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章,驚人的突破速度

作者:梅花糕兒 字數:4130

九州大陸,陳國豐平縣、猛追灣。

此時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灼熱的陽光,穿過雲層,繞過屋簷以及樹蔭,從緊閉的窗戶中灑落,將原本昏暗的書房,照的透亮。

書房之中,王陽明穿著一件單衣,筆直站立在書案前,一手提著筆,一手背在身後,一筆一劃的正寫著什麼。

他每一次落筆,豐平縣的上空,便會有才氣湧動。其動靜之大,不比那些鎮國,乃至傳天下的詩詞小。

隻是,這些才氣出現的快,消失的也同樣快,很顯然王陽明所寫的這份作品,還有很大的缺陷。

隻有這個原因,天地間的才氣,才會如此不穩定。

也不知道過瞭多久,王陽明終於放下瞭手中的筆,長長嘆瞭一口氣,背著手離開瞭書案。

“還是不行,難怪孔聖會說,三不朽中以立言最難。

以我如今的才學,無論是經義還是策略,都難不倒我。

著書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隻要花時間,也可以做到。

不過,當我涉及到立言時,卻深感無力,自覺力有不逮,看來想要立言,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儒傢的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孔夫子後人,大儒孔穎達疏:“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立德指的是樹立德行典范、個人的修為,亦是人存在這個世間的根本。隻要盡到個人的本分,即有德行的光輝呈現。如再加以反求諸己,盡其在我,則是德行之所在。

立功指的是功績偉業,是大格局的功業,但其隻是一時貢獻,且要有外在條件有機緣之配合,始能為社會造福利,為國傢建功業。

立言指的是寫出一本傳世之作,如恒久長存的言論、思想、萬世教訓。

孔子成聖後,一萬年的時間裡,除瞭孔子本人外,唯一一個立言的,隻有孟子。

九州大陸儒學一道,隻有他們二人的言論,可以接受時間考驗,流傳百世,放諸四海而皆準。

三不朽中,立德是沒有條件,人人均能為之,則隻要一己之力就能完成。

而立功,則需要有外在條件機緣配合,在某個時代,做出比較的貢獻,並獲得世人(當權者)的認可。

譬如文天祥,他就隻是立瞭德。

文天祥,是歷史上的抗元名臣,然而他的反抗,並沒有起到效果。

故而他的德行,雖然感動後人,卻沒能做到立功。

至於立言,為什麼最難,這其實不難理解。

傳諸百世、放諸四海皆準的學問,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比如說牛頓三大定律,他們在宏觀物理學上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放在微觀物理中,就是錯誤的。

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傳諸百世、放諸四海皆準的學問有多難。

“陽明你莫要太在意一時之間的得失。

自古以來,立言者無數。

然唯有孔聖仙師,以及亞聖孟子成功。

如今你的境界,還不到長生,能有現在這般成就,已經能稱得上前無古人瞭。”

見王陽明嘆氣,一直坐在書房中的聖院教授,不由出聲安慰。

“李教授謬贊瞭,陽明何德何能,能夠稱得上前無古人?”王陽明謙虛道。

兩人說話間,門外突然進來一人,此人身穿儒炮,額低口窄,鼻梁低矮,不是大儒澹臺滅明,又是何人?

當然,這次來的,並不是本尊,而是和上次一樣,隻是一具分身而已。

澹臺滅明明顯是聽到瞭屋內二人的對話,剛一進屋,他就指著王陽明笑罵道:“你小子就不要謙虛瞭,老夫觀你的文章,心中亦是感慨良多。

如今的尚未達到長生,就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怕是過瞭幾十年,老夫再見你,也要讓你一頭之地。”

地球上,唐宋八大傢之一的歐陽修,在書裡說:“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後來的成語出人頭地,就是從此引申而來。

九州大陸,沒有歐陽修,也沒有蘇軾,故而這一頭之地的說法,乃是澹臺滅明的原創。

他這是在贊揚王陽明的學問,承認再過幾十年,就連他這個大儒,都不要比不上王陽明。

“澹臺大儒這麼說,當真讓晚生汗顏。晚生能有今天這番成就,還要對虧聖院諸位大儒的教導,以及秋生對我的啟發。”王陽明擦瞭擦額頭上的汗道。

“主要還是你自己爭氣,如果你是一塊朽木,就算再多的人教導你,就算再有人給你啟發,你也不會達到今天的成就。”澹臺滅明有些不依不饒道。

“嘿嘿~”王陽明知道,在這麼說下去也不會有結果,忙岔開話題道:“對瞭,大儒之前不是處理聖院中的事務嗎,怎麼會突然派分身前來,是不是發生什麼大事?”

澹臺滅明冷哼道:“哼,還不是為瞭武秋生那小子。

因為《三字經》和《千字文》的事,他已經被某個大人物給盯上瞭,若不是我們儒道一脈,廣結善緣,讓老夫得以及時發現這突發情況,武秋生這小子怕是禍福難料!”

“哦?我於秋生相交多時,知道他的秉性,如果別人不惹他,他絕對不會主動去惹別人。莫非是哪個紈絝子弟,惹怒瞭他,然後將事情匯報給瞭長輩,這才驚動瞭那個大人物?

也不對啊,這些日子我一直在豐平縣,並未發現秋生他有外出過,怎麼會招惹那個級別的紈絝子弟?”王陽明不解的問道。

澹臺滅明的分身,長嘆瞭一口氣道:“這事倒也不完全是秋生的錯,隻是財帛尚且能動人心。

像秋生這樣,寫過無數亂七八糟早詩詞歌賦,儒傢典籍。而這些東西,偏偏卻又有修改價值的奇葩。

身懷這樣的重寶,又怎會不被人覬覦?”

“原來如此!”王陽明聞言,臉色瞬間變得嚴肅起來,接著問道,“既然澹臺大儒得到瞭消息,那麼你可知,對方這次派過來的是什麼人?

以我和秋生目前的實力,是否能夠對付的瞭?”

澹臺滅明聞言,臉上終於有瞭一些笑意,道:“那老傢夥不知道陽明你也在豐平縣,隻是派瞭一個法力境的小傢夥,來對付秋生。

憑你的實力,要對付那人並不難,難得是後面接二連三,找上門的對手。

不過你們也不要過於擔心,我儒傢一脈,也不是好欺負的。

既然老夫已經出面瞭,那些老傢夥,就一定會賣老夫一個面子。

當然,他們不會親自出手,不代表他們的後輩,同樣不會動手。

我們九州大陸的諸聖,雖然同氣連枝,共同對付域外妖魔,但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再說,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小輩之間的切磋,在所難免。

我這次動用分身前來,就是為瞭告訴你這件事。”

“既如此,晚生心中有數瞭。”聽完澹臺滅明的話,王陽明有些沉重的點瞭點頭。

交代完瞭事情,澹臺滅明正欲散去這個化身,不過就在最後一刻,他突然又想到瞭什麼,補充道:“對瞭,陽明你先不要把這事告訴秋生。這次的事情,就當對他的歷練,如果不到情非得已之時,你萬萬不可出手幫他。”

“晚生省得。”王陽明思考瞭一瞬間後,微微頷首,算是應下瞭這件事。

“既如此,老夫便放心瞭!”澹臺滅明第二次想要散去這化身。

就在這時,天地元氣再度發生瞭變化,海量的靈氣,從四面八方,朝著豐平縣匯聚而來。

以二人的觀察力,自是能夠發現,這靈氣匯聚的方向,正是武傢。

“怎麼會有如此之多的靈氣,究竟發生瞭什麼?”王陽明,澹臺滅明以及聖院教授齊齊一驚,調動精神力,朝著隔壁探去。

這一查看,更是讓他們差點驚掉瞭下巴。

不知何時,武秋生已經從睡夢之中醒來。

他盤膝坐在一個蒲團上,五心向天,眼觀鼻、鼻觀心。

以他為中心,以整個豐平縣為半徑,一個巨大的靈氣漩渦,正在形成。

靈氣的中心,仿佛有一頭亙古存在的饕餮,正在不斷吞噬著靈氣。

幾個呼吸之後,原本全身上下,一點真氣修為也無的武秋生,便進入瞭先天之境。

又十幾個呼吸後,武秋生再度突破,從先天進入瞭開竅之境。

開竅之後,武秋生的突破速度,終於停瞭下來,隻不過他吸收靈氣的速度,卻沒有絲毫下降。

一個竅穴、兩個竅穴,短短一盞茶的功夫,武秋生就填充完瞭身體中,三十六個竅穴。

“一次性開辟三十六個竅穴,達到天罡之數,秋生當真是人中龍鳳。”聖院的教授觀察到這個情況後,忍不住輕嘆。

九州大陸的靈氣,比大明江湖,不知道強瞭多少倍。

隻要武者的身體強度足夠,便能一次性開辟多個竅穴。

普通武者,一次性隻能開辟九個竅穴,即口鼻眼兒七竅、丹田,以及另外一個全新的竅穴。

而一般宗門弟子,差不多能夠同時開辟十二個竅穴。

三十六個竅穴,已經達到瞭一流宗門弟子的平均水平。

在聖院導師眼中,武秋生這種沒有得到傳承,靠著自己摸索修行的人,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確實已經能夠算得上是人中龍鳳瞭。

然而,他這句話剛剛說完,天地靈氣再動。

海量的靈氣,繼續湧入武秋生的竅穴之中。

三十七個、三十八個,又是半盞茶的時間,武秋生身上,已經開辟瞭七十二個竅穴。

“地煞~居然是地煞之數,一次性開辟瞭七十二個竅穴,這等天賦,怕是能夠比較一流宗門中的頂尖天才瞭。”聖院教授屏息凝神,忍不住發出瞭一聲驚呼。

孔夫子創建的聖院,並不屬於一流宗門,而是在一流宗門之上的超級大宗派。

這個聖院教授的天賦,隻是勉強到瞭能夠考入聖院的級別。

當年,他埋頭苦讀數十年嗎,厚積薄發之下,也隻是一次性吸收瞭能夠開辟六十四個竅穴才氣,比之一流宗門的頂尖天才,還有些不如。

武秋生一下子就吸收瞭七十二個,單論天賦,已經是超過瞭他。

不過,這並不是讓聖院導師驚訝的,他驚訝的是,武秋生似乎還在吸收靈氣,試圖開辟更多的竅穴。

很快,一炷香的功夫就過去瞭,在三人的註視下,武秋生全身三百六十五個竅穴,居然全部被打通。

“這這這……居然是三百六十五個竅穴,這等天賦,怕是不亞於陽明你瞭吧?”聖院教授小聲問道。

王陽明點頭道:“是啊,當年我也是一次性開辟瞭三百六十五個竅穴,正因為一次性開辟瞭那麼多,我才得到瞭亞聖大人的接見,被他老人傢收為記名弟子。”

聖院教授指著武秋生道:“可…可武秋生他,似乎還沒有停下來的趨勢!他似乎還在嘗試開辟更多的竅穴。

我們在長生境界之前,不是隻能發現三百六十五個竅穴嗎,他緣何能夠找到這麼多竅穴?”

長生境界的武者,在身體強度方面,各個都達到瞭見神不壞的程度。

故而他們知道,人身上並不隻有三百六十五個竅穴。

但是,當他們知道這一情況的時候,為時已晚。

這就像建造一棟大樓,如果你的地基打的不夠紮實,大樓卻又已經建到瞭大半。

這時候,你突然發現瞭問題,想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把大樓建的更高、更廣,其難度上,無疑要比一開始就計劃好,打好地基,難大上無數倍。

這也是長生境界高手,不返回去開辟更多竅穴的原因。

因為他們這座大樓,已經建立一半,返回去開辟其他的竅穴難度,實在太大。

甚至一不小心,操作失誤,就連原本的大樓,都可能坍塌,有這個功夫,他們還不如去突破現有的境界來的實在。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