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303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768

在李牧的信紙上,密密麻麻寫著春申君和公子啟晚上庭院私會時說的話。

公子啟以為自己和春申君在開闊無人處密聊,卻不知道所謂落水屍骨無存的白頭翁,就是秦國的丞相藺贄。白頭翁的門人,也盡是秦國的探子。

李牧手中的信,大概也會送到秦王子楚那裡去。

李牧對公子啟生出瞭些許好感。

能看出朱襄的處境,能感慨秦王對朱襄不公的人,李牧都會對其有些好感。

李牧早就發現瞭此事。

朱襄自己肯定也知曉,然後他就故意讓自己變得孤僻。

怎麼會有一位秦王外戚封君,入秦近十年,居然從未參加過秦國任何一個貴族的宴請,也未在傢中舉辦過任何一次招待外人的宴會?

怎麼會有人能忍著近十年不結交新朋友?與秦國所有世卿勛貴都形同陌路?

朱襄還是一介庶人的時候,還在給藺相如當門客的時候,他都能結交許多新的友人。

他在藺相如身邊,不如他入秦的時間長。但他結識瞭墨傢和農傢的首領,與荀子成為師徒,“招攬”瞭子楚和蔡澤,還經由廉公認識瞭自己。

難道秦國沒有朱襄願意結識的人嗎?

即便是韓非和李斯這兩位朱襄時常誇贊才華的人,朱襄都刻意與其保持距離,讓政兒去與他們交好。

因為朱襄說,這兩人遲早會入秦國朝堂的。

“所以朱襄確實不會被任何秦王忌憚。”李牧手一揚,信紙飛入江水中,瞬間消失在浪花間,“希望政兒……政兒繼位,朱襄也會如此。他自己選擇如此。”

朱襄不希望君臣之別損害他與子楚、政兒的感情,所以他會自己盡可能地規避這種可能。

等天下一統,朱襄滿天下種地時,恐怕就會好些瞭。李牧心道。

天下一統恐怕還有些年,但把楚國之事快點瞭結,讓朱襄離開咸陽,朱襄的日子也會好過一些,不用總圍著三兩人轉悠。

而且雪姬也想念朱襄,想與朱襄團聚。

“將軍,看到對岸瞭。他們好像都沒防備我們。”掌舵的兵卒前來報告,“我們是直接沖過去?”

李牧點頭。

在公元前250年,秦王子楚登基當年秋季,秦將李牧登陸長江北岸,占據多個城池,將長江三角洲徹底收入囊中。

因為楚國正在內亂,李牧此舉無人抵擋。

之後,李牧將兵馬運到長江北岸,以長江三角洲的北岸為據點,率領一支輕騎兵攻打楚國城池。

李牧這一支騎兵十分奇特,與其他戰場上的秦軍完全不同。

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攻占一座城池,並不防守,隻是換馬籌糧,再把剩下的糧食分給眾人。在楚國人想要收復城池的時候,便開門去往下一個城池。

他們的行軍路線曲折無比,仿佛就在江淮平原上不斷做折返。

而蒙武和張若也渡過長江,在北岸盤踞。

李牧每次折返,都能在北岸找到補給,楚國根本無法圍剿他們。

李牧回到據點後,下一次出兵的地點也難以預料。

他總會乘船離開出兵的地方,然後沿著長江不知道從哪上岸,不知道從哪繼續出發。

楚國除非順著長江北岸橫向拉一條防線,才能防止李牧的突襲。

如果楚國現在內部還和睦,可能多個封君共同出兵,還能勉強應付李牧的突襲。至少他們能查到李牧在哪裡登陸,然後戰車與騎兵追逐李牧。

但現在楚國已經亂瞭,至少楚國有一半的封君,楚王都無法差遣。

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李牧的輕騎兵,在江淮平原上仿若無人之地。

不止楚國,其他五國本來想在楚國內亂中分一杯羹,現在李牧這一場出兵,也把他們弄懵瞭。

誰也無法想象,這仗還能如此打,騎兵還能這麼用。

原來不需要大軍壓境,不需要攻城器械,隻需要搶速度,就能攻占城池?

原來不需要占領城池,隻需要擾亂對方秩序,就能讓人疲於奔命?

別說五國,秦國的將領們也在復盤李牧此次作戰,希望從中學習一些東西。

然後他們學來學去,隻能感慨一聲,不會。

“若是要讓騎兵發揮出速度,必須在水網較少、地勢平坦的地方。這天下,似乎隻有如今楚國腹地如此。”

“這些騎兵是怎麼知道去哪座城池?李牧將整個楚國的地圖都裝在心裡瞭嗎?他完全不會迷路嗎?”

“他們在楚國境內換楚國人的馬,也能展現出如此精湛的騎術?這些騎兵是怎麼訓練的?”

“直接將糧食分發給庶人?這有何用?李牧是在想什麼?若是想毀掉楚國的糧倉,為何不一把火燒掉?這不是更省力?”

“聽聞李牧是親自帶兵突襲。他本人武力超群,恐怕比起白起更甚。”

“李牧不是舟師將軍嗎?為何還會帶領騎兵?”

說這話的人被其他人轉頭狠盯。

那人疑惑:“不是嗎?”

一位年紀稍長的人深呼吸瞭一下,道:“李牧曾是鎮守雁門郡的趙將,以打退北胡十幾萬騎兵而一舉成名。那是他入秦之前的事瞭。”

雖然秦國與戎狄混居,但最先成建制的騎兵部隊,是趙武靈王首創。

李牧身為鎮守雁門的將領,是這天下最會使用騎兵的人。

楚國以西,漢水流域,後世荊門、荊州、天門三市中間的三角地帶,是一處平原地帶。王翦便在此吞並,對楚國虎視眈眈。

李牧出兵之時,王翦也得到瞭李牧這一支“奇兵”的消息。

以前說“奇兵”,是指意外來兵。李牧的“奇兵”,是“奇異”“奇特”之兵。

王翦將地圖鋪到面前桌上,蹙眉苦思。

楚威王築金陵邑,李牧最先占領的就是金陵。

從金陵出發,李牧的騎兵一路向北,橫跨半個江淮平原,沿路攻克大大小小的城池,直達淮水南岸的鐘離,途中把春申君的封邑都打瞭幾座。

春申君立刻回防,李牧折返南方,返回廣陵。廣陵已經被秦軍牢牢控制住,楚軍無法攻克。楚國內亂未平,春申君隻好收兵回陳都拱衛楚王。

李牧第二次出兵,從水路乘船到巢湖,然後騎兵上岸一路攻打到壽春附近,遭遇大軍後折返巢湖。楚軍望湖興嘆。

第三次,李牧的騎兵從廣陵出發,被景、昭二氏的大軍攔截,退到海岸線上,坐上早已經等候多時的秦國海船跑瞭。在秦國海船的弩箭、投石機、霹靂車的掩護下從容撤退。

之後蒙武、張若共同越過長江,登陸北岸,順流而下,連克楚國長江北岸大小城池,與李牧遙相呼應,接應李牧的騎兵。

楚國顧頭顧不瞭尾,無法再派大軍阻攔李牧的騎兵,隻能讓李牧在楚國以東的江淮平原上馳騁。

“李牧選定的城池,總會全偏向楚王一系或者叛軍一系,所以楚王和叛軍無法齊心,反而等著李牧擾亂對方,好趁勢攻打。”王翦搖搖頭,鬱悶道,“我這重騎兵剛練好,難道沒有使用的機會瞭?”

王翦自嘲瞭一句,命令兵卒整隊。

笑話,現在正是他出兵的時候。

他深呼吸瞭一下。這次戰果如何,就幾乎斷定他的未來瞭。

與李牧同時代同國為將,壓力真是大啊。

第162章李牧的名號

王翦看出瞭李牧的戰略意圖,白起也看瞭出來。

對打仗一竅不通的子楚,與自稱是李牧唯一的弟子但完全對此摸不著頭腦的嬴小政,乖乖來聽臥病在床的白起講課。

白起把地圖鋪到蓋著被褥的腿上,用蒼老虛弱但又十分清晰鎮定的聲音道:“李牧此戰的意圖不是攻城略地,而是與我當初一樣,消滅楚軍的青壯兵力。”

朱襄看著白起在地圖上劃的線,一個詞差點脫口而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即先烈為保存力量,脫離圍堵,三萬軍隊歷時三個月,輾轉川、黔、滇邊境,在敵人四十萬大軍中穿插,殲滅瞭大量敵人有生力量,變被動為主動,絕境逢生的戰役。

這是歷史中頂尖的運動戰教科書事例。

李牧現在所用的就是運動戰!

中國古代與西方不同,一直以步兵為主力。這並不是中國腹地無法養馬,而是地形復雜,水域繁多,騎兵在許多地方都不能當主力作戰,隻能作為輔助。

戰國時代已經有瞭具裝騎兵,但未成為主流的原因也是如此。漢朝若不是為瞭征戰匈奴,也不會養十八萬騎兵。

西歐大部分都是平原,匈奴等胡人居住的地方是草原,這種地形騎兵才能跑起來,發揮出騎兵完全的戰力。

李牧鎮守雁門郡,對手是包括匈奴在內的北方胡人。他的精銳兵力一直是以騎兵為主。

當朱襄給他打造瞭馬鐙馬蹄鐵之後,李牧這支騎兵越發精悍,在翻山越嶺的高難地形中不斷磨礪。

江淮平原是中原腹地難得的可以任由騎兵馳騁的地形。

後世靖康恥時,就是北宋被金兵鐵騎一路往南趕,順利得金軍統帥都有點懵。

現在李牧在金國鐵騎跑起來之前,先給瞭楚國人一點小小的騎兵運動戰震撼。

楚國現在正在內亂,叛軍和楚王軍隊加上後勤部隊至少五六十萬,還有許多鎮守城池。

李牧穿插在楚國的叛軍和楚王軍隊中間,常常與對方擦肩而過,待對方探到李牧騎兵時,李牧已經跑得沒影瞭。

楚兵在李牧身後追,從南追到北,從北追到南,還要警惕長江任何一座城池,南北東西戰線拉得極長。

楚王軍隊和叛軍本就相互警惕,無法派出大部隊去追擊李牧。但他們湊來湊去,各自至少也能湊個十萬人。

李牧完全放棄瞭後勤,騎兵全是精銳,補給靠著攻城略地自給自足。如此極端的情況,他們偏偏就能在二十多萬的追剿部隊中穿插自如,每每都能攻入城池,完成休憩和補給。

圍剿李牧騎兵的楚軍總是在李牧已經休息瞭兩三日後才姍姍來遲,給李牧以充分補給的時間。

通過不斷行軍擴大戰場,拉長戰線,迫使敵人分散兵力戰線,在自己身後疲於奔命,然後掉轉頭來集中優勢兵力去打已經分散和疲憊的敵人,以達成以少勝多,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把握戰場主動權。這就是運動戰。

道理很簡單,每一次行軍路線改變都要考驗一次領兵者的能力。所以敢用運動戰的人,絕對是最頂尖的將領。

李牧在沒認識朱襄的時間線中,就對秦國用過運動戰。

李牧大敗秦軍的兩場戰役,一場是肥之戰,一場是番吾之戰。肥之戰是普通的堅守反擊,番吾之戰就是李牧運用騎兵的機動性,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大敗秦軍。

和朱襄認識之後,朱襄幫李牧完善騎兵時,沒少和李牧吹牛騎兵戰術和後世運動戰。

這些戰術若直接照搬,百分百失敗,恐怕紙上談兵的帽子要落在朱襄頭上。但李牧從朱襄那些不怎麼符合實際的吹牛中,硬是學到瞭不少東西。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