能映射出她們性子的一部分,從而幫助她選到自己覺著與兩個孩子最相稱的媳婦。
胤礽覺著有些道理。
而第二卷的問題就天馬行空、無所不包瞭,有天文有地理,還有算學和詩文,所考察范圍囊括極廣,看不出究竟想考什麼,就連胤礽自己好奇取瞭來答,都不能答得全對,也不知阿婉究竟是怎麼想出來的。
程婉蘊:呵呵,當年為瞭考公務員,她做瞭不下五千道常識題,這些題目已經刻進瞭她的腦海中永世不能忘懷,為什麼,因為她!考瞭150分!居然隻是第六名!可惡!
太卷瞭,她還是沒能上岸,後來因經濟窘迫,不得不選擇瞭就業,然後就開啟瞭悲傷的996生涯,最後還為此丟瞭性命。
除瞭常識題,最後還有一道小作文題目呢,程婉蘊設置的題目是:“假設你在協理傢事時,面對繁瑣、冗長、弊端叢生的雜務,有瞭改革利弊的好法子,且經過你小范圍的嘗試證實是可行的,但不論是手下的管事、奴仆還是府裡的其他格格,都寧願固執守舊,請問你要如何說服他們與你合作?”
前面的常識題考驗秀女們的知識儲備,並能讓她瞭解她們的長處與短板,而最後一個便是考驗她們為人處世與靈活變通的能力瞭。
對程婉蘊來說,與秀女們見一面兩面,都看不清這個人如何,但招聘會常用的性格測試題、筆試題,卻能幫她篩選到至少是四成真實的人。
選兒媳婦,和招聘員工,實際上差不多,都是要選最合適、最適崗的那個!本來皇傢的婚姻,那和外聘幹部也沒什麼區別瞭。因為秀女們大多都學過規矩,甚至有些世傢大族的格格,自小就出入宮闈,早就練就瞭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功夫,通通都是面霸。
這種時候,她以為筆試篩選更重要!
胤礽覺著很新奇,康熙也覺著很新奇,這個法子用來折騰兒子、孫子乃至外頭的文武百官、門下屬臣……似乎也不錯啊!
康熙不由望著胤礽笑意盈盈地問道:“若是你,你要怎麼辦?就拿海貿這件事來說,你想設遠洋水師,朝堂上反對的聲音不少,朕問你,你怎麼說服他們?”
胤礽:“……”果然,頭一個被折騰的兒子,就是他。
倆父子連夜研究考公,康熙做題做得精神抖擻,睡夢裡竟然都還在做題,上完早朝回來,不由打著哈欠有些困倦,就聽梁九功回話道:“萬歲爺,德妃娘娘想請您幫著挑選十四阿哥的側福晉,如今正在花廳侯著呢。”
第150章慈父
八月裡,暑熱已經重瞭,乾清宮裡卻沒有多擺冰山,康熙自打進瞭五十歲以後,就比較怕冷瞭,反倒德妃陪著看瞭片刻秀女的畫像就汗流浹背,但她也隻得忍著熱,言笑晏晏地捧起邱氏的畫像感慨道:“皇上,您瞧,這個秀女生得好不好?”
畫像與真人總有幾分不同,秀女那麼多,康熙並非個個都見過,因此一邊吃瞭口甜瓜一邊瞥瞭眼,也隻覺得生得秀美,並未多想,隻是皺瞭皺眉頭:“生得倒是不錯,這個出身當個側福晉是不是過高瞭?”
德妃嗔怪地睨瞭康熙一眼,把手裡的畫像都撇下:“您看您,這也不成,那也不成,十四這個側福晉得選到什麼時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