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將軍眼睛看不見,也從季菀的語氣裡聽出瞭些不對味兒來,神色有些茫然的‘望向’陸非離。
陸非離輕咳一聲,換瞭個話題,“那宅子,聽說你親自去看過瞭,可還滿意?”
季菀立即回神,“公…世子看中的,自然是最好。”
陸非離看瞭她一眼,小姑娘低眉順眼的坐在那,瞧著很是規矩,卻少瞭些往日的靈動。
陸非離稍稍一想就明白過來。
這丫頭,最會審時度勢。估摸著知道自己是未來國公爺,怕言行有錯得罪瞭自己,幹脆便收瞭所有利爪。
他笑瞭笑,“我還有公務在身,不便逗留。季姑娘既有杏林妙手,便盡快與朱將軍施針吧。明日這個時候,我們再登門拜訪。”
季菀眼皮一跳。
她的確是有些顧忌。
母親說過,京城安國公府乃頂級世傢,曾出過兩個皇後兩位尚書,陸傢子孫更是世代守衛北境,戰死沙場的不在少數,十分得聖上寵眷。
季菀原以為他隻是陸傢某個宗室弟子,性子也好。自傢不過平民百姓,若能得他一個貴族子弟的庇護,倒也省卻不少麻煩。可沒想到,他竟是公府世子,未來的安國公。
她自然是要更為恭敬。
陸非離看著她認真施針,又看瞭眼坐在旁邊的周氏,琢磨著要不要把她妹妹的事兒跟她說。畢竟這也是人傢傢族內部的矛盾,又是隱秘私事,也實在不好由他這個外人來開口。
正想著,季菀已經施針完畢,猶豫瞭下,說道:“我每日施針後,將軍最好休憩半個時辰。因為傷的是眼睛,不宜勞行,最好靜養。”
也就是說,要麼他留在這裡直到痊愈,要麼就是季菀天天上門去給他醫治。
周氏微微蹙眉。
傢裡倒是還有多餘的雜房,收拾出來也是可以住人的,但總歸太過簡陋。而且她是寡婦,縱然傢中有奴仆丫鬟,這麼留一個男人暫住,也難免惹人閑話。
“將軍若是不棄,小女可女扮男裝入府為將軍診治。”
女孩兒傢,名節最重要。尤其女兒已經不小瞭,給男人診病,傳出去也不好聽。
對方是軍爺,這些個鄉村之人自然不敢議論。但出門的話,就得多些考慮。
穿男裝方便些,又有傢丁護送,丫鬟隨侍,便不易惹人猜疑。
朱將軍剛要道謝,但想起瞭什麼,下意識‘看向’陸非離。
陸非離含笑點頭,“那便辛苦姑娘瞭。”
他們是坐馬車來的,沒見過什麼世面的村民們便湊過來看熱鬧,聚在門口小聲議論。一看見兩人出來,立即噤聲,自動分開來。
周氏領著兒女送到門口,直到馬車離開,周圍的村民才圍瞭過來。
“大妹子,這位軍爺是不是又要跟你們做什麼生意?”
“哪來那麼多生意可做?”
周氏淡淡微笑,並未解釋,帶著幾個孩子進去瞭。村民們見問不出什麼來,在原地議論瞭幾句,便相繼散去。畢竟對方身份尊貴,他們這些鄉野村民,招惹不起。
“姐姐,明天我跟你一起進城吧,我還沒去過延城呢。”
季容拉著長姐的手臂撒嬌。
朱將軍傢住延城,來回得一天的時間。
季菀拍拍她的手,“你要去的話,阿珩肯定也要鬧著一起。我是去行醫問診的,帶上個孩子總是不方便。再過一個月我們就可以搬去縣裡瞭,登縣離延城近,你想什麼時候去都可以。”
“那好吧。”
季容看看坐在母親腿上玩兒風車的弟弟,無奈妥協。
周氏讓她帶小兒子去院子裡玩兒,叮囑道:“官宅和民宅不同,規矩既多又嚴。你隻管行醫問藥,莫要生事。”
“我知道。”
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看瞭那麼多電視,季菀當然知道那些大戶人傢各種講究。人口復雜,丫鬟仆從都要分好幾個等級。她隻要謹記自己醫者的本分便可。
“娘,我下午去一趟王傢。”
王傢的房子已經修好,上個月陳氏就已經帶著七個兒女搬瞭回去。陳氏頭上的傷已經好瞭,王大柱兄弟幾個卻還要靜養。王春花的臉多少還是留瞭些痕跡。她自己表現得無所謂,但身為女子,怎會不在意自己的容貌?
季菀最近都在配置研究消痕膏,希望能幫王春花徹底恢復容貌。
所以她一開口,周氏便心中瞭然,問:“藥配好瞭?”
季菀點頭,“嗯,我重新調配瞭藥方,應該會有效果。”
周氏自然相信女兒的醫術。
“讓曾婷去吧。”
季菀一怔。
周氏淡淡道:“前兩日你大伯娘過來坐瞭會兒,說陳傢老四媳婦豐氏去瞭趟王傢,說是給春花說瞭門親事。雖是個鰥夫,但沒孩子,而且傢有薄產,人也長得周正,是個實誠人。你大伯悄悄去打聽瞭下,這才知道,對方是個傻子,已經二十五歲,傢裡還有些復雜。生母是續弦,早已病逝,前頭原配的兒子兒媳嫌棄他,寧願多出些聘禮給他娶個媳婦,也要把他分出去。”
豐氏性子軟,在陳傢素來是被兩個妯娌欺負的份兒。陳傢上次去要錢吃瞭虧,不敢再去挑釁,便又出瞭新花樣兒,攛掇著豐氏去出頭。用腳指頭都能想到,那所謂的好姻緣,出的聘禮肯定會落入陳傢手中。說白瞭,就是把王春花當個貨物一樣賣瞭。
陳傢人真是一次又一次的把厚顏無恥這個詞體現得淋漓盡致。
“陳氏不是個軟柿子,知道這情況後,肯定不會答應。”季菀道:“陳傢再怎麼樣也隻是外傢,陳氏還在,王春花的婚事便由不得陳傢做主。”
周氏嗯瞭聲。
“陳傢那邊沒達到目的,怕是不會罷休。豐氏性子不如兩位嫂子強勢,免不得被推出來當槍使。陳氏又是個清高的性子,怕是不樂意讓外人瞧見自傢的糟心事兒。你送藥過去肯定少不得給他們復診,讓曾婷去,送完藥就走。”
尤其王春花,十幾歲的姑娘,又出瞭這樣的事兒,外傢想方設法的把她賣出去換錢,不知道心裡得多苦多恨。
“嗯,我曉得瞭。”
下午曾婷去送藥的時候,豐氏果然在,正軟著聲音勸道:“春花出瞭這樣的事,我心裡也不好受。但她年紀也不小瞭,總是要嫁人的…”
“四妹,你不用說瞭。”
陳氏清楚豐氏跟其他幾位嫂子不一樣,與她說話的時候態度也比較客氣,“母親是什麼樣的人,我心裡清楚。如果真有這麼好的條件,她也不會想起我傢春花。難聽的話我也不想說,你回去告訴她,春花是我的女兒,不需要她操心。大傢都住在一個村裡,抬頭不見低頭見,隻要他們不來招惹我,以前的事兒我也不會再提,大傢井水不犯河水。”
豐氏剩下的話卡在喉嚨口,臉憋得通紅。
“三姐…”
這時候王春水的聲音從外面響起,“娘,周姨傢來人瞭,說是給姐姐送藥的。”
曾婷跟在王春水身後走進來,看瞭眼坐在陳氏對面,身材嬌小的豐氏,簡單的說明瞭來由,將藥膏放在桌上。
“我傢大姑娘說瞭,早晚兩次,半個月後再看效果。”
陳氏點點頭,道瞭謝,讓王春水送她出門。
豐氏看出大姑子已對自己有所不耐,也不好意思再勸,怏怏離去。其實陳傢不是想貪王春花的聘禮,而是要賺介紹費。畢竟那人是傻子,住得近的都知道傢裡想把他分出去,知道他傢情況的,都不願意把女兒嫁過去。陳傢便想著,反正王春花現在也不是黃花閨女瞭,有人要就不錯瞭,隻要把她嫁過去,對方就承諾給陳傢一筆錢,當做是介紹費。
說得好聽點是媒人費,說得難聽點就跟人口買賣差不多。
陳氏不知道那傢的具體情況,但用腳指頭想也不是什麼好姻緣,自然不會將女兒往火坑裡送。打發瞭豐氏,她便叮囑幾個兒女,以後陳傢若再來人,無論是誰,一律不許進門。
豐氏苦著臉回到傢,糯糯的轉述瞭陳氏說的話,丁氏當即怒道:“給臉不要臉的東西,一雙破鞋,有人要她就該燒香祈福瞭,還敢嫌棄!”
田氏臉色也很難看,尖酸刻薄道:“四弟妹,你怎麼這麼點事兒都辦不好?春花的事兒都上過公堂瞭,現在十裡八鄉誰不知道她早就被人給糟蹋瞭,現在有人娶她,已經是八輩子燒高香得來的福氣,三妹也太不知好歹,這不是耽誤春花的終身嗎?”
老二媳婦魯氏也道:“春花能得瞭這麼好的親事,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四弟妹怎麼也不勸勸三妹?難道就讓春花就這樣老死在傢?這當娘的,怎麼能做出這麼狠心的事來,真是造孽喲。”
豐氏軟弱,被婆母嫂子們指責也不懂反抗,怯怯道:“娘,三姐不讓我們插手春花的婚事兒,興許她另有安排,我看這事兒就算瞭吧…”
“你懂個屁!”
丁氏立即大罵,“我生她養她十幾年,送她出嫁,她倒好,得瞭富貴就把娘傢忘瞭,不但不幫忙,還攛掇著外人坑自傢的銀子。”
丁氏隻要想到上次被季菀索要的九百五十文銅錢,就嘔得心肝脾肺都在疼。
那些錢原本是年前做手套換來的,總共三兩二百六十文。本來打算用二兩銀子給兒子娶個媳婦。偏偏一部分錢捏在長媳田氏手裡,說什麼都不肯交出來。
後來出瞭王春花的事兒,爭執不下的婆媳倆立即持統一戰線,去找陳氏要錢。哪知道,陳氏卻死活都不肯去賀傢鬧。又出瞭放火的事兒,這才鬧上瞭縣衙。
陳氏得瞭整整二十兩銀子,居然都不肯拿出來給自己親兄弟娶妻,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還夥同季菀那個死丫頭,從她手裡拿走近一兩銀子!
實在可恨。
這麼好的婚事,擱王春花身上那是她上輩子燒瞭高香才攤上,居然還敢不答應!
嫁出去的女兒,果然都跟別人姓瞭。
“娘,這事兒可得緊著些。”田氏觀她臉色,道:“趁那冉大爺還活著,把這事兒辦瞭。不然等冉大爺腳一蹬沒瞭,可得守三年孝呢。而且前頭的那個兒子也不是個好相與的,等老頭子死瞭,指不定就隨便扔個地方給安置瞭,到時候就沒這麼好的事兒瞭。”
丁氏繃著臉,眼裡盡是盤算。
魯氏道:“季菀那死丫頭,也不知道抽的什麼風,成天往那邊跑,還成瞭她傢保護神瞭。這次咱們可得謹慎點,要是被那丫頭抓著什麼把柄,真鬧上瞭公堂就不好瞭。”
田氏恨聲道:“賤丫頭,跟她那個騷蹄子的娘一個樣,成天的出去搔首弄姿,勾引上北地的小將軍瞭,要不然,她哪敢那麼猖狂?”
豐氏弱弱的不敢吭聲。
幾個目光短淺的鄉下婦人,向來都是欺軟怕硬的主兒,也就是背地裡議論幾句罷瞭。要讓她們真的跟季菀對著幹,她們還沒那個膽子。
“她們傢不是要搬去縣裡瞭?等她們搬走再說。”
丁氏又恨又妒。
短短幾個月,周氏傢又是蓋房子又是買仆人,現在又去縣裡買瞭宅子。那麼有錢,都不知道幫襯下鄉裡人,還成天的坑害她們這些窮苦人傢,狼心狗肺的東西,沒人性!
偏偏那母女倆現在有後臺瞭,惹不起。
“下個月她們就該搬瞭吧?”
田氏眼珠子一轉,“她們現在住的這房子,那也是頂頂寬的,連仆人都占瞭三間房呢,比鎮裡好些人傢都強。這要是搬出去瞭,北坡那邊的房子,可不是要空出來瞭?”
豐氏抿瞭抿唇,很想提醒她,季傢哪怕分瞭傢,那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即便北坡那邊的房子要轉送或者轉賣,那也是給季海。自傢可跟周氏沒任何關系,甚至是有恩怨的。不該貪的,別去貪,是沒結果的。
但她不敢說。
丁氏心裡更堵得慌,煩躁道:“先把春花嫁去冉傢再說。”
田氏撇撇嘴,沒再說話。
**
第二天,季菀一大早便帶著丫鬟傢丁坐牛車去瞭延城,將近半日的路程,終於到瞭朱府。
曾福對門房報瞭傢門,門房自然早得瞭主子吩咐,一邊派人去通報,一邊恭敬的給季菀等人帶路。
朱府也是三進的宅子,轉過照壁,庭院兩側種著松柏。府內的裝飾佈置,大以灰黑為主,雖肅穆沉悶,卻也透露出幾分高門大戶的威嚴和不可逼視。
朱將軍早已娶妻,此刻正在內院朱夫人的院子裡。
朱將軍的眼疾乃外傷所致,季菀有十足的把握,但朱傢人還是不免擔心。尤其是早年喪夫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的朱老夫人,緊張得不得瞭。見季菀施完瞭針,立即問道:“季姑娘,我兒的眼睛幾時能夠復明?”
季菀邊整理藥箱邊道:“昨日我便與朱將軍說過,十餘日便可恢復如初。但這期間不要見強光,免生刺激,若日常散步行走,最好以紗遮掩。不可熬夜,不可飲酒,飲食也要清淡一些。”
朱老夫人這才松瞭口氣。
“有勞姑娘。”她看瞭眼側立一旁的朱夫人,道:“正廳已備好瞭午膳,姑娘用完午膳再走吧。”
“多謝。”
季菀也不客氣。一大早出門,將近半日的路程才到朱府,施完針後剛好趕上飯點。一連數日,都如此。直到第九日,她剛到朱府,朱夫人身邊的嬤嬤親自來迎接她,滿面喜色道:“姑娘真是妙手醫仙,我傢將軍今早起來就能視物瞭,高興得就要去院子裡打拳,夫人擔心隻是暫時的,怕勞累過度又添新傷,好說歹說給勸住瞭,等著姑娘來確診。”
季菀嘴角上揚,“朱將軍身體底子好,隻要按照我的吩咐做,提前復明也不是不可能。”
兩人一路說著來到內院。
朱將軍還是頭一次見到季菀的真面目,難免有些驚訝。小姑娘穿著寬大的男裝,身材矮小面容白凈,五官精致得無可挑剔,像畫裡走出來的人兒一般。這般的容貌氣度,難以想象竟是農傢出身。
季菀仔細給他把脈檢查,又問瞭些身體情況,便道:“恭喜將軍,眼疾已痊愈。”
朱傢上下喜不自勝。
“謝天謝地,總算是好瞭。”
朱老夫人雙手合十,滿面激動。
朱夫人感激之餘不忘問:“那日後將軍是否就可如正常人一般瞭?”
季菀道:“將軍方才復原,需得好好保養,莫直視強光,也莫要用眼過度,循序漸進,過個三五日,便可與常人無異。”
朱老夫人立即對兒子道:“聽見沒有?別整天想著打拳練武,好好保養最重要。”
“是。”
朱將軍是個大老粗,整日都在軍營裡呆著,不是喝酒就是比武。自從眼睛受傷後,已有月餘未曾那刀,早已手癢難耐。但他是個孝子,母親的叮囑,自然不敢不聽。
這時有小廝匆匆而來,“將軍,世子來瞭。”
陸非離?
季菀一愣。
朱將軍連忙去前廳招待。
季菀便留在後院,與朱老夫人和朱夫人一起用膳。朱夫人今日格外殷切,連連給季菀夾菜。季菀有點莫名其妙,直到用完午膳,朱老夫人回自己院子裡午睡,朱夫人未曾派人送她出府,而是拉著她回到自己院子後,季菀方才聽她道明瞭原委。
朱將軍與夫人成親三年有餘,尚無子嗣。朱將軍不是迂腐之輩,未曾因此對她不滿。但天長日久,婆母縱表面不說,心裡總有些不悅。她擔心自己身體有問題,請瞭大夫診脈。大夫隻說自己體虛血虧,隻需精心調養即可。但調養瞭大半年,仍舊沒有動靜,眼見婆母已動瞭給兒子聘兩傢妾的心思,朱夫人便坐不住瞭。
這幾日她親眼見到季菀給自傢夫君施針治療眼疾,效果顯著,便看見瞭希望。
“季姑娘,我知你還未出閣,讓你幫我診這婦人之疾,實在有些強人所難。可我也實在是沒瞭主意。郎中開的藥方我天天都在喝,可還是老樣子。若讓妾氏進門,先生下長子,日後必定傢宅不寧。姑娘若能解我心病,必有重謝…”
“夫人言重瞭,我既是學醫,自當救死扶傷解疑難雜癥。”
季菀心裡是沒那些封建約束的,況且她登門是打著為朱將軍治療眼疾而來,隻要朱府的人不說,也沒人知道她一個未出閣的小姑娘給人治療婦人隱疾的事兒。
“我先給夫人診脈吧。”
朱夫人大喜,很配合的伸出右手。
季菀給她探瞭脈,又看瞭看她的指甲,然後問:“夫人葵水可正常?”
朱夫人眉心鎖愁,“一直紊亂,常有不均。”
季菀又問:“可有腹痛?”
朱夫人點頭,“那幾日,總是腹痛難忍,渾身乏力,且畏寒。”
季菀心裡大概有瞭底,道:“夫人可否洗去脂粉,我想再看看夫人的氣色。”
朱夫人立即喚瞭丫鬟準備熱水,凈面。
她嘴唇有些幹燥,且微發白,嚴重缺水。
季菀再問瞭些其他癥狀,例如胸口是否悶痛等等,最後得出結論,“夫人患有宮寒之癥,身體底子不好,且精神壓力過大,增加瞭身體負擔,所以難以受孕。”
“那該如何?”
朱夫人滿面著急。
“夫人莫急。”
季菀微笑安撫她,“我先給夫人開一劑藥方調理葵水,你平日裡再多喝暖宮湯,增加運動。另外,要保持心情開朗,切勿多思多慮,自然心願得償。”
“當真?”
困擾自己已久的難題即將解決,朱夫人喜不自勝。
季菀含笑道:“自然。”
朱夫人滿眼掩不住的興奮之色,握住季菀的手連連感激,“季姑娘,謝謝你,幫瞭我這麼大一個忙,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謝你才好。”
“夫人客氣,這是我的本分。”季菀起身告辭道:“時間不早瞭,我也該走瞭,告辭。”
“等等。”
朱夫人給一直守在自己身邊的貼身奶娘使瞭個眼色,奶娘會意,從櫃子裡拿出一個小盒子。
“姑娘治好將軍的眼疾,又解瞭我的煩憂,小小心意不足掛齒,望姑娘莫要嫌棄。”
她將那盒子打開,滿滿一盒子的銀錠,足有百兩。
季菀嚇瞭一跳,連忙推脫道:“這可使不得,世子於我傢有恩,但有吩咐,無有不從,豈能收這麼重的禮?夫人快些收回去吧,若我娘知曉瞭,定要罵我忘恩負義,敗壞傢風。”
朱夫人倒是一怔。
沒想到這個農傢小姑娘,竟是這般的有風骨。
心裡更多瞭些欽佩,將那盒子塞到她手上,道:“世子於你傢有什麼恩義我管不著,但你對於我有莫大的恩情,我若不報,豈非也成瞭忘恩負義之人?這些都是你應得的,快拿著。”
其實她隻比季菀大七歲,此時語氣和善更多瞭些親昵,不像將軍夫人,倒更像是鄰傢大姐姐。
不容季菀再推脫,朱夫人已吩咐自己的奶娘送她出門。季菀無奈,隻能將那裝滿銀錠的盒子收瞭。
出府的時候,在後花園碰見瞭陸非離。他從月洞門走出來,一身銀白色廣袖長衫,腰束宮絳,眉目俊雅,勝過這園子裡所有景色。
帶路的嬤嬤趕緊行禮。
“下去吧,我送她出去。”
陸非離語氣散漫,仿如在自己府中一般。
“是。”
嬤嬤自然不敢有所微詞,連忙躬身退下。
陸非離閑散著走到季菀面前,瞥一眼她身邊捧著黑色盒子的曾婷,嘴角微揚。
“收獲不錯嘛。”
季菀小聲嘀咕,“我沒想收…”
說到一半又閉上瞭嘴巴,垂眉斂目,一副柔順恭敬的模樣,生怕得罪瞭他似的。
陸非離輕笑一聲,“朱夫人是齊太守嫡長女,齊糾的親姐姐。”
季菀怔住。
“她母族祖上經商,傢大業大,當年她出嫁的時候十裡紅妝,比世傢貴族女子出嫁還風光。這一盒子的酬金,不過九牛一毛,你不用有心理負擔。”
季菀來瞭將軍府這麼多次,對朱府的富貴,自然也是看在眼裡的。不說其他,便是這宅子,加上所有佈景添置,少說都得一千五百兩銀子。朱夫人手上戴著的那枚玉鐲,乃上好和田玉,頭上隨便一支金簪,都不下三十兩。衣裳被褥全是真絲的。
單單伺候她的丫鬟婆子,都有二十幾號人。
這區區百兩銀子,對朱夫人來說,的確不算什麼。
“世子可是有事要叮囑民女?”
打過幾次交道,季菀對他的脾氣多少有些瞭解。若非有什麼事,絕不會在這裡堵自己。
陸非離笑著轉身,示意她跟上。
“我聽說,你那位堂兄已在縣城武館習武。”
什麼聽說,分明是早就打聽好瞭。
季菀在心中腹誹,面上卻是極為恭敬的。就算他不問,季菀也是思索著要說的。
“嗯,已有月餘。”
陸非離單手負立,閑散的走著,路過的丫鬟均低頭行禮,默默後退。
“武館學的東西有限,而且習武不比其他,得時常練習松動筋骨。我剛已經跟朱將軍說好瞭,從明日起,你兄長每日去他府中,先和他府中侍衛一起學,等有所成效後,便由他親自教導。日後參加武舉,他可作為擔保。”
察覺她沒跟上來,陸非離轉身。
“怎麼瞭?”
季菀定定的看著他,還是問瞭出來,“世子曾說,因昔日恩師授業教導,故而對民女一傢多有幫扶。但世子既已調查過我娘的身世,便應知曉,她已與傢族再無牽連。世子大可不必費心至此。”
陸非離笑瞭笑,“你多次救治軍中將士,又不收金銀,我隻能換種方式償還。就跟你治病救人一樣,你覺得是舉手之勞無需回報。我幫你兄長走武舉之路,也是易如反掌,無需你記掛在心。”
季菀想瞭想,也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學文習武本就不易,科考也不是那麼簡單,若無人擔保,便是有一身好本事,也無人問津。但對於陸非離這種公府世傢子弟來說,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如此,我便代兄長先謝過世子瞭。”
她穿著男裝,有模有樣的抱拳行禮,倒還真像那麼回事兒。
陸非離笑笑,突然問:“你娘有沒有告訴你,當年她是如何離傢的?”
季菀搖頭,“我問過,娘不肯說,想來也是一樁傷心往事。現在我們傢過得很好,周傢的一切,都與我們無關。”
陸非離揚眉,沒說話。
兩人一路出瞭府,牛車和馬車各自改瞭道。季菀像往日那樣,去縣裡接季平,這個時候,剛好下學。
上瞭車季菀便對他轉述瞭陸非離的那番話。
“這、這是真的?我真的能入將軍府受將軍指導?”
這簡直就是一個大餡餅砸在瞭頭上。
季平被這個餡餅給砸蒙瞭,說話都結巴起來。
“世子親口說的,不會有假。”季菀笑著說道:“大哥,你去將軍府,也能提高些眼界,多些見聞,對將來前途大有裨益。”
季平尚有些會不過神來,“將軍是貴人,我一個鄉下人,什麼都不會,萬一說錯瞭什麼沖撞瞭朱府的人…”
“大哥放心吧。”季菀笑道:“朱將軍為人豪邁,朱夫人性情和善,老夫人寬厚,都非傲下之人。你安心跟著將軍習武,將來中瞭武舉,也可光耀門楣。”
對上堂妹滿含鼓勵的目光,季平想起這幾個月來的點點滴滴,想起王傢因無權無勢被人欺辱,險些滿門喪命。自己是傢中長子,若是能多結實些達官貴人,日後考武舉,有瞭出息,也能給堂妹傢撐腰。
想到此,他便堅定瞭神色,用力點頭。
“阿菀,你放心吧,我一定跟著朱將軍好好練武,爭取早日有所成就,不辜負你的一番苦心。”
“嗯。”
季菀目光溫暖,她相信兄長。
兄妹倆結伴回瞭村,季平將事情原原本本告訴瞭父母,夫妻二人皆是喜不自勝,做夢也沒想到自傢能攤上這麼好的事兒,這都虧瞭侄女兒。倆人本來想登門道謝,但此刻天色已晚,傢傢都在準備晚飯。別到時候道謝,成瞭蹭飯。
故而夫妻倆商量,第二天再去。
季菀回到傢後,刻意隱瞞瞭母親陸非離問起她當年何故離傢之事,其餘的則原原本本的對母親說瞭。
“世子大恩,你要謹記。”
周氏握著女兒的手,如是叮囑。
季菀點頭,“我曉得的。”
周氏欣慰的笑笑,“好瞭,去把衣服換瞭吧,要吃飯瞭。”
“好。”
翌日一大早,苗氏便過來瞭,拉著季菀的手不住的道謝,“要不是你教我做的蔥油餅和煎餅果子,我們傢的日子也不會這麼好過。現在又是因為你的關系,讓阿平得以受到貴人的照拂,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
“大伯娘言重瞭。”
季菀笑著說道:“咱們一脈相承,何必說這些見外的話?大哥有天賦,缺的隻是機遇。如今得遇貴人,是咱們季傢滿門的榮幸。日後大哥學有所成,入伍為將,我這個做妹妹的,不也跟著沾光?”
苗氏笑容滿面,“有你這麼個聰明能幹的妹妹,才是阿平的福氣。”
周氏笑道:“大嫂,你可別這麼誇她,否則她該得意忘形瞭,這都是阿平的造化,也是你和大哥教導有方。”
“哪兒啊,你們傢阿菀才是聰明伶俐秀外慧中呢。”
苗氏瞇著眼睛笑,越看侄女兒越喜歡。
“對瞭,你們是不是快搬傢瞭?”
其實他們搬到北坡也才四個月。
“還早。”周氏道:“新宅子還在修繕改建,大概還得一個月才能完工,還要除塵清掃,選黃道吉日。差不多得等你們傢阿平大婚後,才能搬遷。”
季平和胡翠的大婚之日定在六月初六,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提起長子的婚事,苗氏臉上笑紋更深。
“那敢情好,住得近,也方便。”
周氏含笑點頭,又問:“阿紅今年也要定下來瞭吧?”
提起此事,苗氏臉色卻冷淡瞭下來。
周氏自然疑惑,便問:“怎麼瞭?”
苗氏抿瞭抿唇,道:“上個月我嫂子過來,說是探親,實則說親,為著她那娘傢的侄兒,說什麼來個親上加親。哼,打量我不知道呢?還不是看如今我們傢日子好過瞭,都想著來套阿菀的那些吃食方子。要不是她女兒已經出嫁,娘傢又沒適齡的侄女兒,怕是早就惦記上瞭阿平。我大哥也是糊塗,縱得她越發得寸進尺。莫說她有別的心思,就是沒有,我也不可能答應把阿紅許給她那遊手好閑的侄兒。我大哥沒臉到我跟前來說話,卻管不住她,這才不過半月,就來瞭好幾趟瞭。我懶得應付她,想著早些給阿紅說一門親,也絕瞭他們的心思。”
周氏隱約知道點苗氏娘傢的事兒。
苗父苗母已逝,兄長憨厚,但長嫂強悍,獨掌傢中大權,對苗氏這個外嫁的小姑子沒多少感情。
早年季大爺還在的時候,膝下三子和睦,妯娌表面上也還過得去,傢裡條件又好,苗傢嫂子倒也過來竄過幾次門,當然每次都會撈著好處。可惜劉氏是個吝嗇潑辣的,嘴巴也厲害,私下裡罵瞭苗氏不頂用,等苗傢大嫂再來的時候,說話就不客氣起來。苗傢大嫂也是要臉的,漸漸的便不怎麼往來。再後來季大爺去世,季傢劉氏當道,越發霸道,苗氏在季傢過得不如意,她兄長倒是來過兩次,可惜嘴巴不夠利索,性子又木訥老實,沒能給苗氏做主不說,反被奚落。
打那以後,苗氏娘傢人就不怎麼與她往來瞭。
如今苗大嫂眼見著小姑子傢裡條件一日比一日好,再加上季傢又分瞭傢,自然想要分一杯羹。
但這畢竟是人傢娘傢事兒,周氏也不好置喙,便隻關心起侄女兒的婚事來,“那大嫂可是有瞭合心意的人選?”
苗氏便道:“前兒個吳傢大嫂子來我傢坐瞭會兒,我聽她話裡的意思,也是看上瞭阿紅。她傢華子,今年剛好十五,還沒說親。”
周氏一聽便笑道:“華子不錯,穩重懂事,又是同村的,彼此知根知底。阿紅嫁過去,你和大哥也放心。”
“話雖如此,但…”苗氏也對吳華比較滿意,卻心有顧慮,“吳傢人口太多,又沒分傢,雖說已出嫁兩個女兒,但孫輩的還有十來號人,住在一起難免擁擠。尤其上頭的兩個兄長娶妻後,越發住不下。而且吳傢大郎的媳婦已經懷孕,這孩子一生下來,都不知道該住哪兒…況且這人多瞭,難免就有矛盾。”說到此,苗氏嘆息一聲,“我不指望阿紅高嫁,隻願她嫁個合心意的,公婆慈愛,姑嫂和善,不愁吃穿,平平順順一輩子,便是最好。她性子溫順,我就怕她在婆傢受欺負,過得不如意。”
周氏點頭,看瞭看坐在旁邊的長女。
高嫁不高嫁的,都是其次,關鍵是嫁過去後日子要過得順心。
苗氏不是嫌貧愛富的人,但女人嫁人就等同於第二次投胎,若是嫁得不好,這輩子都毀瞭。作為人母,她自然是希望女兒至少嫁人後不能比在娘傢過得差,所以才諸多考量。
“慢慢看吧,阿紅這還不滿十四呢,等阿平娶妻後再定親也不遲。”周氏溫聲細語說道:“畢竟是終身大事,馬虎不得。”
“正是這個理兒。”苗氏難掩愁緒,“你大哥常年給人做傢具,倒是也認識瞭一些人,知道我們傢有待嫁的女兒,也有人來探口風。我合計瞭一下,十有八九都是為著一個‘利’字來的。真心想要結親的,也就那麼一兩個。”
季傢現在算是有瞭些名氣,尤其得到聖上關註的手套,以及北地將士喜歡的臘腸,算是讓季傢在這一帶名聲大噪。尤其處於風頭中心的季菀,不知多少人傢想要求娶。便是周氏以女兒年齡尚小拒絕,都有許多人傢想要先把她定下來,等及笄後再迎娶。
這些人裡面,多少是有利可圖,多少是真心結親的,周氏心裡如何不知?苗氏的心情,她自是感同身受。
“那這一兩個中,可有合大嫂心意的?”
“倒是有一個。”
苗氏近日來為女兒的婚事發愁,今兒個過來,也是想讓周氏幫忙分析分析,給自己拿個主意,“鎮西口的一傢,姓洪,傢裡開米鋪的,條件還算寬裕。人口也簡單,上頭父母更是出瞭名的好脾氣,應是不會苛待兒媳。”
“想必洪傢也有讓大嫂覺得不如意的地方。”
周氏一針見血。
“正是。”苗氏緩緩道:“洪傢兒郎,早年摔斷瞭右腿,有些跛腳。”
原來如此。
“想來洪傢也是想找個性子溫柔的,既孝順恭謹,也不會嫌棄自己丈夫身有殘疾。”
“我想也是。”苗氏道:“洪傢雙親慈和,又無兄弟相爭,日後不會妯娌不和,傢中不寧。以阿紅的性子,必能做到孝順公婆,相夫教子,這一生安安穩穩的,我便也安心瞭。可洪傢少年,畢竟身有殘疾,我這心裡,總是…我也不貪什麼富貴,隻求阿紅一聲順遂。我們是農傢小戶,論起來傢底比不過洪傢,阿紅性子又軟,我就擔心她以後被人說道,心裡不快,卻又悶著不說,這真是…”
“我懂大嫂的憂慮。”
同為母親,周氏自然理解苗氏的猶豫忐忑。
“但孩子們長大瞭,總是要操持著過自己的日子。我們做父母的,撫育教導,卻不能照顧他們一輩子。阿紅若是自個兒滿意,再多的閑言碎語都可以當耳旁風。她若自己不樂意,自己心裡那道坎兒都過不去,更莫說其他。”
季菀在一旁點頭。
周氏又繼續道:“吳傢這邊,本來就是自幼一起長大的,彼此也都熟悉。阿紅若不是鐵瞭心要嫁,那不如就找個機會,相看一下那洪傢少年。阿紅的性子,看著綿軟,實則柔中帶剛。若她和洪傢公子有緣,再大的風浪,她也扛得下來。大嫂,你覺得,是不是這個理兒?”
至於吳傢,聽苗氏的意思,就不是那麼滿意。但都是鄉裡鄉親,若能成就兒女姻緣,彼此幫襯著最起碼日子也不會太難過。可若有更好的選擇,自然擇優。
苗氏豁然開朗,轉眼又有些為難,“可這要怎麼相看?阿紅年紀大瞭,要避嫌,總不好上門求見。難道讓洪傢人,到我們傢來?”
“這個簡單。”
季菀這時微笑道:“洪傢不是開米鋪的嗎?我傢正好要買米,您讓大伯親自跑一趟,洪傢自然心裡有數,必然讓那洪傢少年來送貨,到時候您帶大姐過來。若相看成瞭,自然萬事大吉。若不成,便隻做買賣,也不會傷及兩傢顏面。”
“這個主意好。”
苗氏眼前一亮,“還是阿菀聰明,得,今晚等你大伯回來,我就跟他說。”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