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妙第二天就去瞭書房去,桌子上書和筆都擺好瞭,表哥沒有來,一定是沒有時間。如果有時間,肯定會過來看一下的。
玉妙自己寫瞭字,又念書,讓若花坐在房裡陪自己。休息的時候,若花就倒瞭茶來,笑道:“姑娘念書的聲音越來越好聽瞭。”
玉妙一笑道:“那你以後天天聽我念書去。”
站在錦榻前的若花突然看瞭窗外,笑道:“姑娘你看,那是七老爺傢的蘭芳姑娘。”
玉妙也伸頭在窗前看,果然院門外站瞭朱蘭芳。今天是打扮瞭過來的,穿戴雖然沒有瞭,卻是塗瞭脂紅粉白的,玉妙不禁一笑,一定要來自己試一試,而且今天表哥也不在。
朱喜朱祿在院門外,一齊攔住瞭朱蘭芳,兩個人都很客氣,但說話不客氣:“書房是重地,沒有王爺的話,是不能亂進的。”
朱蘭芳很難堪,臉漲紅瞭,怎麼就不能進瞭。在傢裡時,父親的書房並沒有什麼玄妙。到底是天天關在傢裡的人,並沒有什麼見識。去年丟瞭信,說瑤池是奸細,這件事情也瞞得嚴緊,王府外的人並不知道。
玉妙可以看到朱蘭芳臉上的紅暈,也為她有些難為情。在玉妙的思緒裡,認為她是應該有想到不能進的原因的。就象朱宣覺得玉妙應該認錯一樣。
每個人都是慣性用自己的思緒去思考事情,去想別人。
春暖從外面端瞭點心進來,朱蘭芳看瞭一個丫頭也能進去,越發覺得這人情也太酸辛。一時下不瞭臺,不願意就走,強笑道:“我隻是想看一看沈姑娘,陪瞭她說說話。今天先生不是還沒有來。”
朱喜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不開竅,想一想別人傢的規矩沒有王府裡嚴謹。王府裡的人哪一個在這種時候還要辯解。
就是姨娘生的兩位姑娘,兩個公子,不也是老侯爺,太夫人,王爺發瞭話,說一句就是一句,立即就執行。
除瞭我們姑娘才敢和王爺鬧鬧脾氣,落落眼淚。王爺氣消瞭一般也後悔。
朱喜和朱祿就隻是陪笑,反正你是不能進。朱祿笑道:“天這麼冷,還是請回去多休息吧。姑娘午睡起來,下午在太夫人房裡會客。”
朱蘭芳很是尷尬的走瞭,回到瞭為她們安排地住處那裡,這是一處三間的房子,裡面也一般傢具齊全。
秦氏正坐在房裡想瞭心事落淚,見她這麼早就回來瞭,吃瞭一驚道:“怎麼不在那裡多說幾句。天天去,總是能碰到王爺的。”總不能母女兩個人都拋頭露面去外書房裡候朱宣,昨天去叩瞭頭,那裡等瞭一堆的人等著見。
還是在沈姑娘身邊等著好說話,人也少。王爺這幾天不來,過幾天就是要來看看她的吧。不是聽說很得寵。
朱蘭芳心裡一股子怨氣,坐下來道:“不讓進。守門的兩個小廝,說書房是重地。不知道是什麼重地。怎麼京裡的書房也成瞭重地,又不在這裡會將軍,商議打仗的事。”
秦氏想瞭一想,對女兒道:“會不會是沈姑娘不讓進?”昨天她就拒絕瞭。
朱蘭芳冷哼瞭一聲:“肯定是她不讓進。我看瞭她的丫頭端瞭點心就能進,就我不能進去。守門的兩個小廝,是王爺身邊的有名的福祿壽喜中的兩個,昨天有一個不是送瞭吃的玩的巴巴的去給沈姑娘。這些人還不是聽沈姑娘的。真是的,還沒有成親呢,就這樣巴結瞭。”
秦氏也覺得心酸,更要掉淚下來,何曾經過這種日子,悄悄用手拭瞭淚道:“求著人傢呢。你也別這樣說話,誰叫你沒有許一門好親呢。”
提到瞭這個,朱蘭芳也哭瞭,道:“媽這是說話呢,這親不是您和父親訂的嗎。現在他們先說瞭退親,以後我再訂親還不知道找誰呢。什麼樣的人也能說不要我。”
秦氏也哭瞭,哭瞭一會兒才勉強止住淚,坐瞭起來對瞭鏡子收拾。朱蘭芳看瞭母親心裡也有些後悔這樣說話,就過來幫瞭母親收拾。一邊問道:“媽還要去舅舅傢?”
秦氏在鏡子點點頭,眼前隻有母女兩人相依為命,王府裡照顧得什麼都好,一聽說下瞭獄,就派瞭人三餐都有照應,可是在翻案這一點上,竟然是不幫忙的。
一出瞭事情,人人都怕牽到自己身上,這也是有的。秦氏對朱蘭芳道:“雖然一向舅舅傢不好,可是還是去一下吧,總是兄妹一場,也許會幫忙。”
王爺是尊卑關系,兄長總是兄妹情。朱蘭芳也覺得有些不妥,對母親輕聲道:“如果舅舅肯幫忙,早就派人來瞭。”
一出瞭事情,未婚夫傢幫著上門來退親,舅舅傢裡居然隻派瞭一個管傢來看一看,人都沒有過來。
秦氏苦笑一下,道:“現在要求著人呢,和以前不一樣瞭,總不能一直在王府裡住著,也不是事情。”
看瞭眼前的房子,太夫人在二門以內指瞭三間房子給母女兩個人住,平時用飯用水是在王府的大灶上一起吃。
房子是整齊的很,比自己在傢裡的也差不瞭多少,可是這是下人房,秦氏是知道的,久與王府裡親戚來往,這個還是清楚的。
也說不出來什麼,王府裡照顧也很多。母女衣食現在都要在這裡。
一下子遇到這樣的轉變,是誰也不能一下子適應。
從兄長傢裡出來,秦氏覺得眼前都是晃動的。剛才哥哥嫂嫂的話還在耳邊,一直就不停地出現。
沒有想到血源親也這樣的狠心,哥哥嫂嫂都是生意人,從來膽小怕事的那一種,一聽到出瞭事情來找自己就嚇得不行。
又百般的勸秦氏:“在王府裡住著就很好,就是我接瞭你們母女兩個人來,姑老爺案子上的事情我也幫不瞭忙。在王府裡住著,天天就近見王爺,多求求他,總會有辦法的。”
秦氏聽得眼前發黑,我還沒有說要過來借住呢,想想太夫人讓人接瞭自己來,秦氏覺得這才有一點兒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