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253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312

荀子當即掏出戒尺,讓朱襄回答有沒有廉恥心。

秦王柱樂呵呵地看著朱襄挨揍之後,才說“寡人不介意,隨便吃”。

蔡澤默默地看著這一幕,覺得自己和這熱鬧的一群人格格不入。

他嘆瞭口氣,道:“先喝湯。天氣寒冷,若雞湯涼瞭便不好喝瞭。”

蔡澤提醒後,眾人立刻停止“熱鬧”,趕緊吃飯。

朱襄又端來一鍋小母雞湯。

這麼多人,一隻小母雞哪夠?他就提前吃瞭一隻雞腿而已,雞腿還有很多,子楚真是小氣,以後隻給他留雞翅膀。

子楚聽瞭朱襄的抱怨和威脅,將雞腿分給秦王和荀子後,自己拿走一個,並用挑釁的眼神看著朱襄。

對不起,我是秦太子,地位很高,想給我吃雞翅膀?沒門!

朱襄冷笑。若不是秦王在這裡,私下你連雞翅膀都吃不到!

秦王柱對荀子悄悄道:“荀卿,你看太子和朱襄,吃個飯都要用眼神打架。寡人也不知道他們關系是好還是不好瞭。”

荀子慢悠悠道:“若太子和朱襄關系不好,便是朱襄自找的。”

秦王柱道:“太子還是應該學會忍讓朱襄。他年紀比朱襄大,怎麼能與朱襄鬥氣?”

荀子道:“朱襄與太子君臣有別,他如此狂妄,應該吃點虧,受點教訓。”

秦王柱十分反對:“朱襄這怎麼能叫狂妄?寡人看朱襄最為乖巧貼心。”

荀子道:“朱襄對君上確實乖巧貼心,但對太子太過狂妄。”

秦王柱擺手,堅決否認這件事。兩個孩子打打鬧鬧,怎麼能叫狂妄?

豎著耳朵聽著秦王柱和荀子“辯論”的蔡澤和藺贄交換瞭一個眼神。

見秦王如此寵溺朱襄,他們就放心瞭。

雖然秦王柱處置瞭許多污蔑朱襄的人,但他們仍舊擔心這些人的話在秦王柱心中留下痕跡。

還好,看來不是在所有國君那裡,都能“三人成虎”。

眾人喝完雞湯之後,朱襄就著雞湯摻水,又煮瞭一些蔬菜和面片。

幫忙煮面片的膳夫看著秦王柱吃殘羹煮的面片,吃得一臉滿意的神情,心裡酸透瞭。

在這個世界上,估計也隻有長平君敢給秦王和太子吃殘羹瞭。

偏偏秦王和太子還吃得十分滿意?!殘羹裡煮的面片有什麼好吃的?!膳夫不能理解。

每次秦王柱嘆息膳夫手藝不如朱襄時,膳夫都很不能理解。

他為長平君幫手時,沒見著長平君烹飪與他有什麼不同。甚至長平君對火候和刀工的把握遠遠不如他,有時候還會一個走神把肉炒幹,或者把餅子烙糊邊。

長平君就這麼把過瞭火候的炒肉,和略微有點糊的餅子端上桌,秦王和太子仍舊閉眼誇美味。

膳夫一度懷疑,長平君是不是在菜肴中放瞭什麼他看不到的美味調味料。

……

膳夫的抱怨不小心傳瞭出去,秦王柱震怒,要懲罰膳夫。

朱襄勸說道:“他隻是想要精進技藝,讓君上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不是嫉妒我。我又不是靠烹飪成為長平君,他怎會嫉妒我?”

秦王柱這才放過瞭膳夫。

膳夫對朱襄感恩戴德,備上厚禮向朱襄請教飯菜美味的秘訣。

朱襄哭笑不得:“你難道真的認為我烹飪的技藝比你高?我的廚藝並不及你,隻是因為我是秦王晚輩,是太子友人,所以他們才誇獎我做的飯菜比旁人更好吃。就像是你為你父母做飯一樣。”

膳夫終於明白瞭自己的錯誤。

他是犯瞭什麼渾要和長平君比廚藝?長平君就算蒸個沒味道饃,秦王和太子也會閉著眼睛誇。

膳夫做的飯菜,和長平君親手做的飯菜能一樣嗎?

他為瞭彌補錯誤,特意將他向長平君的請教透露出去,試圖證明自己真的沒有嫉妒長平君,而是真心想精進廚藝。

但此話傳出去之後,就變成朱襄炫耀自己與秦王、太子關系親密,視自己為秦王、太子傢人。

於是很快就有人彈劾朱襄狂妄,不識尊卑。

秦王柱淡淡道:“炫耀?事實而已,何為炫耀?朱襄就是寡人子侄。”然後讓人把彈劾朱襄的人架瞭出去,直接免官。

子楚根本懶得理睬在他面前挑撥離間的人。

朱襄在咸陽待的時間不長,很快就要南下,以備戰吳郡夏收。

吳郡的春耕在朱襄離開吳郡時,已經提前安排好瞭。但夏收夏種太過重要,朱襄不放心。

他不每日抓緊時間與朱襄討論政務和學問,和這些人耍嘴皮子?

要鬥心眼,等朱襄離開之後,他再與這些人慢慢鬥。

立春時,朱襄掐瞭椿芽,給秦王柱做瞭一頓椿芽炸雞後,在秦王柱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離開瞭咸陽宮。

子楚再次假公濟私,借口出差,一直將朱襄送到瞭漢水渡口。

朱襄離開前不斷叮囑,讓子楚保重身體。

子楚好脾氣地應瞭:“你也要保重身體。”

朱襄擼起袖子,露出自己漂亮的肌肉線條,鄙視道:“你和我說這個?”

子楚脾氣好不起來瞭:“滾吧!別回來瞭!”

“那可不行。”船離開瞭渡口,朱襄站在漸行漸遠的船頭對著子楚得意地笑,“下次我們比一比,看看你的身體是不是更瘦弱瞭。”

子楚罵道:“滾!”

朱襄乘坐的船漸漸消失在瞭子楚的視線中。

子楚用袖子擦瞭一下被風沙迷住的眼睛。待放下袖子時,他便回到瞭那個心機深沉的秦太子模樣。

他該與那些陷害朱襄的人算算賬瞭。

……

朱襄在船上的時候,還在整理荀子的書籍。

荀子讓弟子抄瞭很多份,讓朱襄帶走瞭一份,讓朱襄好好整理,閱讀並寫理解。

荀子還收集瞭咸陽學宮其他學者的思想,讓朱襄一並閱讀並寫理解,最好是罵人的理解。

朱襄無奈。

難道自己寫瞭罵人的文章之後,荀子會發給其他學者?還是別瞭吧,自己又不是真正的儒傢弟子,真的不好意思罵人。

朱襄這時候倒是忘記,自己連荀子都罵瞭。

“果然開始輕實務,重道德瞭。”朱襄嘆氣,“對如今的士子而言,在入學前便已經習得君子六藝,所以我定下的算術等課程,他們確實可以自學。所以咸陽學宮的老師們認為規正道德更重要,也情有可原。”

但隻是情有可原,朱襄並不認可。

朱襄此次與秦王和子楚私下商談,說起瞭自己對官吏培養的擔憂,並將自己後世那些隻註重經義,不通庶務的反面例子改成春秋某個小國傢,講給秦王和子楚聽。

現在有許多東方學者入秦。儒傢在東方是顯學,已經壓過原本與他們並立的墨傢,幾乎成為唯一的思想。

所以咸陽學宮逐漸變成儒傢主導,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秦國是以法傢學說立國,統一後應該兼並百傢學說之長,而不是讓一傢獨大。

秦王柱當時看朱襄的眼神十分古怪。

他雖然知道朱襄說的一切都是為瞭秦國好,但他真的好想將這些話講給荀子聽。不知道荀子聽瞭,會不會把朱襄逐出師門。

子楚看著自己君父的神情十分擔憂。

君父確實不猜忌朱襄,不會用一些制衡的手段。但不制衡,不代表君父不想看到朱襄吃癟。

君父就隻是想看朱襄的笑話而已。

但這種笑話能看嗎?如果荀子和朱襄真的反目怎麼辦?

子楚不好直接勸秦王柱,因為秦王柱現在還沒有表明自己要去告狀。他隻能回去找蔡澤和藺贄商量反制措施。

他這個太子,當得真是心累。難道不管國君是否猜忌太子,太子都要天生和國君敵對嗎?

秦王柱雖然起瞭一點看朱襄笑話的心思,但也有認真思考朱襄的勸誡。

秦國第一次建立咸陽學宮,也是第一次看到六國學者盡入秦國的盛況。

秦王柱就算在時刻反省,也忍不住飄飄然,忽視瞭一些問題。

秦國國君不應該沉浸在東方學者制造出的“仁德”誇贊假象中。每一個秦國國君都是冰冷的利益生物,是獨裁的王。

他不應該也不能被某一派學說迷惑,法傢不行,儒傢也不行。

秦國將會統一天下,自然也該將天下學說都抱在懷中,融為己用。

在融合的過程中,秦國必須堅持自己的底線。而這底線,就是無論學者還是官吏,都必須為秦國所用,能為秦國做出貢獻。

所以註重實務,是秦國從以前到未來都必須堅持下去的事。

秦王柱就算不直接出手更改咸陽學宮的課程,也該改一改從咸陽學宮選拔人才的科目,以律令和農戰為主。

朱襄本來想說,還應該輔助以手工業和商業。但他最終沒有和秦王柱說,隻私下和子楚說瞭。

待秦國統一天下,不需要發那麼多兵的時候,就需要更註重民生。商業和手工業也是提高民生的重要方面。

子楚無奈道:“我知道。但那是在秦國統一天下後,你覺得我能活到秦國統一天下?”

子楚本來隻是半開玩笑,朱襄臉色立刻變差,把子楚數落瞭一頓。

子楚再不敢提自己活不到秦國統一天下之事,連連保證自己一定當好“秦始皇”,讓政兒當“秦二世”。

朱襄提議:“秦二世真的不好聽。要不還是把廟號謚號什麼的延續下去吧。你是秦高祖,政兒當秦太宗。你看,這名字就不錯。”

子楚連連誇贊朱襄會取名,完全忽視高祖和太宗從商朝起就有瞭。

遠在吳郡的嬴小政打瞭個寒顫,總覺得舅父在說他壞話。

雪姬在嬴小政抱怨後,點頭道:“若是誰念叨你,應該隻有你舅父瞭。”

嬴小政道:“對吧!舅父最壞瞭!”

雪姬失笑。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