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菀自然不知道,安國公夫人探過周氏的口風又得瞭婆母的認可後,立即就給丈夫寫瞭信。
陸昌看過後,直接就把信給瞭陸非離。
“你母親看上瞭季傢那姑娘,你祖母也不反對。如果你也同意的話,回京後就把你的婚事定下來。”
陸非離一目十行的看完瞭信,和季菀一樣,他想起那天晚上她委婉的拒絕。
沉吟半晌,道:“母親問過周傢的意見瞭?”
陸昌道:“你母親既寫信來問你,肯定是已經和那邊有瞭交涉。如果周氏不同意,難道你母親還能逼婚不成?人傢現在可是皇上禦封的縣主,正二品,就比郡主低一級。若不論傢世,京城那些個名門閨秀都要低她一等。更何況還有周傢給她靠山。不說其他,便是老太師的身份在那擺著,如果他不同意,就算你去宮裡求皇上,皇上都不定能給你做主。”
總之一句話,周氏是滿意這門婚事的,她也沒反對的理由。
陸昌的心思比較簡單,先不論門第。他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兒子,他也是十分滿意的。成熟穩重,年輕有為,長得也是芝蘭玉樹一表人才,又和季傢那姑娘頗有些糾葛。
怎麼算,這婚事都是季傢高攀,周氏沒道理不同意。
陸非離暫時沒吭聲。
他也的確察覺瞭自己對那丫頭起瞭別的心思,而且那天晚上,雖然她說瞭不要自己負責,陸非離卻不這麼想。陸傢男兒,尤其是從軍的,那都是很有責任心的。就這麼壞瞭人傢姑娘的清白,讓他就這麼忘瞭,他做不到。
既然決定瞭要負責,就不能讓她受委屈,所以肯定是要娶的。
有瞭這個想法,先前母親來信,他才沒有隱瞞。她已經十四瞭,之前和江傢的婚事沒能成。後來周氏同意回京,陸非離多少也能猜到她的心思。
有瞭周傢這個靠山,她也到瞭說親的年齡,如果他不快點行動,隻怕就被別人捷足先登瞭。
母親既然已開瞭口,周傢那邊暫時就不會把她嫁出去。而且,陸非離也自信,便是周太師親自幫這個曾外孫女挑人,也沒比他更好的選擇瞭。
怎麼著,他也是老太師的學生。
但陸非離覺得自己還是有必要跟那丫頭說清楚,自己娶她也不盡是為瞭負責。於是他對陸昌道:“回京後再定吧。”
這便是同意瞭。
陸昌在這方面比較開明,品行好,門第也還行,兒子喜歡,他就沒什麼可說的。
“好。”
季菀這會兒還不知道自己的婚事基本就這麼定瞭,她現在頭很大。
自打她被封縣主的事兒傳出去,各路人馬登門的貼子絡繹不絕。周府有當傢主母,也根本無需她娘去招待那些夫人太太的。但人傢登門三兩句話後就開始拐彎抹角的說起她。
都是圈子裡有身份的人,又是長輩,人傢提起她瞭,她總不能不見。見瞭之後,對方就少不得要拉著她的手誇獎,那模樣,恨不得拿她當女兒。
周傢的門檻又多高多有影響力,季菀這是真真切切的見到瞭。
老一輩的,知道她娘的‘醜事’的,見到後也絕口不提,反而笑瞇瞇的誇她娘教導有方如何如何,熱情得讓周氏都有些招架不住。
程氏看在眼裡,也會幫忙斟酌。她嫁進周傢這些年,對京城裡有頭臉的官眷們,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
安國公府那邊還沒落定,周氏暫時也不好明著告訴她。不過她三天兩頭的帶著女兒往安國公府跑,次數多瞭,程氏多少看出瞭些貓膩,這日在送走客人後,便遣散瞭左右,低聲問:“長姐,我看你時常去安國公府,莫不是因為阿菀的婚事…”
程氏還沒想到陸非離頭上去。她自然覺得侄女兒千般好,但安國公府的門第太高,未必不會考慮侄女的出身。據她所知,安國公府適齡而還未婚配的,除瞭大房的嫡長子,世子陸非離,就隻剩下三個庶子瞭。
公爵傢的庶子,也比一般官宦子弟強。隻要有本事,靠著傢族,仕途也會順暢許多。
侄女兒又是縣主,嫁過去絕對不會被怠慢。
她都問瞭,周氏自然不能再隱瞞。
“安國公夫人,有那個意思。”
程氏怔瞭怔。
安國公府大房是沒有庶子的,人傢那幾房的,都有正經的嫡母,用不著安國公夫人操心。所以安國公夫人,是為自己的兒子相人。
程氏到底是見過大世面的,很快就鎮定下來。
“陸傢三郎不錯,又是祖父的學生。前年回京,過年的時候還來拜訪過祖父,祖父對他很是欣賞。說京城世傢子弟中,陸三郎算是佼佼者。父親也說,可惜族中沒有適齡的姑娘,不然早就和陸傢結親瞭。如今正好,阿菀是咱們周傢表姑娘,父親的親外孫女。兩傢這麼一結親,父親定會十分歡喜。”
她說的都是真心話,安國公府那邊主動提瞭,那就絕不會計較侄女兒的出身。陸三郎素來敬重老太師這個恩師,定不會薄待瞭侄女兒。
“何時定下來?”
如果兩傢的婚事定瞭,她就放出消息去,以後那些個夫人太太們,也會識趣的不再叨擾。
“國公爺和世子都在邊境,這事兒我們兩個婦人說瞭也不算。所以等著安國公和世子回京後再商議。所以這事兒,你暫且別外傳。若是最後沒成,倒成瞭笑話。”
雖然她覺得這事兒十有八九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女兒傢的名節最重要,還是謹慎些好。
“長姐放心,我曉得的。”
程氏也覺得,安國公夫人既然開口瞭,兩人來往又頻繁,這事兒應該是不會再有波折。
晚上便與周長儒說瞭。
周長儒也有些驚訝,隨後告訴瞭父親周言。姐夫已經死瞭,如今長姐一傢住在太師府,侄女兒的婚事,肯定是要父親和祖父做主的。
所以老太師也很快知道瞭。
“陸三郎?”
老太師拈著灰白的胡須,“阿菀說過,他們在北地的時候,受過陸三郎的照拂。沒想到,卻原來是醉翁自已不在酒。”
周言笑笑。
他覺得,應該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父親,兒子覺得這門婚事不錯。陸傢是勛貴門第,安國公不是傲下之人,安國公夫人也素有賢名,陸三郎又是您的學生。阿菀嫁過去,不會受委屈。”
那倒是。
老太師對自己教出的學生還是瞭解的,這一代他最滿意的就是即將被冊封為太子的三皇子和陸非離。
安國公府既有意,他也是樂見其成的。
周言察言觀色,知道父親對這門婚事很滿意,便道:“玉瓊的意思是,安國公父子倆還未回京,此事未落定,也不便聲張。”
老太師則道:“有什麼不可聲張的?既是安國公府自己提出來的,難道他們還敢反悔不成?阿菀雖非我周傢嫡系,也是我的曾外孫女,便是他安國公陸昌,也不敢在我面前甩臉子。”
這話老太師說得硬氣,他也有硬氣的資本。
說句托大的話,便是當今聖上,私底下都得尊他一聲老師。安國公府既然敢開口,就知道絕無反悔的餘地。
“再說瞭,阿菀聰慧孝順,才貌雙全,難道陸非離那小子還敢嫌棄?我非打斷他的腿不可。”
老太師脾氣一上來,那也是誰都勸不瞭的。
周言和顏悅色道:“是,您說得對。那您的意思是,咱們可以把消息放出去?”
他不敢肯定父親是這意思,畢竟父親素來是低調的人。便是這事兒成瞭,也沒必要四處宣揚。
老太師哪裡看不出他的心思?沉吟半晌,道:“前兩日下朝後,姚相國單獨拉著我說瞭會兒話,誇瞭阿菀幾句,又說他的嫡次孫還未定親。”
姚相國的女兒是姚貴妃,貴妃生有二皇子。皇後的嫡子早夭,二皇子為長,皇上卻封瞭養在皇後膝下的三皇子為太子。詔書還未下,姚傢便來記著想跟周傢攀親,分明就是想要靠著老太師在明德帝前的臉面,要爭一爭這儲君之位。
周言瞳孔一縮,隨即正色道:“兒子明白瞭。”
很快,周傢要和安國公府結親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瞭開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